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芯 发表于 2011-2-27 18:58

【关注】茂名本土艺术家——1、吴桂材 给石头以思想的篆刻家

本帖最后由 灯芯 于 2011-2-27 19:13 编辑

http://www.tudou.com/v/TxjOjSBHgyM/v.swf

吴桂材 给石头以思想的篆刻家

灯芯 发表于 2011-2-27 19:31

本帖最后由 灯芯 于 2011-2-27 19:32 编辑

书画、篆刻名家吴桂材先生访谈录博宝艺术网http://news.artxun.com 2008-03-24 19:01:54

http://img.artxun.com/hadweb/imgpath.jsp?path=/www_cnarts_net_WY_Information/16/1815/thumbnail_400_400.jpg
图为吴桂材先生在精心刻印章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吴桂材工篆刻,善书,能画。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记者登门拜访了吴桂材先生,听他倾诉在艺途探索的艰辛和为艺术献身的深层体验。他自幼勤勉刻苦,喜读诗书,酷爱书画艺术。早年受业于清贡生梁柳坡先生门下,后师从岭南篆刻宗师黄文宽先生,复又转益多师。正如书法家吴兆奇评价:吴桂材君,数十寒暑,潜心金石,以秦汉为字,名师为范,融赵之谦、吴让之、黄牧甫诸家之长,师古而不泥,博学而有己,在长期摸索实践中,逐渐形成浑穆老辣、挺拔潇洒之特色。惯于在平正中求险绝而力戒转泛怪诞,很有自己的风格。吴桂材曾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岭南篆刻学会理事、茂名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现任茂名市书法家协会顾问,茂名市书画院艺术顾问。最近,他的传略被编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编撰的《文艺年志》。
  梅花香自苦寒来
  吴桂材先生是一位十分勤勉的人。他说,初学书画必先临摹,从规矩入手,循序渐进,方能有所成就。他很早就遍临“北海景君碑”、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宋拓华山碑”、米芾临的“智永千字文”等古碑帖拓本,计有60多本。我看过吴桂材先生临摹的西洋艺用人体结构,勾摹本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比原书有过之而无不及,似乎更逼真传神。由此可见吴先生用功之勤。他自述:我每逢得到一本古碑帖拓本,把玩研赏,体味无穷,常常临摹到深夜二、三点才上床休息。吴桂材天资聪敏、用功刻苦,加上受教于名师,渐渐进入“梓人作室,梁栌栋桷,虽具准绳,而缔创既成,气象自有工拙,临帖如双鹄并翔,青天浮云,浩荡万里,各随所至而息”的境界。《艺海双楫》中说:“学书十年,尚不能平直”,可见学习书法、篆刻是一件费时艰辛的事情,需付诸艰苦行动探求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黄文宽大师对其弟子的篆刻作品赞曰:用刀稳当。特别是“崔冠璋印”一方,用刀布白,已由黄牧甫直迫汉人……篆刻进步之速,成就之大,使人惊异。其作品集《桂材印赏》,得到当代篆刻大师钱君颔首嘉许,并欣然为之题签,其作品深得大师专家及海内外人士好评,绝非偶然。
  印事之外,吴桂材先生还擅书画,而以版画及颜体书法尤胜。在文艺各门类之间,融会贯通、相辅相成。有名家赋诗赞曰:苦乐寒窗味,情真爱书香。广学兼俗雅,笃行志不荒。气正笔力健,吐纳见昂藏。临池知墨趣,无媚便是刚。篆艺宗秦汉,拙石寄锋芒。方寸亦天地,可以拓莽苍。含红添秀色,春意入兰草。师古而不泥,实践为之常。秋阳经霜暖,心宽笑炎凉。黄昏非暮色,篱畔有余芳,白头嗟过客,犹争半日闲。书山无顺径,勇者可登攀。孜孜其求索,知老不知难。
  方寸之内有乾坤
  在艺术的领域里,各种艺术形式有着共同的审美规律,而每一种艺术形式又有自身的审美标准,既要掌握“法内”的艺术规律,又要融会贯通“法外”其他艺术形式的精髓。谈起他酷爱的篆刻艺术,吴桂材先生禁不住津津乐道:印章的出现,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统治阶级要履行职责、发号施令,便需要有一种表明身份的凭证,官印也就应运而生。同时,在经济领域,由于商品生产得到发展,民间的交往及贸易活动开始增多,私人印章也开始出现。到秦朝,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称“玺”。印章出现的早期,只是作为权力的象征和取信的凭物。随着时代的变迁,实用的印章逐渐趋向观赏、雅玩的艺术篆刻。谈到这里,吴桂材顺手拿起一方刻有边款的印章对记者说,你别看小小一方印章,篆刻其实与书法、绘画艺术有相通的地方,它能在方寸之地言事状物,表情传意。当篆刻制作者完成印面的创作后,可在印章的侧面,刻上作此印章的原因、时间、地点及与印章有关的心情、事件,还可刻上诗词、画像和人物、山水图案等,饶有情趣,大大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吴桂材说,篆刻是一门很“狭窄”的艺术,在一个小方框内,必须遵循一些传统的艺术要素,既“不逾短”、又“不守旧”。吴桂材治印重视起印稿,每作一印都要在篆法和章法上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然后才动刀。作品初成后,不厌其烦,精心收拾,草而不率,破而不碎,保持印章自然朴拙的完整神韵。他的印作古拙沉着,又纵横开阖,吐纳之间自有昂藏之气,形成淋漓尽致的雄浑风格,或许这得益于他曾习武练气、腕力沉雄的缘故。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记者请教吴先生,何谓艺术创作的要旨?吴桂材说,艺术创作要博采众长,细细消化,酝酿更新,才能推陈出新。搞艺术,贵在扎实,不能具备写实能力而侈谈写意,不懂传统而言创新,去寻找捷径,肯定会碰壁。俄国画家列宾曾说,任何看似无裨益的玩艺儿,只要有艺术性、精美、优雅,体现了作者对它倾注的热情,都能使人心醉,百看不厌,无论是一只花瓶、一座建筑、一架屏风、一幅肖像、一幕戏剧、一首诗歌、一部小说。当然,题材越重要,作者的责任也越大,能探索出自己的方式和自己整个艺术适用的方式的人得到的幸福和成就感越大。吴桂材谈到,现在学习条件比过去强多了,但有的人把学习看得太容易,学习气氛不够浓厚。现在艺术界的缺点,就是学习传统不够,包括中外的传统,应把中国传统文化摆在重要位置,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我想这是搞艺术的人应当遵从的。
  吴桂材最后引述其文宽师言曰:古人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但求艺业之真善美,不必随俗浮沉,与时俯仰,虚誉一时之得失,百世之下,自有定评耳。(信息来源:茂名日报 记者李勇伟、记者甘杨松/摄)



