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票房就是好电影?是电影的悲剧
女明星白百何最近频频被媒体捧为“票房灵药”,这对于一个票房至上的电影市场来说确实很灵:我们的观众本来就会追捧高票房的片子,而片方用这个标签来作宣传,省时省力省心。而对于白百何来说,一旦贴牢了这个标签,今后的戏约不会断。是啊,谁会愿意找票房毒药来演呢?
从前我们的演员评价体系是单一的“德艺双馨”,如今电影产业已经蓬勃旺盛如煮开的火锅。评价体系却没有多元化,反而更加狭窄到一切只以票房为转移。导演不能连续拍两部赔钱的戏,演员也是越有票房号召力越好。省事一点的班底干脆直接找粉丝多人气旺的几个演员,攒出一个非驴非马的作品,既有粉丝负责冲击票房,又有粉丝负责在微博上消灭一切中差评。近半年屡有影评人或文化界人士与粉丝掀骂战,归根结底也不过是寥寥几颗对中国电影还抱幻想的恨铁不成钢的心,被扔进了粉丝的原教旨主义的大海里罢了。但偏偏这一类驴唇不对马嘴的电影也会有匪夷所思的过亿票房,同时,剑走偏锋的电影也有票房,审丑猎奇的也有票房,连《富春山居图》都有如此惊人的票房,只能说票房这个东西既神秘又是多力平衡的结果,一切既可归因于它,它却绝不是任何单一元素所能决定。
白百何的出现不算坏信号,她的形象多面且正面,戏外贤妻良母,戏内活泼认真,被拿来说事的三部电影也不是那种让人摇头叹息的粉丝电影,暗合了当下的小清新潮流,又是讨喜的城市题材,不碰古装,不贪大制作,很容易在观众中造出一个“选片谨慎”的好口碑。最主要的是她的片酬一直保持在合理水平,这让她有更大余地去挑选那些请不起大牌明星又较认真制作的拍片机会。另外,当前华语女演员的青黄不接厉害,“四旦双冰一汤”虽盘踞食物链上游,但她们都已经坐三望四,寻思转型,再来兼职演绎青春懵懂,既对不起拼命柔光和避免近景的摄影师,更不太对得起观众的审美。而从女人的角度来讲,白百何已婚有子,杜绝绯闻,反而更能给人以专注的感觉,这跟职场上管理层更倾向授予那些已婚和孩子上小学的资深女职员是一个道理。
但是“票房灵药”终究只是一个公关标签,对于白百何这样时势促成的演员来说,贴得随意,揭得更随意。虽然白百何在舟山热线采访中也多次表示“我觉得只要这样每次都认认真真地演戏,就会一直有戏演吧”,却已经有人指出她的戏路过窄,小妞电影一部接一部已成套路。观众是如此喜新厌旧,如果不能有所突破,将来会面对更多年轻清新面孔的挑战。迄今为止,白百何给观众的印象仍还停留在《失恋33天》中的黄小仙,她的表演也没能得到更多的认可与称赞,青春饭总有一天会吃尽,“票房灵药”这顶帽子也还是会风水轮流不知转到谁的头上,早作打算为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