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水
本帖最后由 毅意 于 2012-4-25 11:03 编辑《江河水》,双管独奏曲。王石路、朱广庆、朱长庆和谷新善等根据“辽南鼓乐”同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改编而成。原型中速,旋律简朴,常用于民间风俗场合,情绪轻快。用“放慢加花”手法改编后全曲激越悲愤有力,感染力极强,曾被用于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场“苦难岁月”的配音。后经黄海怀改为二胡曲,另有一种凄怆哀怨的情绪,广为流传。
音乐背景
《江河水》是一首令人心碎,也让人心醉的乐曲。它从另一个侧面演绎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新婚刚过,丈夫就被抓去做劳役,一去几年不归。可怜的女子决定去千里寻夫,可在路上遇到回来的人,得知丈夫早已死去,她悲痛欲绝,来到数里相送,与丈夫分别的河边失声痛哭……知道故事的人相对少些,但并不影响对音乐所表达情感的领会和感受。
所不同的是,在一代一代后人的心灵期待中,孟姜女的故事有了一个相对满意的结局——孟姜女哭倒了长城八百里,还留下了让后人凭吊不已的望夫石。而《江河水》,则只是一个弱女子望着逝去的江河水无助而凄惨的哭泣,似乎那淘淘的江河水就是她倾泄不止的眼泪。这也是这首乐曲震撼人心之处。
与其他许多中国传统音乐不同的是,《江河水》不是《高山流水》那样带有描述性的音乐,也不是《二泉映月》那样带有叙述特点的音乐,而它完全是宣泄性的。一般而言,人心里有了痛苦情绪,宣泄了、倾诉了,心情就会好些,老百姓的话说:“哭完了,心里就好受点儿。”但《江河水》的宣泄,是宣泄过后更觉凄凉无助。这是一个未经后人加工的故事,还没有赋予这弱女子的哭声以任何“回报”。孟姜女的故事,让后人一提到她,就会想到她哭倒了长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故事的悲剧色彩,于是人们心中的某种“空虚”得到了弥补或安慰。而《江河水》中的弱女子,在失去丈夫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之后,呈现给人们的只有掩抑不住的悲愤和绝望。
《江河水》乐曲的结尾,不是女主人公哭过之后精神得到片刻的解脱,是哭累了,是泪水哭干了。乐曲结束了,故事无法完结,给人们留下的是对她以后生活的担忧。
http://box.baidu.com/widget/flash/mbsong.swf?name=%E6%B1%9F%E6%B2%B3%E6%B0%B4&artist=%E4%BA%8C%E8%83%A1
听 谁在轻声演奏
谱写那些逝去的懵懂章弦
还记否 花开时的你我
在微风里 嬉笑相逐
在那样的花海里
我们玩念不知疲倦
却忘记了留下独属我们定格的相片
自今 却怎么也想不起那是怎样的忘我啊
只记得你的笑颜 如风轻云淡
任岁月静悠任年华调逝
静默的漆黑里
河水还在恣意欢歌
只为我们当初的懵懂留念
如斯流觞我们已不再年少
轻点似水的眉蹙里
听河水之音
还如那般 数点最深最暖的深念
那年春,那年夏,那些年的冬秋轮回如斯;渐行渐远的青涩、渐行渐远的背影、渐行渐远的我们不再懵懂年少。只想轻声诉愿:“岁月静默,愿君安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