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 发表于 2011-5-6 20:18

《关云长》:江湖中的天下

本帖最后由 大雄 于 2011-5-6 22:08 编辑

《关云长》:江湖中的天下跳跳影评 发表于 2011年05月04日        于“关公”这个已被民间高度异化的形象而言,内地和香港似乎又有那么些许的不同。从大量的香港影视作品中看得出,在以往一段很长的时间里,警界和黑道都习惯于在自己工作场合对关二爷日行一拜。或拿刀或拿枪或读春秋的关公像存在于光怪陆离各个角落里,享受着充足的香火。且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个形象的权威感似乎变得和太阳月亮一般无可争议。他们更会用更亲热的“二哥”来称呼,好像他就是自己家中一个十分严肃的长辈。
       蝼蚁小民拜关羽,拜的是“忠肝义胆”,也有“武勇无双”,所以《关云长》这部电影中的所有立意和情节正是完全建立这个既有的前提之上的。可以说,如果不能全盘接受影片借剧中人的嘴无时不刻对关羽做出的高度评价,观众是不太能真正接受整个“过关”剧情所带来的力量的。
       “过五关斩六将”这段被罗贯中演绎得风生水起的传奇本身,从戏剧角度上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和内容,无非就是一路走一路杀。像任何一个闯关游戏般以寻求刺激与场面为重心,这显然绝非以编故事见长的麦庄组合甘心踏步的地方,毕竟他们没必要做另一个方向的《战狼传说》。所以在用甄子丹做实卖点的武戏部分之外,人物变成了映照那个乱世的一面镜子。影片用了狼和羊的比喻来勾勒乱世中的选择,其实稍嫌多余。但是同其他的隐晦比喻一样,看得出麦庄在这个传统题材上试图进一步做大命题的野心。
       这个野心的落脚点,就是片中那个被异化的曹操。
       在许多版本的传说里,曹操无论怎么对关羽礼遇,关羽念其好,心底却是看不起他的。而在《关云长》中,关羽没有看不起曹操的理由。
       其实这么多年来,不管是史家还是影视剧,对“白脸奸相”的翻案工作一直在进行。但像姜文这版长时间穿着便服,在田地里畅快干着农活,动辄跟人称兄道弟勾肩搭背的曹操应该还是不曾出现过的。麦庄用剧本把原不属于曹操的虚妄之气往下降,姜文用自己的演法又降了一格。他在处理台词的节奏、重音、语气上,也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演,有些台词甚至带上了细微的方言感。我很怀疑,当曹操愣愣地端着碗出来叫关羽吃饭时,多少人会觉得他们实际上看到的是把头发蓄长了的张牧之。而这个人物本身对待下属和对待朋友的恩威气魄,以及时刻流露出来的缜密和残忍,都会让人忍不住假设麻匪真的当了一方诸侯会是什么样。
       而如此处理的结果,是付出了部分台词的笑场代价后,让这个古代故事似乎突然就接上地气了。观众似乎很容易看出曹操的纠结和郁闷,因为这正是编导以他们惯常江湖片的角度去思索家国的一种方式。曹操以诚信待关羽,甚至真心放他离去,就是为了赌一把关羽在最后的回心转意。但他身边的人赌不起,所以不得不以螳臂当车的姿态纷纷阻拦。作为名将,关羽可以是一把凶器,也可以是一声集结号,反之亦然。再远一点,谁也看不清。
       曹操指着一片农田说"这里原来是荒地,我们来了,插上秧,种上田,三年没有饿死一个人。"枭雄的逻辑在这个高度概括的环境里,变得理直气壮。毕竟"忠义"的对象刘备,更多是存在于交待故事的闪回里。大家实际看不到关云长为什么要那么忠,却被迫跟着思考“他这样忠下去”会带来什么别的灾难。
       事实上,这让代表着某些传统思维与礼数的关云长有些尴尬,因为他的许多坚持,是站在了麦庄价值观的另一边。当然,这也没什么问题,颠覆和消解,并不一定是要以批判讽刺的方式进行的。电影一方面在突出着关羽勇爆无双杀将的同时,也拍出了他面对普通百姓扔来的石块时那种憋屈无言。当一个英雄,似乎其实也是另一种痛苦的选择。当一个枭雄,好像也没好到那里去。似乎只有当年为了一场朦胧的好感而犯下的杀生,才是真正代表着本人意志的行为。
       听业内人士说,其实之前的电影名字一直在《关羽与曹操》《关云长大战曹操》之类的词句组合中踯躅了很久。看完电影会明白,这当然不是一部只讲关云长的作品。本片中曹操绝不是以映衬关云长"伟大人格"这么简单的目的出现。被奉上神坛的关公,包括那个隐约在朝堂活动的汉献帝,都是曹操这个人的作品。
       全片以关羽被孙权杀死而曹操厚葬的仪式贯穿首尾,“义”这个东西,终究也成为了争霸游戏中压垮人心的,一步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云长》:江湖中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