|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有啥说啥-渭南论坛】近几年,深圳高等教育动作频频,高校建设速度也跨入了快时代。如何进一步推动深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为城市创新发展注入更强劲、更持久的动力?10 月 25 日,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高教意见》),确立了深圳高等教育未来 10 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到 2025 年,深圳高校将达到 20 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 20 万人。
当前现状
全市现有全日制高校 10 所
《高教意见》指出,2015 年,深圳高等教育财政性投入达到 66.22 亿元,占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1.9%,占教育财政性投入的 19.4%,比 2010 年增长 105%。目前,全市有高校 11 所,其中全日制高校 10 所,全日制在校生 9.05 万人,专任教师 4994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 50.9%,全职院士 10 名。此外,深圳正在高起点新建中山大学 • 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 4 所高校;与国内名校洽谈建设深圳校区,共建世界一流大学;与国际一流高校合作,共建 10 所特色学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和城市发展定位相比,与其他同类城市相比,深圳高等教育发展还存在着高等教育整体规模偏小、人才培养层次偏低等问题。据悉,目前深圳高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之比为 16︰36︰48,本科以上层次在校生仅占 52%,难以满足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全市高校达 20 所左右
深圳应有多少所高校?通过与发达国家先进城市和国内同类城市比较,并分析高校规模与城市人口与经济规模的关系,《高教意见》提出,争取到 2025 年,高校达到 20 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 20 万人。
在高水平大学的数量和高水平学科数量建设上,《高教意见》提出,到 2020 年,5-6 所高校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深圳高水平大学数量位居 5 个计划单列市前列。到 2025 年,3-5 所高校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 50 名,深圳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力争到 2020 年,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前 10% 的学科达到 25 个以上,进入世界 ESI 排名前 1% 的学科达到 15 个以上;到 2025 年,高水平学科数量与 2020 年相比实现倍增。
那么,如何支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教意见》也提出了具体建议。比如:对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的高校,建设周期内每所给予最高 10 亿元专项经费资助;对参与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学科竞争的高校,每个学科给予最高 3000 万元资助。列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和广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分别给予最高 5000 万元和 3000 万元资助。
值得一提的是,高校若承担国家级重大创新载体或深圳分支机构建设任务的,将给予最高 3000 万元支持。承担省、市级各类创新载体建设任务的,给予最高 1000 万元支持。同时支持高校以著名科学家命名并牵头组建实验室,或者社会力量捐赠、民间资本建设实验室,可予以最高 1 亿元支持。
此外,《高教意见》还提出,各类高校明确发展定位与要求,错位发展,办出特色,争创一流;重点发展本科及研究生层次教育,争取到 2025 年,本科生规模超过 10 万人,研究生规模超过 4 万人,本科生、研究生占在校生人数比例分别为 50%、20%。
保障措施
将向高校高层次人才发放 " 鹏城优才卡 "
未来 10 年,深圳高等教育改革将面临发展任务重、涉及部门多、难度大等多个问题。对此,《高教意见》提出,将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深圳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面对高校建设的所需用地,《高教意见》要求要扩大高等教育土地供给,鼓励原农村集体土地通过公开出让、城市更新等方式优先发展高等教育,鼓励旧工业区厂房更改功能用于开办特色学院。同时,完善以日常办学经费和专项建设经费为主的高校经常性投入机制,合作共建的深圳校区、特色学院,按照合作协议给予生均经费补贴和专项经费补贴。
要注意的是,《高教意见》对杰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也作出了相关规定。按照《高教意见》的要求,高校杰出人才和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享受深圳市人才安居政策,深圳将大力推进高校人才住房建设 , 向高校高层次人才发放 " 鹏城优才卡 ",凭卡提供入户、医疗、社保、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出入境绿色通道等服务。
深圳晚报记者 陈简文 编辑 武晓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