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同源
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
在画史上,以先秦诸子的所谓:“河图洛书”为书画同源的依据,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
无以传其意,故有书;
无以见其形,故有画。
此为最早的“书画同源”说。《殷契》古文,其体制间架,既是书法,又是图画,近人郑午昌说“是可谓书画混合时代”。
“书画同源”是中国艺术史的基本理论之一。这一理论由唐代美术史论家张彦远首先系统地提出後,一千多年来被不断引用和阐发,并从画坛扩大到了书坛。但现在一说起“书画同源”,人们就会想到“书画同体而未分”的象形字,往往将这里的“源”字误解为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历史起源,也就是“象形”。
其实,中国书画皆以抒情写意而不是以应物象形为艺术特征,“书画同源”的“源”不应理解为“起源”,而应作“源泉”解,对这两种艺术的共同性也应该从抽象的、深层的艺术哲学角度来理解。
其实书即是画,画即是书,它们其实是一样的,只大家习惯将它们分成不同的形式而已。
书法同源,可以说是源流,也可说是相通之处,书具画之意境,画具书之骨力,二者有其必然的联系。
其实世间所有一切都是同源的,只是联系之处千丝万缕而已。 {:soso_e179:} 楼主头像好漂亮!{:soso_e113:} {:soso_e17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