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名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9|回复: 0

英国数学课堂引入中国教育,中国教育赢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1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摘要]英国人在小学中推广上海数学教学模式,中国也不必沾沾自喜。中国在基础教育领域一向强势,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也是普遍现象。数学一旦延伸至大学或研究领域,英国人的腰杆就挺直了。
作者 唐三皮
英国教育部日前宣布,英格兰半数小学(大约8000所)将在数学课堂上采用“中国上海模式”。过去“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被取代,重复练习、板书习题将成为英国小学数学课堂的日常。英国进口中式教学,国人不必沾沾自喜,也不意味着“东风压倒西风”。中国基础教育一向强势,但为何到了学术研究阶段就“萎”了呢?
一、英国孩子数学差,不是教学模式落后,恰是由于太“先进”
英国人数学差,闹过不少笑话。
卡梅伦,英国前首相,号称具有纯正的英国王室血统。父亲曾是一位股票经纪人,数学应该相当好。卡梅伦自己也是英国牛津大学的毕业生。但就是这样的精英,被记者问及“9×8”等于多少时,急红了脸,窘迫地岔开话题。
摩根,英国教育大臣,被问到的问题难一些:11×12等于多少?她答不出,用“不会回答任何数学问题”来给自己台阶下。
精英尚且如此,普通英国人的数学水平可想而知。英国《每日邮报》透露,只有1/20的英国成年人能全部答对10个小学数学问题。约15%的父母在针对8岁孩子的简单分数问题上折戟,25%的父母最多答对4道题。而这些问题,是为11岁以下儿童“量身定制”的。
直接刺激英国从上海进口数学教学模式的,是前几年的一项测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对全球65个国家大约50万名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科目进行测试。上海的学生以高分取下头名,是当之无愧的学霸。英国学生则排在26名。在65个国家中排名26,这样的表现不能算是学渣。但自尊心极强的英国人受不了,英国各大媒体纷纷表示对本国学生“如此低劣的成绩感到耻辱”。

英国数学课堂引入中国教育,中国教育赢了?

英国数学课堂引入中国教育,中国教育赢了?

英国人反思,是自己的数学教学模式不行。英国的教育模式真的不行吗?总体来看,英式教学是这样的:
就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而言,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兴趣,引导学生研究、探讨和发现数学规律和其中蕴含的逻辑。
就师生关系而言,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关系,老师的主要工作不是讲授、灌输,而是引导。
从组织形态来讲,主要是小班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划分为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达到因材施教、因能力施教的目的。
从课堂形式上来讲,主要采用的是分组讨论,学生们根据兴趣组成相应的讨论小组,老师则主要是引导角色。
就课外而言,英国孩子一般早上8点55分到校,下午3点半就放学,课余时间很充裕,但课外作业极少。
可以看出,英国妥妥是先进的素质教育。其中每一点,都被认为是中国教育的改革方向。但是,这种先进性并不能适应数学的学科特性和小学教育的阶段特征。

英国数学课堂引入中国教育,中国教育赢了?

英国数学课堂引入中国教育,中国教育赢了?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2年的测试显示,上海第一,英国26名,美国36名。

