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宗教学术会委员楼宇烈
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宗教学术会委员楼宇烈
新浪财经讯 由世华智业和商界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球企业家生态论坛”于2016年9月9-11日在北京召开。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宗教学术会委员楼宇烈出席并发表了演讲。
他表示,现在在提倡生态文明,要构建生态文明,资源最丰富的应该是中国的文化。我们要对文化有自信,首先必须要了解、热爱它,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就是它的人文精神。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人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认识自己,来约束自己,由自觉提升到自律,不是靠外面的力量管束自己,而是靠自己的觉悟管束自己。
他认为,人类如果能够真正觉悟到这一点,约束人类自己的行为,在社会上不是怨天尤人,管好自己,这个社会、世界也能够真正走向一种和谐的生态文明。
(实习编辑:李萌)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企业家朋友,大家好。我的主题是“中国文化根本精神”。最近中华书局出了一本我的书叫《中国文化根本精神》,并不是系统的书,而是中华书局的编辑和我的学生根据我平时的讲座、讲课以及发表的文章,中间有关中华文化精神方面的段落集在一起。是一本通俗的读物。
但是,因为现在我们在倡导传统文化,倡导文化的自信。把文化的自信提高到四个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自助自信,最深层、最基本的高度。我们要对文化有自信,首先必须要了解、热爱它,我们才会有自信。但是,不可否认,这一百多年来,我们对我们自己的文化失去了信心,也就是说失去了自信。
这一百年来,由于当年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把救亡图存放在第一位,从生产的发展、军事建设入手,到后来的自主改革,都没有把当年的状况有改变,追究到文化的根源上去。
中国文化的传统,束缚住了我们社会的发展。把矛头针对了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我想这句话大家一定是牢记在心中的,所谓吃人的礼教。最近一个说法,翻开我们的历史,中国的历史著作是非常完备的,历朝历代都要修饰。字里行间跳出两个字“吃人”,因此,我们的历史就变成了吃人的历史。礼教是历史上维持我们社会、构建社会制度、处理社会人际关系以及规范每个人自己言行举止根本的文化理念。礼教成了吃人的礼教,历史也成了吃人的礼教,还能对自己的文化有任何的自信吗?不可能。
一百年以前,对于我们文化的自信是很大的打击。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是对我们文化一个很大的打击。让我们对新社会建立起来的新文化自信,又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文化大革命截止以后,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社会上就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我们什么也不信仰,没有信仰,而且中国人没有信仰。两次对于文化的冲击,使我们对文化的自信必须要反思在重新的构建。重新的构建对最根本的五千年或者八千年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没有一种文化是十全十美的,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因为正反对立,是互相并存的。有了美才有恶,有了恶才有美,是比较。有是才有非,有非才有是。美丑、是非、善恶这些概念都是相对的,和它所在的文化传统、文化土壤是分不开的。在这样的环境、时空中是美的,不见得到了那个时空中还是美的,可能就变成丑的了。但是既使在同一个时空里,美和丑也是不能分开的。有美才有丑,有丑就有美,我们不可能只想要一面,没有另一面。所以文化是多样性的。
中国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全面地看待一切事物,整体地看待我们的世界,看待我们的社会,看待我们的人、神。而不是走一个片面、极端。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是绝对的坏,不是这样的。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就会走向这个极端。比如说一提起礼教就是吃人的礼教,看不到礼教全面的东西。礼教在很大程度上是构建社会持续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作为人来讲,跟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能够通过礼教来官署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使我们每一个个人能够跟其他的人建立一个和谐的关系。才能够让人类跟我们生存的环境构建一个和谐的关系。这个就是今天标题里讲到的生态的关系,生态指的就是和谐的关系。
现在在提倡生态文明,我们要构建生态文明,我们也在提倡生态文明,这个方面资源最丰富的应该是中国,中国的文化。