灯芯 发表于 2011-2-27 19:35

本帖最后由 灯芯 于 2011-2-27 19:35 编辑

http://www.tudou.com/v/HV3PnSpUovk/v.
茂名书法奇人——刘永金

灯芯 发表于 2011-2-27 19:45


刘永金双脑书画法研讨会在我市举行



    本报讯 (记者 郭月华)近日,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刘永金先生双脑书画法研讨会暨作品展,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举行,广东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和批评家张建渝,我市著名书法家吴兆奇,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副院长李润等省、市的相关领导和书法、文艺批评界人士出席了会议。
    刘永金是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从小酷爱中国传统书法、美术,在弘扬传统书法艺术的同时,执着于研究中国传统书法与双脑潜能的开发与利用,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自创有 “永金双脑中文汉字法”、“永金双脑线条笔画法 ”、 “永金双脑肢体运动法”三大系列的双脑开发教材方法,简称为 “永金双脑书画法”。同时,还自创有 《永金双脑艺术书法》和 《永金双脑象形书法》两个极富艺术及欣赏价值的书法新品种,并着手出版 《永金双脑书画法与双脑开发教育》等学术著作。

灯芯 发表于 2011-2-27 19:45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新闻-->刘永金双脑书画法研讨会暨作品展在我校成功举行


刘永金双脑书画法研讨会暨作品展在我校成功举行
2010-10-19 12:22    院办       本文点击次数: 621


10月16日上午,我校南方诗歌研究所与茂名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在学校图书馆共同举办了刘永金双脑书画法研讨会暨作品展。省市相关单位的专家出席研讨会,我校师生近70人参加了研讨会。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专家有广东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党组成员、著名书法家和文艺批评家张建渝,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秘书长、批评家陈川泓,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戏剧家宋枭楠,原茂名市政协主席、市文联名誉主席、市书法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吴兆奇,我校副院长李润教授,茂名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黎天伦,茂名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部分会员。 会上,与会专家积极讨论了刘永金先生双脑书画法的艺术定位及其价值、意义,并提出了各种宝贵建议。大家普遍认为刘永金先生双脑书画法是中国现代书法艺术的创新,充分肯定了双脑书画法对人脑潜能开发、汉字结构研究及认识论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提出要注重书法艺术传统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自主创造,找准定位。研讨会结束后,刘永金先生及部分书法家还即席挥毫进行表演。(文法学院) http://www.gdpa.edu.cn/mmcnews/upload_file/20101019122052121.jpg
研讨会现场
http://www.gdpa.edu.cn/mmcnews/upload_file/20101019122101173.jpg
刘永金先生挥毫表演

撰稿:李一媛 审稿:向卫国 编辑:何海枫 审核:张海明 签发:李为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注】茂名本土艺术家——1、吴桂材 给石头以思想的篆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