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和引导学生兴趣,但又有多少孩子会主动对数学感兴趣?在多数人看来,数学是让人头疼的一门学科。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说,学生对数学缺乏热情,25%的学生称“不愿意学数学”,不愿意学的理由中,有31%的小学生说是“因为学不会”,有45%的小学生强调说是数学“太无聊,让人头疼”。
即便是基本的数学常识、定理,也凝聚了人类千百年来的经验和探究,期待一个小学生从兴趣入手,自我学习、发现数学规律和内在逻辑,未免强人所难。
分层教学、分组讨论的学习组织形式,固然是在尊重个性,但老师疲于周旋于不同小组间,存在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
作业太少,对数学教学而言不是好事。数学中大量的定理和规律,是需要在不断解题中熟悉、理解和掌握的。调查也表明,英国学生解题的能力尤其差。
既激不起学生兴趣,老师又不加强讲解,课后还不注重练习和巩固,这样数学能考高分才怪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英国的数学教学模式虽然看起来高大上,实则有些华而不实。
二、入英的中式数学教育,如果没有中国父母的存在就不完整
此次引进上海数学教学模式,英国教育部强调,这某种程度上是在恢复传统的板书教学。
的确,中国近代数学教育发轫于清末民初,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大多引进自英美日等国。而中国结合国情和传统,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数学教学。有学者归结为6个特征。
一是重导入。国外强调联系日常生活的“情境设置”,只是导入的一种。中国课堂导入方式更多更独特,比如“假想模拟”、 “悬念设置”、 “故事陈述”等手段。
二是尝试教学。鼓励学生有所设想、勇于试验和试错,将自己的“尝试”与老师的讲解对照,并进行师生互动。
三是师班互动。中国课堂人数多,不适用英国的小班分层分组教学。在大班教学中,中国的数学教师采用了“设计提问”、 “学生口述”、 “教师引导”、 “全班讨论”、 “黑板书写”、 “互相纠正”等措施来进行师生互动。教师主讲、整体教学的方式,使得教学比较高效。
四是解题变式演练,这个好理解:一个题型,从不同思路、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进行思考或者解答,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
五是提炼思想方法,比如数形结合、化归方法、函数思想、方程思想等等。目前西方的数学教育界还没有提出能够直接与“数学思想方法”相对应的研究领域。
最后一个,熟能生巧。这个不用多说,大家都懂的。
可见,中国的数学教学模式,不少方面直指英国教学的死穴和软肋,怪不得英国教育部决定引进并推广。一些英国人认为,中国“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值得引进。这显然是一种偏见。相比历史政治等学科,数学绝对不是死记硬背就能掌握,就能拿高分的。
英国也不是突然决定引进上海教学模式。
翻阅媒体报道发现,英国几十位官员和教师曾前往上海、宁波等地实地观摩教学几个月。接下来,英国决定引进并在小学中推广九九乘法表,要求学生从5岁开始就要进行计算练习,以“熟能生巧”保障正确率和运算速度。再接着,英国决定引进中国教师,数十位中国数学老师前往英国小学授课交流。然后又决定引进中国教材教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课一练》数学分册就出口到了英国。此次英国又决定在一半小学中推广上海教学模式,颇有点“全套进口”的味道。
不过,要想提高英国孩子的数学成绩,进口“教学套装”还不够,中国父母怕是也不能少。
去年BBC拍摄了部纪录片叫《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在英国博杭特中学进行了中式教学和英式教学的对比实验。博杭特中学校长尼尔‧斯特罗格认为,上海学生们之所以在测试中拔得头筹,真正的助力是中式父母的教养、文化和价值观,并不完全是仰赖优秀的教学方式。
的确,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教学问题,而是与社会氛围、价值观念、家庭教养等密不可分。中式教学风格与英式文化和价值有着较大差异,甚至是相冲突的。可以预言,中式教育在英国的大规模推广必将遭遇水土不服的困境,如最终走向何方值得长期观察。
三、借鉴中式教学不等于研究水平差,英国数学实力甩中国一条街
英国人在小学中推广上海数学教学模式,中国也不必沾沾自喜。中国在基础教育领域一向强势,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也是普遍现象。数学一旦延伸至大学或研究领域,英国人的腰杆就挺直了。
以数学学科排名而论,近期公布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五里,英国占据两席,剑桥第一,牛津第四。中国排名最靠前的是北京大学,30名。
以获得数学大奖而论,菲尔兹奖号称数学诺贝尔奖,拿过此奖的华人只有丘成桐和陶哲轩,但两人都未在中国大陆受教育。数学还有另外两项大奖,沃尔夫和阿贝尔奖。华人中只有陈省身和丘成桐拿过沃尔夫奖,没有人拿过阿贝尔奖。而这些大奖的获得者中,英国人是常客。今年的阿贝尔奖,就被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获得,他破解了困扰数学界300多年的费马大定理。

英国数学课堂引入中国教育,中国教育赢了?

英国数学课堂引入中国教育,中国教育赢了?

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被授予2016年阿贝尔奖。

相比英国,美国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很差,在OECD的测试中甚至不如英国,只排在36位。但在数学研究中,美国、法国和俄罗斯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以色列和日本也领先中国。
中国中小学生数学成绩很好,在数学奥赛上也是霸主,为什么到了数学研究领域就显得弱势?
基础教育和学术研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前者的主要目的,在于兜底,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水平。后者的目的,则在于拔尖,培养精英。但精英也是从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和选拔而来。中国的问题,就在于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模式出了问题。
中国培养和选拔数学人才,主要是通过奥赛体制,把平时数学成绩拔尖的学生召集起来,进行短时间、大题量强化训练。这种方式具有临时性、短期性、突击性,功利性也很强,注重培养的也是考试和解题技巧。而数学研究不一样,更讲求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讲求对复杂多样数学问题的深刻理解。
英美也通过奥赛选拔人才,但这不是主要方式,更重要的是分层教学。即根据数学天赋和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这种方式虽有弊端,但对于选拔和培养精英比较有效。这类班级并非短期召集而来,也不为考试而生,学习内容更注重对数学思维的理解和培养而非解题,也更接近数学研究。
【结语】
英国人基本数学能力较差,于是向东看,希望进口上海数学教学模式提高整体国民的数学下限。中国在培养数学精英上出现问题,上限受限,那不如也向西看看,引进些好东西为我所用。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0668-2886677QQ:75281068|大茂微博|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茂名网 ( 粤ICP备18149867号 )茂名市大茂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17 16:00 , Processed in 0.082799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