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茂名发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预警公告预防毒蘑菇中毒 进入夏季以来,餐饮环节毒蘑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确保公众饮食安全,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的今年第2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预警公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昨天发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预警公告:预防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毒蕈)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目前,在我国已鉴定的蕈类中,可食用蕈近300种,有毒蕈类约100多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近10种。毒蘑菇所含毒素为蕈毒素。因其含有毒成分不同,中毒后的症状在临床上可分为五种类型:胃肠型:潜伏期为30分钟至6小时,有恶心、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神经精神型:潜伏期10分钟至2小时,除胃肠炎症状外,尚有流涎、流泪,严重者可出现幻觉、精神错乱等;溶血型:潜伏期为6至12小时,可出现急性贫血、黄疸、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脏器损害型:潜伏期10至24小时,临床上分潜伏期、胃肠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和恢复期。应特别注意假愈期,此时病人无任何症状,但毒素正向肝肾内脏侵犯,病情恶化较快,可导致死亡;光过敏性皮炎型:潜伏期约24小时,与光接触部位皮肤肿胀,指尖剧痛、指甲根部出血,嘴唇肿胀外翻。
为了做好预防措施,谨防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提示公众:餐饮单位要加强原料检查,避免采购和食用野生蘑菇。由于蕈毒素不能通过烹调、加工破坏,许多毒素还无法检测,有毒和无毒蘑菇难以辨别,目前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食用野生蘑菇。消费者不要采摘野蘑菇,对市场上出售的野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不要采购、制作和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蘑菇。此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夏季是毒蘑菇生长旺季,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监管部门要对有采摘习惯的农村地区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据食品安全专家介绍,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误食,应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在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