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勇 反巨贪也要反昏官
王金勇对传统国学情有独钟。当村里的黄金生产步入正轨,效益逐年稳步递增后,他逐渐把目光放在了这个村财富、文明与辉煌的延续和传承上。“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是王金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也是他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的一个问题。王金勇告诉笔者,自从10年前他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就从未停止过对这个村“穷源”与“乱源”根本所在的研究与探索。
最终,他研究的结果落脚于“文化”上。
“九曲蒋家因愚生乱,因乱而穷。”王金勇说,而解决“愚”的唯一办法,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以文化人,以文治愚”。
2001年,九曲蒋家在制定村庄发展战略时,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放在了同等位置上,相互支撑、齐头并进。
2004年,九曲蒋家村转身向“文”。
10年间,该村先后选派村民到清华大学、中央美院、山东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和鲁东大学等高等院校进修深造100多人次;组织3500多人次到国内外参观学习;先后聘请专家、教授、学者进村举办培训讲座50多人次,受教育村民达20000多人次,村民人均受教育时间500小时以上。2011年6月,村里又组织专门力量,编写出60000多字的村民素质教育“土教材”,名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同时还把《三字经》、《弟子规》和《孝经》等10篇传统经典之作编辑成册,村民每户一册,用来指导学习、考试和实践。
6年间,九曲蒋家每年投入上百万元,作为村民素质教育经费,经过探索实践,建立起了“一个框架”、“两个机制”、“三化五落实”、“双轨运行”、“四轮驱动”等独具特色的教育培训格局。“一个框架”即村民少幼有所育,中青有所教,老来有所学的终生教育框架;“两个机制”即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三化”即教育培训内容系列化、教材乡土化、形式多样化;“五落实”即教育培训组织落实、教材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双轨运行”即:着眼长远抓教育,培养后备人才;立足当前搞引进,解决急需人才。“四轮驱动”即教育培训村干部在先带动,党政公青妇协调联动,与高等院校合作互动,考核结果与经济利益挂钩。
10年间,九曲蒋家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起了九曲蒋家新村社区文化中心及“中国黄金第一村”展示厅,在老村也建起了省级文化大院、休闲文化广场,并以此为依托,组建了春雨艺术团和威风锣鼓队。每位村民还可通过《春雨报》和《党建简讯》等村内刊物,了解到这些活动的盛况。
文化建设不仅要投入,更加要考核。王金勇还在村内倡议开展了“一考双评”活动,即:每年在村民中进行素质教育考试活动、评比模范标兵活动和行为道德“四级联评”活动。这样便使每个村民都置于文明素质的考核中,也激励着村干部以身作则。
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九曲蒋家村“转身向‘文’”发展战略成效显著,涌现出了大量的道德标兵,载于村里特设的“功德簿”上,包括奋不顾身、勇救落水者的村干部张富贵;坚守岗位、勇斗盗贼,为保护200多万元集体财产而身负重伤的村民王德品;拾金不昧的村民王传风和迟维华等。
6年间,九曲蒋家村先后评选出村级先进人物400多人次;村里被评为国家、省和市级先进模范20人次;村“十星级文明户”和“新型文明家庭”分别占总户数的85%和30%以上;出现好人好事200多件次;慈善事业、社会公益事业和帮贫济困捐款捐物累计2100多万元,其中汶川地震一次性捐款110万元;义务劳动3000多工日;村民为“两个文明”建设建言献策300多条。
十年前,九曲蒋家村文盲半文盲人口占9.8%,当年只有一名大学生;到2011年底,该村已有73个农家子弟考上大学,有9人考上研究生,其中2人在国外深造,一人读博士后。
转身向“文”,一个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九曲蒋家村新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