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谋:电白,抬起你自尊的头颅 【大茂名网】
电白,抬起你自尊的头颅张慧谋 社址在北京的《民主与法制时报》,今年6月27日,在该报头版刊发一篇题为《“中国第一老板县”的沦落》,此文一出,即时引来各家网络铺天盖地的转载,点击十分火爆。光是“茂名论坛”的点击率,自6月27日至7月6日,已超过一百五十多万次,可见其受众面有多广。这篇颇具重量级的文章,无疑是把电白的丑公诸于天下,又让这个南国边陲沿海县再一次承受“县殇”。 平心而论,这个地方的经济不发达,社会发展滞后不前,与执政者的执政能力和威信有着直接关系,但也不排除一些客观事实和历史遗留问题。但,电白并非像这位京城记者所说的那么可怕,甚至有言过其实之嫌,字里行间让人“亲历”一个满目疮痍、暗无天日、无可救药的电白。相信电白的老百姓包括在外地的电白人,都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京城记者笔下的电白是这么一种状况:电白号称中国“老板最多的县”,全国各地的电白籍亿万富豪人数过百,又位于滨海区域,但占据地利、人和的电白并没有获得快速发展,反而越来越落后,在民间,则又出现一个又一个的诈骗、贩枪、造假钞团伙。
该文在“核心提示”中还提到:杨光亮、李振刚、吴日晶、朱育英、潘潇、严得……这些几乎同时沦落的“精英”,有一个共同的籍贯:广东省电白县。接着又把语气加足加重:“精英”阶层沦落,民间盛行巧取豪夺,当前又面临“废县改区”,这个小县城将何去何从?
记者大人杞人忧天了,电白何去何从?是与这个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并非一个职业记者去拷问和担心的问题。再者,“中国第一老板县”的沦落,此说有两个问题要请教记者大人。电白何来“中国第一老板县”?依据在哪里?“沦落”二字又何解?电白出了几个贪官,出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个百多万人口的县就沦落了吗?那么,中国出了那么多贪官,社会问题天天有,这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难道沦落了吗?!
文中还传递出骇人听闻的信息:说电白的枪支有多少,没有确切统计。有人说,一个10多岁的小孩出去打架可能就会持枪。还有人说,电白的枪支收起来,可以跟越南军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这完全是坊间传闻,记者却把这些不着边际的坊间说法作为新闻事实报道出来,这是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原则,也考量着一个从事新闻记者的良知和专业水准。国际问题是敏感问题,中越边境的纷争成为当下国际问题的焦点,而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新闻资历的京城记者,居然把“可以跟越南军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这样充满火药味的敏感字眼,搬到一篇洋洋洒洒数千言的文章里头,居然出现在由中国法学会主管、民主与法制社主办的《民主与法制时报》头版显要位置上! 新闻记者只是一种职业的称谓,并不代表着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报道要忠于事实、尊重事实,更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而在《“中国第一老板县”的沦落》一文中,却出现这样的曲意推论措词,如“电白地理位置优越,有长达220公里的漫长海岸线,是一个滨海县城。海洋造就了电白人敢于拼搏和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既能产生富豪,也能滋生铤而走险的犯罪心理。要论在全国电白有影响的‘品牌’,除了建筑和香料,人们还会说有三件:枪支、假币和电话诈骗。”如此说来,其他非沿海地区的“犯罪心理”和“犯罪根源”,必然是海洋造就的,又必然是由沿海地区传播过去的。这样的立论,能站得住脚吗?
作为时政新闻记者,报道的真实性和用词的严谨性是不能够忽略的,该文记者在表述电白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时,“品牌”二字却加了双引号,这绝对是对职业的藐视。建筑也好,香精也罢,都是一种社会行业,都是生活中的必需品。难道人们喝的是西北风,住的是空中楼阁?从贡献上说,电白的建筑业,在省城广州应有一席之地,当然是电白的品牌,而在这些公司企业里从业人员不下十万,解决了多少劳动力,为社会分流了多少就业人员?电白的香精香料业,占全国的香精香料60%以上的市场份额,每年上缴国家税收应该是十分可观的。电白的老板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无论他们的出身如何,都对社会有着不小的贡献。这有什么可非议?可歧视?
