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新浪财经讯 “上海论坛2016”于5月28—30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复旦大学教授戴星翼出席并发言,他表示,真正的城乡一体化应该追求的是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覆盖整个农村。这些应该是成功的乡村规划的前提,没有这些,哪怕规划师妙笔生花,要在全国范围内要把农村建设得非常美丽,那是很困难的。
以下为会议实录:
戴星翼:谢谢主持人,各位朋友、各位同仁,下午好。我今天发言的内容是《空心化与乡村规划》,因为这几年我越来越体会到空心化这个要素,现在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几乎是一个核心,很多事情我们绕不过去,今天我就讲一下,我们在乡村规划的过程中如何考虑空心化的影响。
一、城镇化与农村空心化
简单讲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首先我要讲的是人的城镇化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一个农村人口,一个乡下人进入城市,他首先是打工,然后他要熟悉周边环境,他要理解以及心理上要接受这个城市,这座城市也得要接受他,所以这应该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到最后他感觉上成为一个城市人口了,这个城市也认为他是其中的一员了,到那个时候然后他拖儿带女,把自己的家人再带到城市。因此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人口城镇化它存在着一个中间阶段,由于大部分人口他亦城亦乡,非城非乡,可能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一个特点,受到二元结构的体制影响,这种人的不充分城镇化的阶段会延长。因此当我们考虑到乡村空心化的时候也需要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作为城镇化的反面,那么农村的空心化我觉得它的内容是比较复杂的,仅仅从人口角度看,它不仅导致总量的减少,也导致年轻人的比重下降,在未来我个人是比较害怕中国的老龄化的,我们国家未来的老龄化将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么一个事情。它给我们普通人带来的影响,给我们国家带来的影响将会是极为严峻的。同时由于大量的年轻人外出,因此农村的人口老龄化又更为严重。然后在农村的劳动力当中,即使留在农村的那部分劳动力当中,务农人口比重也在下降,以及村落的密度下降,区域人口的密度下降,仅仅是人口至少应该包括这些方面。
那么由此引发非常多的后果:
土地:它导致城市建设大量占用土地的同时,由于我们的人口很大一部分是未充分、不充分城镇化的,那么导致未充分利用的宅基地难以退出。
农业:年轻人口难以进入农业,本质上是农业生产力落后。在我们的未来,一方面劳动力价格上升,一方面农业劳动生产率停滞不前,这两个问题将会严重困扰我国的农业。
公共产品失效: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品失效,无论是农业生活环境各个方面的公共服务一方面会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它又导致效率低下。因为我个人曾经到过一个村,那个村地方政府给它盖了一栋非常大的教学大楼,很大、很漂亮,但是7个学生。1~6年级,楼上楼下,这是一个很典型,公共物品投入的失效问题。原因很简单,这个村1500个户籍人口,但是留下来的只有70来个。都是老头、老太太还有几个小孩子。这就对我们的乡村规划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经济活力衰败:由于人口的各种变化,我们的农村将会出现经济活力衰败,老龄化、村落空洞化以及密度过疏等等问题,进而它又导致我们很多应该在这个地区可以立足的商业和服务业难以立足。从而反过来它又进一步导致了农村经济的衰败。
二、乡村规划如何应对空心化
1、在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国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如果还一味地为了追求GDP在城市大兴土木,导致整个社会的资源严重错置,这种状况不能再延续下去。我觉得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上,我们的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应该全面地大规模的系统地向农村进行投入。我们不能再抱着一种救世主的心态,一种施舍的心态,来看待城市反哺农村。而是从我们民族发展的长治久安的高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既然是系统反哺,我觉得必须要考虑这样一些方面:
对国土资源系统的大规模投入,其目标是大幅度的提高国土生态系统的自然生产力,全面修复农村地区的生态。所谓的生态文明的国土资源的生态修复,其实主要应该体现在这一块上。
国家应该承担起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包括农业生产的基础性设施、环境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文化等各方面的生活领域的基础设施,要承担起投入的责任。参照日本的经验,那就是公办民营,你投入应该是国家,运营可以由农村的乡村的自治组织来经营。这个机制我们要把它建立起来。
