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女时代》:诗意的成长
《我的少女时代》:诗意的成长第一影视评论网 2011年03月31日
对于很多生于五十到七十年代的一代代中国人来说,张海迪及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无疑都是掷地有声的集体回忆,这并非是简单的因为张海迪的身体问题,更是因为她以顽强的意志力成就自己也成就了一代代人的梦想,而在代表作——自传体小说《轮椅上的梦》中,她所描写的也并非是一个孤独、狭窄或黯淡的世界,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笔法展示了主人公方丹的身残志坚的成长……由冯振志导演的故事长片《我的少女时代》,便是根据《轮椅上的梦》改编的作品。
影片以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为背景,五岁时因病残疾的方丹跟随着父母来到偏远农村生活,特殊的时代背景与特殊的身体状况使得她没有能够进入学校学习,但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力她自学识字看书,还以自己的身体为对象学习医学知识,而为生活在偏远农村的孩子们带来了知识与欢笑,甚至也为左邻右里看病……可见,影片《我的少女时代》主要是取材于张海迪的小说原著的下乡生活部分,且重点在于她与当地人的相处(从彼此之间的隔阂到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并穿插了她与黎江之间的朦朦胧胧的情感故事。
而影片整体上洋溢着一种很诗意的味道。一方面导演借助于方丹的几场梦来表现种种的诗意美(特别是方丹想象着自己在田野里翩翩起舞的那一个段落,在镜头、摄影及当地的优美山野风光的配合下,充满着美感),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来展示人性的美好,如方丹与小金来、小金来母亲三人之间的关系变化,在不断的沟通、接触的过程里折射着淳朴的情感,而当地农民对于方丹的帮助,也是带有着本真的真诚,从而带给观众一种很诗意的、古典主义的观感与感动。
北大教授曹文轩曾在小说《红瓦》的代后记“永远的古典”中说:“在这里,美与真失去了平等的位置,美甚至被完全弃置荒野,唯美主义更被看成了一种苍白、浅薄之物。在这样一种倾向之下,我们已不可能再经常地见到契诃夫的《草原》、蒲宁的那些散文化了的短篇、沈从文的《萧萧》,以及废名先生的那些含了‘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之意境的作品。我们已无机会再像金圣叹那样发一声‘绝妙好辞’的惊叹,或拍案叫一声‘真是漂亮!’我们已不可能在一片美感中心荡神摇、醉眼朦胧。现代形态下的小说毁灭了古典形态小说所营造的如诗如画的美学天下”、“我在理性上是个现代主义者,而从情感与美学趣味上却是个古典主义者”,于是,“《红瓦》顺从了后者”。曹文轩的“成长三部曲”——《红瓦》、《草房子》、《根鸟》就是这样的从情感与美学趣味上倾向于古典主义的作品,而带给读者愉悦的阅读感受。对于如今的不少电影来说,商业化的计算也渐渐的淹没了人性诗意美的赞颂。
而《我的少女时代》,也是这样一部“从情感与美学趣味上倾向于古典主义”的作品,尽管电影里也夹杂着对于黎江这个角色的刻划不足、时代的伤感也被角色的意志力冲淡、叙事的起承转合让位于人性的美的歌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