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效应]类型篇:填补国内空白
《小时代》定位精准 目标人群锁定90后
从郭敬明小说之中改编而来的《小时代》有着广大的粉丝基础,书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极高的人气,称其为粉丝电影和改编电影并不为过。郭敬明在之前的个人打分之中所说,电影只有60分,只能算是及格制作,但是从影片的观赏情况来看,却并不难看。虽然网络上很多人所吐槽的剧情无脑夸张等等,但是对于粉丝而言,亮丽的人儿、喜欢的角色、熟悉的剧情搬上银幕,足以让他们感动的屁滚尿流。《小时代》不仅抓住了小说粉丝光中,还牢牢的抓住了明星粉丝观众群,并十分用力的投其所好,从选取杨幂、柯震东这样拥有大批粉丝的新生代明星来担任主演到影片中刻意埋下挤兑郭敬明、杨幂等人种种笑点,让各类粉丝看得十分开心。
此外,目前逐渐成为电影市场主流观众的90后,成长环境和思维方式与70后、80后有着很大不同的90后,他们其实很渴望有着一个能够代表自己这一代人的作品出现。因此,《小时代》的小说,《小时代》的电影就成为了最好的倾述。正如之前赵薇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80后过了一次集体怀旧的瘾,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让70后甚至是60后回到了那个激情四溢的岁月。《小时代》的出现,就是属于90后电影迷的一次集体狂欢。
作为一部属于青少年的商业流水线作品,《小时代》能够让原著的粉丝为其肝脑涂地,让90后观众为其尖叫欢呼,让不少女性观众一边怒骂一边涕零,郭敬明对影片定位的精明彰显无遗。粉丝电影?改编电影?时装电影?对于《小时代》而言,这些类型都不足以包括它的内容。接受媒体采访时,影片导演郭敬明直言不讳地说,《小时代》最接近好莱坞“粉丝电影”的类型,“其实电影有很多类型,对《小时代》这部电影影迷也不必那么严肃来看待,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需要‘高大全’,我们的电影只是一部既青春又美好的片子,我把它定义为青春类型片。”
好莱坞有先例 《暮光之城》开创青春类型片新时代
其实《小时代》的情况,在好莱坞早已经有过类似。献出了最让好莱坞粉丝们尖叫的吸血鬼情侣贝拉和爱德华的《暮光之城》系列如此,曾经让扎克·埃夫隆和凡妮莎·哈金斯成为好莱坞宠儿的《歌舞青春》系列如此,如今让新科影后的三角关系成为好莱坞争议焦点的《饥饿游戏》亦是如此。他们与《小时代》一样,在电影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功课,足以去PK好莱坞其他的大制作大明星的影片。
在很多原著小说改编电影中,如何吸引粉丝,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关键。正如之前好莱坞粉丝电影的代表《暮光之城》,即使剧情再脑残,内容再弱智,都可以让所有的粉丝们蜂拥向电影院,观看所谓的爱情故事。但这却是建立在了之前小说的粉丝基础,和电影两位主演之间的暧昧关系的大力宣传之上。台前幕后,罗伯特·帕丁森和克里斯汀·斯图尔特这对情侣档一直在扮演着“贝拉和爱德华”的角色,不管苍白的前者演技多么糟糕,脸型是多么的嫩牛五方,平素的丑闻是多么的密集,都挡不住粉丝们对他们的喜爱。从《暮光之城1》开始,美国的90后们就找到了自己宣泄的空间,贝拉和爱德华成为了他们的最好代言人,一举一动都会引发欢呼和高潮。有了他们,才有了之后的《饥饿游戏》三人组,才有了现在正在计划之中的《安德的游戏》等一系列后续作品。
对于《小时代》而言,粉丝最多的并不是其中某位大咖演员,而是身兼编剧制片导演于一身的郭敬明,可以说《小时代》是他个人的品牌效应。粉丝们不在乎是杨幂还是hold住姐去演绎林萧,也不在意柯震东还是八两金是男主角,他们所在乎的,是这部电影是否由郭敬明所主导。于是,当影片的前期推广默默推开之时,所有的粉丝的热情逐步升高,直至上映之后被彻底引爆。
填补国内空白 《小时代》开发青春片商业价值
正如之前郭敬明所说的,《小时代》是一部青春类型电影,而且是属于90后的青春类型电影。不同于赵薇的《致青春》,也不同于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青春正绽放,取代了怀旧,成为了主要的元素,也成为了粉丝们的至爱。
相较于之前的青春电影《花季雨季》、《蓝色大门》,《第一次》等,《小时代》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让此类型电影,真正实现了盈利。作为商业化的代表,《小时代》已经完全走入了一个商业化运作的轨道之中,郭敬明的小情绪与商业化的运作放到一起,就直接引爆成了一次属于90后影迷集体狂欢的影市现象。
此前的青春电影,有着足够深刻的情怀和足够清新的情感,在剧情和拍摄手法上,无疑比起《小时代》更加娴熟,但是在商业运作上,却并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偶尔的成功,也无法持久下去。或许这一次《小时代》的成功,会开启青春电影的一个新纪元,让青春片,真正成为电影市场上站得住脚的一种卖座类型片。(文/rome)
帅哥美女好多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