至于匿藏黑枪、造假币、电话诈骗,也不是电白的“特产”,当然这种不良社会现象和恶劣行为要严厉打击,彻底铲除,电白一直在努力,并且效果显著。我只想说,这些社会毒瘤,记者大人不应一味的往电白这只“碗”里塞,更不应该拿它来贴在电白人的脸面上。
还有,该文罗列了一大串的所谓电白贪官,只有杨光亮一人,是从电白上来的厅级官员,他的籍贯也属电白。原花都区委书记潘潇,新广国际前董事长吴日晶,他们背井离乡几十年,不曾在电白工作过。朱育英、杨强、李振刚等,严格意义上说,他们现在的籍贯应属茂港和信宜,他们出事前也分别在茂港区和信宜市任职,李振刚则在广州。试问,电白盛产贪官从何说起?这位京城记者还言之凿凿:“有人认为电白这个弹丸之地‘盛产贪官’,原因无非是他们的价值观受到富豪们的影响。从电白出去的富豪,靠赌场、建筑业为生,而这些行业往往灰色交易盛行。”这是对人格的严重伤害,不知电白的富豪们看了这段文字有何作想?按照这位京城记者的说法,电白富豪们得来的钱都是不干净的,不是靠开赌场敛不义之财,便是靠灰色交易的建筑“包工头”发家。
然而,请问这位信口开河的京城记者,你对电白了解了多少?你笔下的电白并非一个真实的电白,而是从道听途说中虚拟出来的把污点夸大到极至的电白。如果你有兴趣了解这个地方,你不妨深入电白的民间,接触一下电白的富商,以及他们培养出来的后代。你很有必要体察一下电白的民情民风,感受一下电白人的热情和善良,看看他们是如何把生活过得平和而殷实,看看他们是否像你所说的那祥,只靠造假币和电话诈骗过日子。若有机会,你不妨走访一下原深圳市委书记李灝、中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这些电白籍的精英们,用事实验证你的感觉是否有误差,或者通过事实来纠正你言过其实的论调。
当然,在这里还要感谢你用“沦落”二字给电白人敲了一记重重的警钟。电白确实有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甚至个别害群之马严重伤害了电白的声誉,抹黑了电白人的面目,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让电白人汗颜、尴尬、甚至无地自容。然而这些现象并不代表着电白的主流,它只是这个地方的污点,一小撮不法分子并不代表着百万之众的电白人。
作为电白人,我一直在反省着一个问题,电白的“家丑”屡屡曝光,电白的“家好”却鲜为人知。这是为什么?但是这个问题不值得去深究,我们要更多地去反思电白人的向心力,更多地去反思电白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更多地去反思电白人对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更多地去反思电白人对乡土的反顾和热爱。
在你转身的刹那,时间是不会停留下来的,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个故乡,也分分秒秒在变老。当一个人的意识里没有了故乡,他必然是被故乡抛弃了、淡忘了。当一个人不热爱他的故乡,他必然是忘记了出生地和亲生父母,忘记了他从哪里来?忘记了生命的源头和血缘里固有的元素。
电白,抬起你自尊的头颅!自尊,是每个电白人的脊骨和脸面,我们要不惜代价去维护她。每个电白人都要对得起这个千年古县的称谓,对得起这片依山临海的古老的乡土,对得起“电白人”这三个字赋予我们的期望和重量!
相关连接:“中国第一老板县”的沦落http://www.mdmmm.com/thread-8921-1-1.html 本帖最后由 打铁佬 于 2011-7-11 18:39 编辑
张慧谋
张慧谋,1958年出生,广东电白人。广东省作协会员。张慧谋是广东文学院第三届签约作家,现供职于茂名文联,《茂名文苑》主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开始诗歌、散文、小说创作,其中诗歌创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至今在 《诗刊》、《星星》、《作品》、《诗选刊》、《青年文摘》、《四川文学》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作品数百篇(首)。自1999年以来,诗作连续入选《中国年度诗歌选本》、《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年度诗歌精选》等年度选本。已出版诗集《渔火把夜色吹白》,并为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十集专题片《岭南》撰写了近十万字的解说辞。
以上资料是从百度获得。
难得的一篇积极,阳光,励志的好文。
电白有着富饶的海洋资源,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文化。值得无数电白儿女自豪。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不被人民认可的人和事,但这是很微小很微小的。
发展的步伐是前进的,这些人和事不能放大的阻挡我们积极前行的视线,不能成为包袱而让前进步伐沉重!
过去的坎坷,不会忘,但更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
电白,抬起自尊的头颅,放下包袱,昂首阔步前行吧!
作为-个在电白出生,并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的人,眼看着电白被硬生生地被人按着,-口-口地蚕食,心中实在不是滋味。每当亲朋好友问起,为什么茂名就剩下电白县是个县级,我无言以对。
本人曾有幸参加了由许光辉任书记练有月任县长主持召开的第一次三级干部会议。内容好似就系贯彻成立水东开发区,描绘美好未来憧憬的。二十年转眼过去了..........唉!!!!!
广东加油撒 之前读过《“中国第一老板县”的沦落》,文章中所说的情况的的确确存在,有的甚至更甚``````
民间盛行巧取豪夺,10岁陀枪打架,14岁诈骗,18岁贩枪制假钞,20岁出头,25岁买官一路向上,45岁成巨贪,这个可能就是某人的一生了(缺少材料,权当笑料)
在我看来,张大文人就是在捉字眼(一般垂死挣扎之人才会这样做吧,当然律师除外,哈哈),与京城老记不在同一高度看问题----鉴定完毕!(不才,权当笑料)
马甲一个,请勿追踪!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小螺号滴滴吹,把电白吹上去! 阳委了,抬不起头啦……
成也你们,败也你们!都与我无关。
我刚收拾地摊回到宿舍,今天攒了30元刚够今天的伙食。准备吃饭了,你们都吃了吧? 电白,我能说什么呢? 水东猪肉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