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来源:固收彬法,作者:孙彬彬团队
从历史看来,流动性问题的诱发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季节性因素、机构突然面临去杠杆压力、央行态度转变、国际资金流动趋势转变、宽信用的周期影响等。
其中,流动性波动比较剧烈的阶段,往往存在金融机构行为与央行的态度的偏差。
所以关注未来的流动性问题,主要需要关注金融机构行为趋势和央行态度之间的偏离情况。
首先看金融机构的行为:负债久期缩短与资产配置拥挤
2015年二季度开始,国债与回购利率间的利差较厚,叠加经济基本面下行预期和央行持续释放正面的流动性,驱动金融机构持续在资产端拉长久期加杠杆。2016年年初以来,随着资产端票面收益的显著下行,和负债端利率的相对稳定,利差显著收缩,金融机构一方面不断缩短资金拆借期限,参与波动套利,另一反面在资产端不断拉长久期,以获取超额收益。目前,债券市场久期错配和实际杠杆偏高已经呈现过度拥挤的状态。
那么,目前央妈的态度如何呢?
央行自2016 年2 月18 日起建立公开市场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以每日一次的频率稳定开展7 天期逆回购操作,进一步提高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削峰填谷”,熨平地方债加量发行、国际资本流动以及美联储加息、英国脱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流动性波动,同时连续释放央行操作利率信号,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已经从增量宽松转为存量宽松,央行今年的重点是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综合考虑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物价情况、外汇资金波动与金融稳定等因素,预计:暂时不会进一步主动引导资金利率下行。但是市场预期似乎我行我素,持续博弈货币政策再宽松的预期。
随后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十分明确地传达了两点信号:一是暂不考虑降准、二是近期无意主动引导市场利率下行。
但市场似乎并未完全体会到央行“秋天来了”的信号。
直到8月24日,央行开展14天逆回购询量并实际操作。央妈此举显然改变了公开市场操作的期限结构。
金融机构负债久期缩短博弈宽松和流动性稳定,而央行突然改变公开市场操作期限结构,这就是近期流动性问题的冲突所在,在预期层面以外,存在金融机构和央行之间行为的偏差。
14天逆回购重现,市场上面临的首要冲击是:资金成本的上涨。这将极大压缩机构加杠杆的意愿。在市场对于资金波动高度敏感期,央妈对金融机构行为的警示,这令我们想起了2013年的“钱荒”: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央行面临着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期限错配问题,另一个是资金空转问题。
不同的是,2013年央行“顺势而为”,在公开市场操作上,持续实施正回购并发行央票,净投放规模从6月初开始逐渐下滑,与银行的期待完全相悖,结果逐渐将流动性危机引向最高潮。而目前在稳健货币政策下,逆回购期限的拉长,表明央行是要在保持流动性平稳的前提下修正久期错配,从而达到去杠杆的目的。
从国外因素来看,耶伦在全球央行年会上的讲话,使得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概率大增,黄金市场和美元指数反应强烈,再一次秀了一把央行的力量,在此背景下,市场需要高度关注全球主要央行行为开始走出英国脱欧的影响,而回归本国基本面。
总结而言,央妈的态度是流动性的主导原因,市场预期与央妈态度的背离最终要被修正。金融机构滚短套利模式,在央行维持稳健货币政策的意图下,可能难以为继;与此同时,配置压力对抗周期力量也终有终结之日,基本面主导长端利率走势的力量或将逐步回归,脆弱的平衡难以持久,长端利率或存在上行压力。
未来流动性观察重点:金融机构行为与央行态度偏差
未来流动性观察重点:金融机构行为与央行态度偏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