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解密《钢的琴》:感动在现实与荒诞之间
2011年06月30日 中国电影网http://pic.chinafilm.com/upimg/110630/68_1443171571.jpg《钢的琴》导演张猛电影《钢的琴》终于让导演张猛拿到导演生涯中第一个不带“新”字的奖项,这部向“失落的阶层”工人致敬的影片,从最初只有二十页的剧本到连夺全球四大电影节奖项,见证了张猛恪守原则后凤凰涅槃的质变。《钢的琴》用貌似荒诞的影像照亮了真正的现实,正像张猛的导演阐述“哀而不伤,含泪带笑”。前作《耳朵大有福》平庸的票房表现,并没改变张猛的生存状况,写电视剧一度是他主要的生活支柱,《钢的琴》正是他在安徽为电视剧“打工”的时候落笔完成的。这段早年从父亲口中听来的故事,已经在他心中演绎了无数遍。自小在“辽钢”长大的张猛对工人、工厂充满了敬意,“这些整日里与钢铁为伍干着粗活的糙爷们,个个能吹拉弹唱,骨子里尽是柔情,站在车间里,也丝毫不妨碍他们张口就唱,这本身就是一副现实与荒诞迷人结合的画”。
电影大师库斯图里卡的名作《地下》,被很多超前观影者作为对《钢的琴》的激赏而提到。两部影片连在现实中出现“荒诞”的设置都如出一辙,导演张猛对此表示:“重要的不是影像上的雷同,而是对处于变革时代中人们内心波澜的捕捉。”因此,《钢的琴》中,在兄弟情谊与男人尊严的感召下,连一开始听说借钱趴到烟囱上不下来的“胖头”也自告奋勇,加入了“造琴团”。
对于影片中略显“荒诞魔幻”的部分,如王千源雪夜弹琴、秦海璐挑起斗牛舞等,导演张猛认为,这些桥段“主要是为了别把悲伤这件事儿拍得太让人喘不过气了,《钢的琴》毕竟是部喜剧”,此外“这种非常电影化的表现对于内心的震撼远高于纯粹喜剧,这也是影片笑到感动的杀手锏之一”。
作为喜剧之王赵本山的创作副总,深谙商业规则的张猛始终觉得“商业片不一定就不能有文艺情怀,好的电影根本不该去划这么条线”。好评如潮的《钢的琴》便是佐证,7月15日本片将登陆全国院线,为“失落阶层”唱响旧日辉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