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名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1|回复: 0

山西介休趟出以文化促经济新型城镇化之路

[复制链接]

5789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钻石元老

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Rank: 24

积分
24454
发表于 2016-2-25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民生思维引路 五张名片扛鼎
“这附近都是80后创业老板的店,也可以说都是文艺青年的店。”“那些年”主题餐厅经理任晓霄对当初的选址犹觉明智:“我们不仅是做餐饮,更是要搭建一个青年文化交流的平台,这里来对了。”
这家餐厅位于介休老城的城隍庙广场,主打情怀的门头、装饰、风味都与庙街的文化氛围融洽地十分到位。按他们的话讲,城隍庙的“古”与广场设计的“潮”相得益彰,是“文青创业首选基地”。
城隍庙广场是介休市委市政府11项文物修复重点工程之一。“修旧如旧”让城隍庙重新迎来春天,“古韵古味”的新建商业广场让商业区有了文化意蕴,在“冬季行动”的暖冬中,广场已经开始焕发勃勃生机。
“文化是灵魂,经济是支撑,不能曲高和寡,更不能迎合媚俗。”介休市委书记王继堂这样形容,“介休市委市政府精心开垦的文化土壤,是希望培育出敢创业、有创意的经济百卉千葩。”
三城承载,把文化建设搭成台子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根脉和灵魂,一棵老树、一泓碧水、一处老戏台……这些老城元素不仅搭建了一处处美妙风景,更是装点了一代人的乡愁梦境。
如何保留一方的城市根脉?没有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没有文化保护的自觉,势必会割断一方的文化根脉,损毁一方文化生态。介休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历史文化名城复兴”的宏伟计划,是要让这块丰饶的土地的诸多历史文化遗产历久弥新,并且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文化传承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任务,”介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鑫认为“文化”是介休发展特色,“以文化复兴为旗帜,将成为介休城镇化发展蓝图的主基调和发展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环境、生态环境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的尺度,更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尺度,保全文化、注重环保,就是圆满达成了一座城市的宜居条件。
目前,介休已经摘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两块金字招牌;正在依托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顺城街、段家巷—学巷两条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三城承载”之下的介休从未像今日这般清新迷人。
2015年,介休市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就是对介休市做法的最大肯定,在文化这方舞台上,已经开始生长出繁荣的经济簇锦团花。
新旧共融,把民生思维作为筛子
过去介休老城内,一处处文保单位湮没在私搭乱建、废旧房屋之中。不仅文保单位得不到应有的保护,集中供热、煤气、下水等管网无法搭建,百姓生活也十分困难。
人是城镇化的魂,生存要有尊严、未来要有希望,要享受教育、健康、就业、保障等基本权利,介休坚持将以人为本贯穿城镇化始终。
在民生思维的推动下,介休市变“旧城改造”为“旧城保护”,并坚持“双四”原则:四个结合:始终将复兴工程与旧城改造有机结合起来、与文物维修有机结合起来、与文化事业有机结合起来、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四个优先:民生优先、资金优先、安置房优先、社会效益优先。
据此,在“新旧两城、协调发展”思路引领下,介休市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北部新城扩容提质和历史老城拆塑结合,提出“新城体现山水文化、旧城体现历史文化”的城市建设思路,着力实现“碎片重构、新旧共融”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介休市原在文物单位内的实验小学、党校、经贸局等单位及987户居民全部迁往新城保障房,涉及拆迁面积11.7万平方米,新旧两城同时实施新城路网配套、老旧城区改造、城乡环境清洁、便民市场建设等惠民实事,新型城镇化模式让介休百姓在生活有尊严的同时记住了乡愁。
2013年,介休市长王怀民因“主动承担起介休‘历史文化名城’复兴的重任,成为第五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也成为此次入选名单中惟一的山西人。
打造名片,让重点项目成为引子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要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防止‘千城一面’”。保留城市根脉,政府是主导。城市建设怎样才能又保护文化、又产生效益,实现两全其美?对这个命题的求解,需要迅速将文化自觉转化成为刻不容缓的执行力。
