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丁香 发表于 2011-5-27 15:42

零丁香 发表于 2011-5-26 19: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代人写诗的很多,但写得好的极少;现代人尝试写诗的很多,但坚持下去的极少。诗歌已逐渐成为玩偶,我想也 ...

诗写得好,固然是种享受,然而诗本身容易增至世人无量的烦忧,倘若心灵没有修为到家,会自然受到诗本身的影响而导致偏激的所为所思。我想现世人不是需要多少诗的问题,而怎样将心调伏的问题。所以要学好世间一切技巧,修心是最重要。否则,诗是悲诗,文是悲文,于世人无益,反增加无量的烦恼,间接造更多的罪恶而已。

阿傻 发表于 2011-5-27 16:03

诗写得好,固然是种享受,然而诗本身容易增至世人无量的烦忧,倘若心灵没有修为到家,会自然受到诗本身的影响而导致偏激的所为所思。我想现世人不是需要多少诗的问题,而怎样将心调伏的问题。所以要学好世间一切技巧,修心是最重要。否则,诗是悲诗,文是悲文,于世人无益,反增加无量的烦恼,间接造更多的罪恶而已。
-----------------------------------------------------------------------------------------------------
此论值得商榷吧。作为艺术品,我想我们不能用“实用有益”的态度去衡量的吧,它只是一种美,懂不懂欣赏是因人而异的。而这种“美”的作品的产生,往往和个人悲惨的遭遇或个人的悲愤有关,甚至可以说,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品,无论是文章、画画、音乐、雕刻等等,都是一些满腔悲愤、思想偏激的天才所创。如果要找例子,好像很容易,譬如,《红楼梦》的曹雪芹、《史记》的司马迁,屈原等,现代的天才诗人海子、顾城等都是悲剧性、思想偏激的人物。另外,好像有此一说,天才几乎都是思想极其偏激、单纯的,甚至不为其所在时代的人理解的人,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估计是梵高!

如果从兄的“修心”此“有益有用”角度看问题,估计最好的精神栖息地方,应该是佛学。

落叶的春天 发表于 2011-5-27 16:35

幽幽巷子

淡淡雨滴

茫茫思绪

乐韵悠扬 发表于 2011-5-31 15:25

本帖最后由 乐韵悠扬 于 2011-5-31 15:26 编辑

伞下意,笔中情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雨巷----有铁哥送铁嫂的一把油纸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