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本报广州4月8日电 (记者杜若原、江宝章、刘泰山、李刚)告别简陋的砖瓦房,住进两层小楼,广东省英德市树山村村民曾金水乐得合不拢嘴:“个人只掏三万五,对口帮扶企业出了大头。”
作为对口帮扶企业,广东碧桂园集团为树山村村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新房。“政府补贴1万元,企业帮扶5万元。”对自筹资金有困难的村民,企业以贴息、担保方式先去银行贷款,再通过产业扶持让农户提高偿还能力。
“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勤劳致富。”这样的扶贫方式让村民的脱贫路走得顺畅又舒心。目前,树山村有苗木种植面积260亩,户均年增收入3万余元。由广东扶贫协会帮助引进的扶贫企业已超过300家,建立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00个,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村1000个,关联贫困农户20万户,每户年均增收3750元。
突破区域发展不平衡制约,是广东面临的艰巨任务。2010年,广东启动“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精准扶贫战略,珠三角7个经济发达市对口粤东西北14个市,联手省直机关共派出7140个工作组、19510名干部进村驻点,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组,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一对一帮扶”,对贫困实施“定点清除”。
效率意识、市场机制也引入对口帮扶,在用好资金、选准项目、配置资源上下功夫。深圳推动比亚迪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转移到汕尾,中兴把制造基地转到河源,珠三角在产业链配置上对粤东西北进行功能性转移,与贫困落后地区形成高水平的分工合作。
由单纯依靠政府向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共同参与的格局转变,广东建立起了省市县镇“竖到底”,各行各业“横到边”,慈善机构、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广泛参与的扶贫大格局,凝聚成社会扶贫的强大合力。最近6年,社会各界扶贫济困认捐款达160多亿元,全省50多万个规模以上企业参与了“村企共建扶贫工程”。去年第二轮扶贫收官,全省区域发展差异系数回落到0.6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8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