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名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8|回复: 0

[百宝箱] 再读黄仁宇:进步的名目下有许多陷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5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再读黄仁宇:进步的名目下有许多陷阱

再读黄仁宇:进步的名目下有许多陷阱

《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
作者:许倬云
出版社:三辉图书/鹭江出版社
出版年:2016年1月

再读黄仁宇:进步的名目下有许多陷阱

再读黄仁宇:进步的名目下有许多陷阱

历史学家黄仁宇。
编者按今年年初,史学大家许倬云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再版,这是迄今为止大陆出版的第三版。这本演讲集的主要内容分别是1985年给清华大学通识课程的讲演和1987年在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的讲演,在世界史的框架下讨论中国史的问题,这一比较的视野是许先生毕生史学研究给我们的重要学术资源。
几年前,华东师大历史学学者王家范曾提出:“史学近30年的变化,可以用‘走出通史’与‘返回通史’来概括。对于通史写作的不满意,逼迫我们走出来,经过30年的努力应该要逐渐回到通史这样一个大目标上,我称之为‘返回通史’。”在史料研究视阈发生剧烈变革的今天,“返回通史”这一诉求无疑是具有挑战的工作。《史记》以来的“往上看”到梁启超新史学倡导的“往下看”,与全世界历史研究自年鉴学派以来的趋势相应,区域史、社会史成为历史学研究更主流的门类。但还是不乏有雄心的历史学家,将各个时段的历史纳入自己的眼睛,以求得解释中国历史发展的自身逻辑,如钱穆在《国史大纲》引论中所说:“治国史之第一任务,在能于国家民族之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本期书评周刊遴选一组专题讨论中国大历史写作的书评,分别是黄仁宇的《我相信中国的前途》与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探讨纵贯通融解释中国历史脉络的研究之得与失。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在一所大学中文系读书,有几本书风靡于整个校园。当我的逻辑课老师,也推荐我们读一读《万历十五年》,和《读书》杂志时,我终于下定决心读了《万历十五年》。那应该是中华书局第一版。我那本装帧不甚牢靠的书,尚未读完已经散落。
可以说,黄仁宇是我最早的“新历史”向导。作为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对他所着意的大历史,能领会到什么程度,非常可疑。但无疑他的写作方式成为一个巨大的冲击。后来他每有新书出版(指简体版),我都第一时间买来,虽然不一定在第一时间就读。毕竟他的开创性令人难以忘怀。
  黄仁宇的“潜水艇三明治”社会结构观
黄仁宇最新出版的《我相信中国的前途》中,收录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黄仁宇的众多演讲,其主题仍然是“中国历史与发展”。
黄仁宇一向主张,研究历史不应注重“历史应当如何的展开”,最好先注重“历史何以如是的展开”。所以,他以宏观眼光看待历史,注重“非人身因素”。他的这种“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于传统史学而言,确实是一种较新的历史研究法。当然他也是在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西方整个“新史学”潮流中诞生的。
他从财政的角度研究,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数目字管理。整个社会结构是“潜水艇三明治”。其上一片狭长的面包,即文官集团;下面是一块狭长面包,是成千上万的农民。上下两层制度性联系并非建立在法律观念或经济纽带之上,而是依靠一系列社会观念;整个官僚机构的行政逻辑,不在服务,而是管教。这种组织不具备结构上的稳定性和实用的灵活性,因此这一百余年,中国长期革命,就是社会的重新组织与全面改造。
在黄仁宇先生看来,这一百多年的社会改造,实在是历史的必由之路,具有长期合理性。在20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敷设了一个新国家的上层结构,共产党则提供了新的下层结构,最终才使得中国从一个旧式农业体制的社会,进入新型商业社会。
这些观念在黄仁宇各种著作里被反复强调,所以这本演讲录,或可说是他从前各种书的“纲要”,非常的简约。一路读来,当年读《万历十五年》的惊喜不复重现。黄先生这一辈的学人,孜孜于中国的改造和未来,试图探求历史的规律或合理性。也因此,个体都成了无关紧要的部分,历史的主角是组织、架构。
刚好去年读了英国历史学家艾伦·麦克法兰的著作《现代世界的诞生》(上海人民出版社),对照来看,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说黄仁宇试图证明中国传统社会必须全面改造,才可以迎接现代社会,而麦克法兰则提出英格兰历史的连贯性,从十一世纪开始一直绵延至今,现代性是横亘一千年的“长长的拱弧”,没有任何间断。
有趣的是,麦克法兰这本书是专为中国读者而写。某种程度上也是回答始终萦绕在黄仁宇的历史叙述中的问题:中国为何会落后?中国该怎样现代化?
进步的名目下有许多陷阱
