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米鱼 发表于 2012-2-5 03:33

年例的由来

      听老一辈的人讲,年例是很早很早以前就有的事了,它的由来是到茂名地区开辟天地的先人们订立的?
      传说茂名人大多数是从福建搬迁过来的,土生土长的人很少.当时福建地区发生疫情,先人们为了逃避疫情就逃到茂名这荒山野地来,属于大迁徙的,人数众多,也因封建迷信思想比较重,中国地理风水学分南北两派,南派在于福建,所以会赶龙的人不少,人人都捉到龙,寻得一片宜居宜生产的风水宝地好地方,这样亲、戚就不能住在同一地方,而且以前的人都是以农耕为主,为了农事自然就不能经常去探亲访友,唯有在过年后农事少春耕又未到的农闲时候去探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风气.后来,先人们为了避免大家同日去出访不在家的介,就各自订下探访的日期.无论什么时代社会都有贫穷富贵,无钱人家想亲戚过年就来,还有剩菜悭钱点,也好早些出外工作,工作忙回来不及的就迟些请,有钱人家就定于十五元宵节大摆排场风光风光,一年相聚一次,相传到今。
       现在做年例,来探的不仅是亲,还延展到探友了,从蕃薯芋饭搞到鱼翅燕窝粥漱口,从逃避做年例不敢回家过年到百十台大摆三天筵请,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啊,今时的同学聚会有点相似,流传下去有没有象年例的气候呢?

求知 发表于 2012-2-5 08:39

也有人说是当地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

求知 发表于 2012-2-5 08:45

又云:
年例起源于冼太夫人的结社联防? 年例起源于冼太夫人时代,初起为冼太夫人号令相邻村庄百姓结社联防治安,至隋日渐兴盛,冼太夫人被隋封为谯国夫人,尊为岭南圣母。 为了防止偷盗和抢劫,为了防止外族入侵,冼太夫人号令相邻村庄结为社,社内百姓推举德高望重者为理事,集中青壮年忙时农耕,闲时习武练兵,战时跟随冼太夫人作战,遇盗抢入侵,即群起而攻之,联防共治,使社内百姓安居乐业。为了便于号令社员,建置社庙,名为平安社、和平社等等,供奉土地神,故现在的年例多以平安等类名号为社名,并建有土地庙,内供奉土地神,各庙社还有武术队狮子队。社群众理事常以土地庙为据点聚众议事,共商联防,并于每年正月十五元宵庆祝本社人畜平安,百姓和乐。岭南平安,冼太夫人因此而备受尊敬。 冼太夫人去世之后,当地百姓感念圣母恩德,每年于结社庆祝日敬拜诸神及冼太夫人,祈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唐后成为风俗,是为年例。

求知 发表于 2012-2-5 08:48

各地年例的时间往往不同,但大多集中正月十五前后,为什么?


这与庙社人丁发展有关。一个庙社的某村或某姓人口发展越来越多,便会提出要求另建庙社,便有大庙小庙之分,大庙为原来的庙社,小庙为后来分出去的庙社。后分出去的庙社举办庙社庆祝时间自然不能与原庙社正月十五相同,便通过商议及“打较”确定小庙的庆祝时间,于是小庙的庆祝时间便推前或延后,各地年例时间便有所不同,但年例最多的是在正月十五,其他的也多在其前后,延至三四月的也有,至于有些“番秋”年例,则是多选择于秋后收割之后进行庆祝(这多是后来搬迁入者模仿的),或与冼太夫人特殊庆功日有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例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