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丁香 发表于 2012-2-14 20:53

见习记者 发表于 2012-2-14 16: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些小人书小时候特多,每次来我家做年例的小孩子们都爱拿来瞧,结果他拿一本,她拿一本,顺手便带回家, ...

纵使今生不是,前世亦应是。要不也不会在此网上碰着。呵呵

见习记者 发表于 2012-2-15 09:08

零丁香 发表于 2012-2-14 20: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纵使今生不是,前世亦应是。要不也不会在此网上碰着。呵呵

纵使前世不是,下世亦应是。要不也不会都喜欢公仔书~~~

最后一招 发表于 2012-2-15 10:12

见习记者 发表于 2012-2-14 16: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些小人书小时候特多,每次来我家做年例的小孩子们都爱拿来瞧,结果他拿一本,她拿一本,顺手便带回家, ...

当时如果你是我的亲戚就好了,保证年年去食你的年例,一直到现在~~~


现在人不饿的,肯去食别人的年例,是很给面子的了

零丁香 发表于 2012-2-15 11:03

见习记者 发表于 2012-2-15 09: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纵使前世不是,下世亦应是。要不也不会都喜欢公仔书~~~

我记得以前学画,就是从临摹公仔书开始,呵呵

灯芯 发表于 2012-2-15 16:34

见习记者 发表于 2012-2-14 16: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些小人书小时候特多,每次来我家做年例的小孩子们都爱拿来瞧,结果他拿一本,她拿一本,顺手便带回家, ...

谢谢老记的这个帖子,又跟老记学到了东西,让我学会了一个做人的道理

凉爽 发表于 2012-2-16 14:29

真情实感,栩栩如生。分析得很透彻{:soso_e179:}

见习记者 发表于 2012-2-16 22:18

年例回忆(5)初试乡酒味很浓

      记得那时候的年例,招待客人的酒主要还是本地产的米酒或“糖波酒”,据说糖波酒是利用糖厂制糖时产生的废料发酵制作而成,颜色微黄,度数较高。
       开台了,大人们津津有味品尝包含乡土特色的“土炮”,通常是饮一啖酒,便食一啖菜过口,然后说一阵话,天南地北无所不谈。记得有一位疑似酒鬼说:“昨夜,的确忍不住了,三更起床,炒了点花生,喝了三两才又去睡。”此君一番话令我对酒产生了好奇,于是,我也倒了一小点“糖波酒”,欲试试其魅力所在。
       当我的嘴唇只是轻轻地吸入一小点酒,顿感舌头发麻,辣味直沧喉咙,欲吐但又怕失礼,只好强咽,那种感觉惨过食苦药。仅此一试,再不敢了。
       我产生了一种疑问:饮这么难吞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
       于是我偷偷问母亲,母亲答:“因酒辣,便用菜过口。饮酒是为了使人多食菜。”
       我想,如果是为了多食菜,我不饮这难吞的东西也可以多食菜的。所以,从此我不学饮酒,一直到如今。虽然现在知道,饮酒能刺激神经,活跃气氛,利于人情交流粘合,适当饮一点也有好处,但我依然不喜欢“豪饮”这种粘合方式。当我听见有些酒徒私下密谋“想法做低某某”时,更感觉酒台上的劝酒语言忠实成份很小。或许,通过饮靓汤粘合的关系比饮酒粘合的更加牢固呢。

茂名六月 发表于 2012-2-18 14:42

见习记者 发表于 2012-2-13 22: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招叔搞错日期了,那是返秋年例。

哦,原来如此{:soso_e110:}

茂名六月 发表于 2012-2-18 14:43

最后一招 发表于 2012-2-14 15: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记老家早已是四季如春了。。。

{:soso_e126:}不是吧{:soso_e113:}

灯芯 发表于 2012-2-18 22:01

见习记者 发表于 2012-2-16 22: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年例回忆(5)初试乡酒味很浓

      记得那时候的年例,招待客人的酒主要还是本地产的米酒或“糖波酒” ...

我也不爱喝

酒意虽浓,但如果要开车就不要喝了,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年例杂感与故事回忆(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