讲到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就是它的人文精神。什么叫做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什么意思?人文就是指我们人,文是什么意思?文就是文饰、文路、文理,简单讲就是经过装饰的人,不是一个赤裸裸地人,而是经过装饰的,人要做装饰。有人理解是伪装,不是伪装,就是理解伪装也不是坏事,伪字是人加一个为,就是人为的。人不能像动物一样,赤条条、赤裸裸地奔跑。如果是那样的,他还是一个原始人,还没有进化成文明人。一个文明的人必须要加以装饰,必须要能够自我管理、自己约束,这才称为人。所以人是需要装饰的。
提到传统文化常常会说,《三字经》里讲的人之初、性本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信善论,也有信恶论的说法。不管哪个说法,不是说人生来就是善的,也不是说人生来就是恶的。而是说从根本上来讲,人是可以为善的。从根本上来讲,如果人不能管理好自己,就会发生社会相互之间的争斗、残杀,最后就变成了恶。不是生下来就是那样的。
孟子说,人生来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个心出来就是仁义礼智,中国传统的德行。战国末年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叫荀子,他说人生来是有欲望的,这是人的常性,人生来有什么样的特性?饥而欲食、寒而欲衣、劳而欲息、趋利而避害,一般动物也是一样的,饿了要吃,冷了要穿,累了要休息,山要倒下来了,赶紧跑的远远的,这也是人的本性。人虽有欲,欲而不得就争,争了就是互相斗,社会就乱了。他提出一个概念就是对人一定要进行教育,要变化它的这种天然本性。用礼仪教育让他懂得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能像野兽一样,大家都饿着肚子,现在有一个食物在前面,我们一块儿抢吧,谁跑的快、力气大就抢到吃的。人不能这样,大家都饿着肚子,应该先给谁吃?是老人还是儿童。通过这种教育变化天然的气质。口号就是化性起伪。变化他的本性,起伪,用人为的东西变化他的本性。人为的东西就是用礼乐教化人。通过礼乐教化让他懂得做人的道理。
荀子把人世间的万物分为四类:一,水火。只有气,没有生。二,草木。草木是有气,还有生命现象。所以是又生又有气。三,禽兽、动物。动物是有气、有生又有知,有知觉活动、禽感活动。四,人。人是有气、有生、有知又有义。什么叫义?义就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只有人才能分辨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整体上来看,整个宇宙万物用这四个方面来讲是没有问题的。
作为人来讲,怎么才是人?跟万物的区别就是有“义”。做人就该分清楚这个,所以是人走的一条路。这个问题孟子也曾经讲过,人者仁心也,我们要有仁心。易者人路也,易是人走的路。我们做一个人就必须要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礼的教育让我们懂得我们是什么样身份的人,根据我这样的身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我必须做的,就是责任、义务。作为这样的人必须担当这样的责任,生为父母者,就得生而养、养而教。为人子女者就要尊老、敬老、顺老、养老。礼是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身份,然后按照自己的身份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尽自己的职责。礼是自我管理,这也是中国文化根本的经历。人文的经历就体现在你的教化让我们每个人懂得我的身份以及我的身份的责任和义务。要管住自己,不仅在社会上要管住自己,在家里要管住自己。作为整体的人类,在和世间万物相处中间,也要懂得管住自己。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人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认识自己,来约束自己,我把它归纳成由自觉提升到自律。我们不是靠外面的力量管束自己,而是靠自己的觉悟管束自己。中国的儒、佛、道三教都有这样的特点。儒家要慎行,要靠自己的智慧和德行,让自己的智慧和德行榜样,那你就慎行。道家要成为先人,什么叫先人?能够保持一个最纯朴本性的人,就是先人。保证他自己最纯真的本性,那就是先人。什么叫佛?佛就是一个觉悟的人,明白了人生的道理,超越生死轮回,能够放下,那就是佛了。
整个中国三教的文化都是人的自我觉悟、自我约束、自我超越。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处理好自己的身心关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如果你不能约束好自己,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们现在生存的环境就是很可怕、很危险的,就是我们人认为自己太了不起,我们要去违背所有的自然规律。这样的结果,只有自然的报复,让我们生存的环境变成无法生存的环境。或者把我们自然的生存环境完全变成了一种人为的生存环境。一旦出现问题,就是人类自我的毁灭。
中国文化自我管理的精神,在今天世界上是非常有意义的。人类如果能够真正觉悟到这一点,约束人类自己的行为。在社会上不是怨天尤人,管好自己。我们这个社会、世界也能够真正走向一种和谐的生态文明。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