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陈乐一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陈乐一
新浪财经讯 第十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于2016年7月2日在北京举行,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陈乐一出席并发言。
以下为发言实录:
陈乐一: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下午好。我深感荣幸的是这是我第十次参加论坛,2007年昌平第一次会议以来,我年年参加,一年也没有缺席,所以非常感谢张连城院长、郎丽华院长、张平、杨春学等等领导的盛情邀请,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平台。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次物价波动回顾。
我这个题目偏离了中国经济二次转型,但十年来以来我每次发言题目是紧扣经济周期的大主题。今天我这个题目大家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篇论文。现在我正在做一个课题,是2014年关于物价波动的国家重点项目,这是课题的一部分内容。我要介绍的内容主要是资料性的东西,难以上升到理论高度。我介绍的目的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物价波动的回顾与记忆。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剧烈的物价波动,虽然现在我国的物价从高位降下来了,但鉴于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有必要对历次物价波动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加深对物价波动规律的认识,加强对物价波动走势的预测,对于制定合理的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外的物价波动史的基本情况已经作了研究,国外的古代物价史研究了1541年至1913年英国人口、工资与价格时,得出了1815年以前人口增长有助于解释价格水平变动,人口变动与价格变动有显著的联系。国外近代物价史研究发现1880至1890年世界鼓舞产品和畜产品的价格变化影响了瑞典的产出构成和劳动构成。
中国古代物价波动的基本情况,中国古代物价史研究发现物价平准署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物价机构,清朝的两湖地区米价波动呈现V型特征。中国近代物价波动史研究,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南京政府时期的物价以及我国建国初期的物价。
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物价周期的划分。以改革开放为界,将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物价波动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物价波动,从谷-谷的方法划分。改革开放以前物价波动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53年到1965年,这一阶段,我国物价水平经历了一次剧烈的上升和下降,1961年CPI达到16.1%,1963年则下跌到负5.9%的波谷,峰谷落差达到22个百分点。第二阶段1966年到1977年,这一时期我国的物价水平变动幅度极小,最高点与最低点的落差为3.9个百分点。这个时期国内经济造成了巨大挫折,但物价周期平均波动幅度很低只有0.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本上没有变动,持续时间近10年。
改革开放以来物价波动的周期划分和宏观经济周期大体吻合,波峰波谷大体吻合。
改革开放前物价波动的特着及成因。第一阶段1953年到1965年,1959年到1961年我国的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大幅度减产,同时,财政在虚假平衡的背后,通货膨胀严重,对物价水平产生了严重影响。第二阶段1966年到1977年,政府直接冻结价格,尽管经济剧烈波动,但CPI基本凝固不动。
改革开放以来物价波动大致可划分为八个周期,物价波动表现出的周期性变化,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变化的进程,而且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价格形成机制的动态变化。因此,每一轮物价波动的背景和成因都非常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思考。
1978年到1983年以调为主的探索性价格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价格体制改革进入了起步阶段。1980年CPI达到了波峰,波峰与波谷差值5.5百分点,这是继1961年以来又一次较大的物价波动,这一时期价格的突出矛盾是工农业产品存在剪刀差的问题,即工业品销售价格偏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偏低,同时能源、原材料价格偏低,第三产业收费标准偏低,房租偏低等也是当时不合理价格体系的表现。
为此国家主要进行了七个方面的价格体系调整。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提高八大类副食品零售价格,对职工实施适当收入补贴。有重点地调整部分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其中原煤提价30.5%。1981年提高烟酒皮革制品,同时降低棉布、黑白电视机的产品价格。有升有降地调整纺织品价格,大幅度降低了化纤品的价格。提高了铁路货运价格和水运货运价格,运输做了局部调整,调整了产品的各种差价,进行了放开价格的尝试。
1978年到1983年期间的价格调整和价格体制改革,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改变了不合理的价格体系,促进了生产者特别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当然这轮物价上涨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比如乱跟风、乱涨价,由于改变了初级产品价格偏低状况,同时使部分最终产品由暗补变为明不,导致商品价格总额增加和物价大幅度提高。同时,物价的上涨需要更多的货币表现,银行为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不得不增发货币。国家为应对物价大幅度上涨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严格控制监管价格、收缩信贷、1981年开始物价出现回落,1983年2月达到低点。
1984年到1986年,继前一阶段价格改革的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得以提高。但由于改革措施不完善,因此这一时期经济再度出现过热,物价水平也出现新的波动。这几年平均达到了6.1%。1984年以后,价格改革进入第二阶段,实行了调防结合、以方为主的改革方式。放开绝大多数农产品购销价格、放开计划外生产资料价格,实行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继续放开消费品价格。经过这一阶段的价格改革,以放为主的发展模式逐步将以国家定价为主的僵化价格体制转变为比较灵活的多种定价机制并存的价格体制。市场力量对形成合理价格体系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提高价格水平以实行“价格双轨制”有利于刺激生产,扩大市场定价范围;放开农副产品和小商品的价格,进一步提高供给,活跃了市场,有利于满足旺盛的需求。但同时改革也使隐蔽的短缺供给和受限制的需求进一步公开化,加之经济过热、经济不协调发展,导致物价全面上涨。
1987年到1990年,1986年初步控制了经济过热状态,此次物价波动中,1987年达到7.3%,88年上升到18.8%,90年又降到3.1%,峰谷落差高达15.7%,与之相应,各年GDP增长率幅度很大,数据显示物价上升和下降的同时,经济增长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硬着陆”,究其原因是经济运行中多年积累的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价格闯关进一步助长了价格上涨趋势。
与前两次物价波动的不同特征是,这次物价波动居民产生通货膨胀预期,对推动通货膨胀的进一步发展了很大作用,并使消费行为突变。1987年四季度以后价格大月每个月提高0.65个点,走势持续上升。同时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得到了双向强化,由于十年改革开放,居民已经形成了一定数额的货币现金财产,在通货膨胀的预期下,为保值,积极提前购买,超越了一般的正常消费购买行为,形成了消费行为失常。1988年全国性或者局部发生多次抢购商品风潮,抢购风潮推动了价格更猛的上涨,又导致了抢购风潮的蔓延。
1991年到1999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拨付最大的一次物价周期,峰谷落差达到25.5%,是1951年以来涨幅最高的一次,物价波动周期可分为三大阶段,1991年到1992年是通货膨胀的积聚阶段,1993年到1994年是通货膨胀的释放阶段,1995年到1999年是通货膨胀的收缩阶段。
新世纪以来分的比较细,2000年-2002年,2003年-2006年,2007年-2009年。
政策频繁变动影响到物价波动。货币因素是导致物价波动的主要原因。心理预期加剧了07年到09年物价波动。2010年以来这一轮物价周期,2011年达到5.4%。
结论。改革开放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宏观调控力度较大。改革开放后,物价波动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并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货币政策频繁变换,导致物价走势不确定性增强。外部冲击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力不可小觑。粮食危机助推食品价格显著领涨CPI。物价波动中不可避免地夹杂资产价格波动因素。
具体的政策建议就不展开了。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