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新建管网仅三分之一过关
暴雨让内涝污水流出井盖。广州日报记者轩慧通讯员张熙摄
原标题:新建管网仅三分之一过关
看热点
广州日报讯(记者鲍文娟)昨日召开的深圳市政协六届六次常委会议就“提升城市公共安全”举行专题协商,聚焦深圳各种“城市病”,城中村、楼宇电梯与消防安全、电网和能源供给、校园安全、城市更新等备受关注。
深圳公共安全风险源及管理短板多
7月19日,深圳市政协主席戴北方带领全国、省、市、区四级政协委员50多人,围绕“提升城市公共安全”主题开展专项视察,主要涉及二线“插花地”的边坡治理和棚户改造、高层建筑的消防和电梯安全、天然气和成品油站点的安全防护等三类重点隐患。
深圳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杨耕昨日就视察情况做综合发言时表示,作为高速发展的特大城市,深圳公共安全风险源多、危害性大、新情况多、管理短板多。由于资源和空间匮乏,深圳的各种“城市病”随之而来。如防洪排涝和道路拥堵的压力、地下管网和油气站点的建设、违法建筑和危险边坡的治理、三小场所和台风暴雨的预警、污水淤泥和渣土垃圾的处理等。
杨耕称,目前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的管理手段与信息时代的特征不适应,“在管理手段上,公共安全信息管理还比较初级,主要局限在企业自查自报、事故伤亡人数、救援参与情况等数据统计层面,全市网络系统尚未统一搭建,还不能提供风险远程监控、隐患排查、行政执法和应急救援等综合功能,监管部门也无法直接挖掘、分析和整理数据,以作出预判、预警和提出解决方案。”
为此,他建议学习新加坡经验,积极开拓地下空间,实现地上地下空间的“立体均衡”,以及利用海上填岛处置污泥,给城市垃圾一个出口,实现陆地海洋空间的“陆海均衡”。
在完善管理手段上他建议,应强化安全监管和应急部门的力量,日常管理中对危险源进行监控、排查、调节和控制,危险发生时牵头实施预案,危机处理后有评价报告。同时,加强网络信息建设,以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为基础,构建公共安全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对安全隐患进行网络登记,实行现场监控,通过网络系统完善隐患监测机制、指挥调度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形成上通下达的快速反应体系。
有委员认为管理模式粗放手段落后
在昨日的会议现场,深圳市政协委员李毅关注城市的良心——深圳下水道,引起了现场不少委员的共鸣。他在发言中介绍,根据深圳水务局的统计,截至去年年底,经过管道内窥技术检测,在121公里多的新建排水管网工程建设竣工验收过程中,仅有1/3左右的工程未发现重大问题,作简单修复或整改后可正常移交,“有1/3左右的工程因检测出来的问题严重、数量多,施工单位无法彻底修复或整改,最终只能是建设方出面协调,现状移交;还有1/3左右的工程由于各种原因现场无法正常检测,管网也就无法移交或是拖着不交”。
李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管理模式的粗放和管理手段的落后。他建议,围绕一体化的管网信息模型,对管网项目进行全过程信息跟踪,实现管网设计、招标、施工、验收、管养一体化管理,对各阶段参与工作的所有责任人进行全程“留痕”,尤其要强化事前、事中监管工作的全过程“留痕”。
关注
高层楼宇电梯校园安全突发急救
在昨日的专题协商会上,深圳市政协委员提及的公共安全具体问题颇为广泛,涉及到城中村、楼宇电梯与消防安全、电网和能源供给、校园安全、城市更新等多个议题。
深圳市政协委员王丽娜关注高层楼宇电梯与消防安全。她建议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进以厂家即制造单位为主导的高层楼宇电梯全包维保模式。校园安全涉及到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健康。深圳市政协委员聂竹青建议加强对教学设施的施工方的监管力度,他特别提到应让家长代表全程参与校园工程项目,“在学生家长中选举一定名额的代表,全程参与校园工程项目的监督”。
急救突发事件如何应对也是社会关心的热点话题。王坚委员建议运用“互联网+”模式,搭建急救技能培训平台,普及急救知识,“同时将突发事件医学自救互救培训纳入学校教育,进行普及”。
部门回应
水务局:将统一全市排水管网建设标准
在现场的深圳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回应李毅委员对于管道质量的关注时表示,深圳将统一全市排水管网建设标准,目前有关深圳市污水管网建设通用技术要求已经处于征求意见阶段,预计今年可以颁布。
而针对工程建设不良行为,水务局也回应称,正在制定工程转包、违法分包违法行为认定标准,按照水利建设市场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对出租借用资质证书、转包、违法分包等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取消五年内在深圳水务工程投标。
深圳市场监管委副主任委岳新针对现场王丽娜等委员提出的建议回应称,市场监管委将利用特种安全设备检测中心和电梯96333应急处置平台,建立公众聚集场所电梯装设远程的监测系统,“设立在如大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现问题后我们可以提早监测到”。
新建管网仅三分之一过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