补贴农、林、牧各种活动,注重提高农业生产率,其目标就是使得农民的收入不低于其进城打工的影子收入。
有效的技术普及和知识扩散体系,完善的管理,对农村对环境对农业都应该有这样的完整的服务体系。
真正的城乡一体化应该追求的是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覆盖整个农村。这些应该是成功的乡村规划的前提,没有这一些,哪怕我们的规划师妙笔生花,要在全国范围内要把农村建设得非常美丽,那是很困难的。
2、区域村镇体系的重构
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城市以外的农村看作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什么?最主要的是公共设施的效率,我们只有从整体上对公共设施加以布局,才能够避免我刚刚讲的那种严重的资源错置。
区域空间的优化对于任何一个地区,如果以一座城市为核心的这样一个地区,它都应该关注通过村镇体系的建设,要建立起这个地区的一个区域的生态服务体系,山地、河流、村落、农田所有的这样一些景观如何完整的提供高质量的生态服务。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对于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不利于经济活动开展和生态保护的区域,其实人口应该迁出。尤其是考虑到我们国家在未来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的情景,那么这种整体的迁移,是我们国家农村人口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对策。
3、村落的人口规模与紧凑性
能够发挥医疗与养老公共服务的基本效率,医疗点和养老设施的服务半径与服务人口,在IT的支持下,相关服务的可获得性,如突发心脏病患者获得急救的时间。
商业服务业的基本供给的有效性,农村保持基本经济活力需要的人口规模。
环境与农业公共设施的有效性。
4、小城镇建设必须考虑其功能
中国古镇基本上是商道上的重要节点或一个区域的集散地。但是现在很多小城镇往往如同天外飞仙一下子在一块白地上建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城镇建设的结果,我看了一些小城镇,基本上是空心镇,建起来了,老百姓搬进去了,由于经济机会不充分,大家也外出打工了,这样的小城镇它的建设在效率上,我觉得不应该给予比较高的评价。所以在新规划一座小城镇的时候,不能仅仅是安置农村人口,不能仅仅考虑安置。如果靠近城市,有几个办法可以考虑与城市人口混合居住,以增加这样的小城镇的繁荣度。然后在多数情况下,因为规划界也经常讨论产城融合,但是据我看下来,工业区旁边建一个城镇的这种新镇的做法通常是失败的,因为人是长了脚的,他对就业机会是有自己的标准和选择的。所以我们要特别避免单纯的安置农村人口的小城镇的建设,在一般的农村地区,我更加倾向于依托传统的乡村机制,然后比较自然的向外扩展。因为这样小城镇无论如何它有一个内核,它有过去的功能能够传续下去,单纯模仿城市或者模仿城市的一个片区,这样的小城镇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看到过商业、服务业、就业机会相当充沛的案例。
三、几个关于乡村规划的常见的问题
1、注重人气而非绿上架绿
我比较反对模仿城市,在乡村在小城镇里面大搞绿化,因为这些地方最重要的是缺乏人气,而不是缺乏绿化,很多地方四面都是青山绿水,我们当中还是建了很多的城镇化的绿地,这种做法它的有效性我表示怀疑,当然规划上我是外行。我更加关注的是村镇实际人口的规模,更加关注的是这个村镇里面应该有集聚人气的中心。并且在规划的时候要注意到集聚人气的理由,人们之所以到这个地方来,我们要给他们理由。在多数场合下,小城镇和村落绿化我认为并不是必须的,无论是江南水乡还是山区,还是北方的大平原,我认为绿化都不是非常重要,它反而在很多的情况下会使得一个地方人气散淡,基础设施的效率下降。
2、个性:一村一方案
如何保持小城镇和农村的个性,这个不多讲了,农村必须要保持其传统,发展其个性,但是个性的来源是什么?是一个地方的自然特征、文化特征,以及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是自下而上的,个性是自下而上产生的,而不是产生于政府官员或者我们规划专家的脑袋。因此必须要防止政府大包大揽,代替村民做决策。防止简单的模仿城市,防止用专家替代民意。我们专家可以作为帮助者,但是不应该作为喧宾夺主。
3、重视邻里社区的存续
农村的社会传统上都是亲帮亲,邻帮邻,父母亲帮孩子,孩子帮父母亲,这样的一种传统我们在新镇和新村里面它能不能保存下来,我认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所以在村落和城镇为了保证这一种人们守望相助的习惯,我认为可以允许人们自愿聚合形成小组团、小院落或者大院落,或者其他方式,甚至于家族祠堂之类的东西,他只要不搞那些违法活动,我们应该允许他们存在。然后村落的开敞性的空间要充分注意,因为每个地方的民俗都非常不一样,任何一个地区的村落,它的开敞空间应该跟生活方式和民俗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时间好像到了,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