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滴邦芒 发表于 2024-2-21 15:42

有余坊的来历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洛阳两京沦陷,唐玄宗西出。正在家中守孝的名将,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县)人郭子仪临危受命,担负起平叛的重任。
平叛行军途中,郭子仪因粮草不够,大军途经他的老家华州时,去和乡亲们借粮。谁知老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并无余粮,只有满山的柿子树上硕果累累,山头红遍。
郭子仪向乡亲们提出,买下山上的柿子充作军粮。乡亲们说不用卖,愿意把柿子捐献出来,支持郭将军带领队伍保家卫国。
郭子仪驻守西北时,营中军士都熟悉干粮制作。大部队在农户帮助下,迅速在漫山遍野采摘到数量可观的柿子,并以改良之法将果实制成了柿子饼。这样既方便军士随身携带,又能长期保存,且营养丰富。郭子仪又令军中将士把此法教给当地百姓,并说:“如此处之,可保年年有余。”
有了充足的柿子饼做军粮,郭子仪带领部队所向披靡,力挽狂澜,接连平息了多起叛乱,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危难中的大唐江山。朝廷感念将军恩德,加封他为司徒、太尉、代国公,去逝后获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宗庙。
华州百姓深受郭子仪将军授传制作柿饼之益,从此制饼之法广为传播。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于国于民都有不世之功的乡贤,为其树碑立坊。
因郭子仪不但战功显赫,而且体恤百姓,“保年年有余”,后世百姓开店卖柿饼等干货,习惯于把店名称为“有余坊”,以此不忘郭子仪将军保国为民的伟大功绩,代代传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余坊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