中国当前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的物质进步有目共睹,但是它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还有待规划,麦克法兰自己就如是解释他写这本书的动机,“因此在我看来,如果中国人能够读到一份报告,论述西方发展的现代性源于何处、性质若何、有哪些优点和长处、又有哪些代价和意外后果,将有一定的裨益。”
麦克法兰借用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的观察,认为一种有分寸的宗教,一种有节制的家庭,一种有限制的政治权力,一种有界限的经济,这种开放性和多股力量的角逐,引发了现代社会的动力。相反,一旦某个文明只留下“单一基座”,该文明多半会走向僵化。麦克法兰因此反对任何决定论,他认为现代性意味着经济、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的彻底分立、组合,不会是某一领域支配另外的领域。他思考英格兰的现代起源,谈论英格兰对现代技术的利用,谈论社会结构的转型,也谈论英格兰的竞争性游戏和运动,婚姻家庭和财产继承制度,以及英格兰的文学、俱乐部文化。
自由结社权——合法的非法人的社团,被麦克法兰认为是英格兰现代性的历史基石之一,它阻止了权力的中央化和不受监督。黄仁宇则认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底层,是村落和村落的结合体,管理极端落后,因此需要进行改造。但他所谓的重建村落单位,又是打掉沟通下层和上层的乡绅阶层,国家权力伸入最细微的单位,则他希望的地方性组织制度,在国家权力之外,又不可能产生。
总之,麦克法兰构建的现代化过程中的英格兰形象,和黄仁宇大历史视野下山穷水尽必须全面改造的中国形象,形成有趣的对照。面对如此宏大的主题,两位都难免有“片面的深刻”。比较而言,我更倾向于艾伦·麦克法兰的看法,他持一种“反目的论”,也就是认为历史并不走向一个注定的目的地。黄仁宇却难免有将已发生的历史事件“合理化”的嫌疑。
在他的目的性太强的历史观辐射之下,不足以改变历史发展的个体,唯一的成就就是“现在看来,他们所受的罪没有白费”(《我相信中国的前途》,p45)。我还记得当年读黄仁宇自传《黄河青山》,他说身为历史学家,不能太仁慈、和善或具有同情心。本书里他也一再提到自己注重组织架构,注重的是技术问题,不在道德问题。但不带意识形态的色彩,并不意味着把人工具化。没有哪一代人,天生就是为了一个长期目的,而注定要“受罪”或成为路基。多年之后,我无法再以无限欣赏的眼光,膜拜黄仁宇的“缺陷”。他合理化近代历史的表象之下,是那一代人苦苦求索的问题:“中国为何落后?”这片阴云笼罩了太长时间,以至于连暴政都可以当做手段。在进步的名目下,实在是有许多的陷阱。
当然,他的许多见解仍然令人动容。譬如他提到中国经过1905年终止文官考试制度(即科举制度),1911年的革命废掉皇权,小自耕农在1950年后也因为土改而消失,所谓传统中国,从上至下已荡然无存。(p150)此种条件下,新的历史观当为“西学为体,中学为用”。事实上,这种再明白不过的历史现实,仍然不被广泛认可。
  ■ “读中国”书目
通史方面,推荐张荫麟《中国史纲·上古篇》(三联书店,1955)和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又名《中国近代史大纲》,岳麓书社,1987)。两部书都是上世纪30年代写的。作者虽然是史学名家,但张荫麟(1905-1942)英年早逝,蒋廷黻(1896-1965)去了台湾,所以现在的读者对他们未必了解。两书的最大优点,是篇幅短小,文笔浅显,而又不乏深邃的思考和精辟的见解,可谓举重若轻的大手笔之作。
政治方面,推荐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三联书店,1994),主要讲中国古代版图扩张和国土分合的大致线索。葛教授是一位口才极好的学者。看这本书,许多地方就像听他谈话一样,娓娓道来,鞭辟入里,表达清晰。
社会生活方面,首先推荐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北京出版社,1988)。作者曾经官居高位,但这并不妨碍此书的学术价值和阅读价值。衣食住行一类生活细节,教材里和课堂上一般讲得很少,实则是了解古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知识。不过,它的内容偏重于上古和中古。至于近古时代的社会生活细节,可以参看民俗、掌故专家邓云乡所写的《红楼识小录》(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和《红楼风俗谈》(中华书局,1987)。即使你并不爱好“红学”,这两部书也可以帮助你了解明清社会生活的许多有趣内容。
——引自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教授张帆的《15本轻松阅读的中国古代史书目》
□庄秋水

再读黄仁宇:进步的名目下有许多陷阱

再读黄仁宇:进步的名目下有许多陷阱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0668-2886677QQ:75281068|大茂微博|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茂名网 ( 粤ICP备18149867号 )茂名市大茂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5 12:00 , Processed in 0.093798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