“介休市每年设立1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全部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鼓励大中型企业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提供贷款担保或直接投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鑫介绍介休市如何“贷动”企业投资旅游产业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五大名片”成为全市旅游文化产业的龙头引领。
——绵山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国 介休清明(寒食)文化节,在2013年举办了慈孝文化周系列活动,介休还投资兴建、改造了旅游专线4条,成功助推绵山升级成为5A景区;
——张壁古堡通过与北京电影学院强强联合,着手打造集影视剧制作营销、影视人才培训、动漫研发制作、影视旅游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实体,成功成为国家级4A景区;
——历史文化名城复兴工程,目前涵盖“一街、一馆、三广场、五个文物单位”的一期十大文化工程基本完工;
——张兰古玩城从2012年开始着手打造全国最大的古玩城,成为首届山西省文博会签约项目;
——天峻山旅游景区目前已委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旅游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完成旅游公路的建设。
在两年的时间里,介休市通过扶持资金的带动,撬动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8660万元,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薪火相传,把留下遗产作为尺子
几百年、上千年的文化遗存,不保护就是破坏。保护当中稍有不慎,可能就是另一种更大的破坏。只有带着敬畏祖先,敬畏遗产的态度,一步一步地规划,一点一点地抢救保护,一处一处地处理涉及所有民生的一个个问题,才能保证祖先的遗产,在我们手里“薪火相传”,才能顺利交到子孙万代手中。
在介休市这座城市里,散落着明代古城、西汉后土庙、明清的城隍庙、北宋的祆神楼等一大批历史文化瑰宝。在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复兴的过程中,介休市委市政府始终保持敬畏态度:敬是对祖先、对遗产、对文物的尊敬;畏则是一种如履薄冰的行事。
在抓文化产业上,介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鑫常谈到一句“四真名言”,即:“真心、真情、真干、真投”。
“真心”是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邀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树声教授的设计团队来高起点设计规划;
“真情”是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聘请具有一流施工资质的省八建集团、省文物技术中心进行建设;
“真干”是全体指挥部同志以“白加黑”、“5+2”的工作态度,建设百姓满意工程;
“真投”不仅是投入忘我的工作,更有县级财政6个亿真金白银的投入。
2011年,介休开工建设“一街”——顺城关历史文化街,“一馆”——介休博物馆,“三大广场”和后土庙、祆神楼、城隍庙、文庙、龙泉观、古城墙等文物维修11项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6.1亿元,将一处处散落城市中的文物保护单位,连接成线,延绵成片,深刻展示出介休身后的文化底蕴和独特人文景观,抢救保护了一座老城。
不辱使命,把干部肩膀当成梯子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标准精神是一种对事物的完美追求。介休市委市政府要求,对列入晋中市级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一律按照介休市级重点工程项目推进,在项目管理上坚持一位市级领导主抓一个重点项目,对每个问题亲自过问、跟踪推进、一包到底。
历史文化名城复兴工程启动后,王怀民市长亲任总指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鑫任常务副总指挥,组建了全市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指挥部,组建了包含规划、住建、国土、发改、环保、财政及城关乡、北关街道办事处等有关部门的3000人的城建队伍。
从最开始一家一户谈判到后期一砖一瓦监工,三年时间,各部门密切配合,干部们长期坚守工地,工程可谓凝聚了每一名干部的心血和汗水,也凝练出一种昂扬向上的介休城建精神。
这精神是人一我十、人十我百,沙漠跑步、闻鸡起舞的吃苦精神;是黑夜赶路、天亮进城,快人一步、先人一筹的机遇精神;是多留遗产、少留遗憾,多留财富、少留包袱的标准精神;是用后天看今天、用发达地区看自己,坚持三十年不落后的超前精神。
“以文化产业为抓手和龙头,实现民生和经济的双赢,进一步推动城镇化从规模向质量的发展,”介休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怀民这样谈到,“推进全域城镇化,统筹布局城市生活、生态、生产空间,提升产业支撑力和城镇承载力和介休的未来一定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0668-2886677QQ:75281068|大茂微博|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茂名网 ( 粤ICP备18149867号 )茂名市大茂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2-1 22:50 , Processed in 0.0956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