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原标题:千载深圳根残垣待新生
千载“深圳根”保护方案几度搁浅再启动 融合四大功能
南头古城南城门。
千载“深圳根”保护方案几度搁浅再启动 融合四大功能
南头古城模型。
千载“深圳根”保护方案几度搁浅再启动 融合四大功能
赤湾炮台的炮。
深圳的南山区高楼林立,沿着车水马龙的深南大道辅路往里直行,一座饱经风霜却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古城垣静静地矗立着。这是南头古城里保存较好的明代南城门,经过600多年岁月的洗礼,虽城楼已毁但神韵依旧,隐约散发出曾经广东海防要塞的庄严肃穆。
南头古城是深圳城市历史的源头,是深港历史之根,也是岭南人对海洋文化探索和追求的历史缩影。令人遗憾的是,南头古城极高的历史和社会价值并未被广泛认知。
深圳各大景点游人如织,曾威名远扬的南头古城却鲜有慕名者来访。城中私建违建乱象,让千年古城整体保护方案几度搁浅,如今保护性改造再次启动,前景晦暗的南头古城或可焕发新的历史活力。
寻源
1700年高龄因盐而兴
在深圳所辖6个行政区中,南山区位于中西部。而“南头”先于“南山”之名,早在1700多年前就存在于深圳的历史长河中,从岭南盐政中心转化为郡、县治的行政管理中心,是深圳城市历史的开端。
《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里这样描述,南头古城又称“新安古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以北、中山公园以南,地处珠江入海口东岸,北靠羊台山,西抵珠江入海口,南临伶仃洋,为历代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亦是深港澳地区的历史文化源头。
“南头靠海吃海,因盐而兴。是渔盐业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博物馆讲解员刘佳妮说:“南头附近红花园、铁仔山等地段发现密集汉墓群,说明南头一带古时已是居民较多,经济发达区域,这与番禺县盐官设置有密切联系。”
刘佳妮介绍,该城汉时为盐官驻地、三国时驻东宫司盐都尉垒“芜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在此筑东宫郡城和宝安县城,明清时为新安县城。自晋代以来,香港、澳门、珠海、中山和东莞等地长期隶属南头古城管辖。她难掩遗憾地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因为保存不完好,这座规模和地位比大鹏所城更重要的南头古城,不会只是省级保护单位。”
寻迹
南城门超600余岁完整保留历史原貌
“南头古城海防从唐代开始。”刘佳妮说,据《新安县志》记载,现存南头古城作为江海交通要冲、海防军事重镇,始建于明洪武27年(1394年),当时为东莞守御千户所城。现存的南头古城自明万元年(1573年)设立新安县,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3年,做了300多年的行政治所,统辖深圳-香港地区,也是深港历史的共同源头。
南头古城垣曾巍峨几何?记者看到,博物馆内陈列的南头古城模型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枕山面海,四周原有壕沟围绕,城垣范围东西最长为680米,南北最宽为500米,古城内六纵一横的道路网与自然地势完美结合,可想象当年的繁华景象。
不过,曾经巍峨霸气的城垣,已经在历次抗击外敌的战争中不复完整,北城墙尚存一段明代高低不等、断断续续的遗址。四座城门中,北城门在明代被封堵,东城门虽存业已改建,唯南城门保留了历史原貌。
记者置身南城门下,墙面斑驳苔藓荫生,仍能感觉到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从拱形城门下走过,仿佛正穿越时光隧道。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的南城门已超600岁高龄,底宽10米、高4米半。2002年7月,南头古城垣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头古城博物馆副馆长刘昉介绍,目前,南头古城内有1处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基本保留着原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