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夜归人-----我在茂名夜场的那些年》(最近更于464楼)
本帖最后由 三少爷 于 2012-6-18 14:18 编辑1.楔子
你看云时很近,你看我时很远。
----------顾城
中秋前一晚的凌晨,与阿傻和叶夜星在官山二路的田螺王喝完酒出来,准备转场到9.0酒吧继续作战。阿傻开了一台白色的五羊本田摩托车载着我们,可能因为他输多了几盘骰子,车开得有点东歪西摆,我夹坐在他们中间一边胆战心惊,一边要提防叶夜星那根粗壮的电筒有意无意的触碰。
就是这一路上,我们相约各自都写一些关于茂名这个城市的文字。叶夜星打算写《茂名S记》、阿傻继续补充《茂名地图》,而我曾在茂名的夜场中打滚了十余年,或者能写的,就只有这些了。
夜场,是寄宿于城市夜归人的一个载体,许多人很容易就联想到“打架”、“酗酒”、“一夜情”、“毒品”等等这类阴暗的一面,其实除了这些,夜场也代表着时尚潮流,蕴含着多样与包容,自由和开放。当然,还有许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独特的故事。
这里主要写的,是个人在夜场里成长的历程,以及简单介绍茂名每个时期夜场的特色与变化。然而因有一段很长的日子很少在茂名生活,于是当中穿插了一些其它城市的小故事来完成了整个时间的跨度。
学会淡忘才是快乐的源泉,所以我很少想起以前的事,那些仿佛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事情了,甚至在生命中从未发生过,历经时光的冲刷,岁月的磋砣,经已仿如隔世。要撕裂记忆重提往事,再去品味个中冷暖,酸甜苦辣,这个并非是一个愉快的过程!
自问不是一个很好的的记录者,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当中仿如与自己无关,只是用了第一人称去说着别人的故事,有时甚至分不清是不是为了满足回忆的需要,而刻意去编造出一个个情节。
不堪回首却又拂之不去,所谓回忆,也许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罢了。
钟鼓桥头的灰尘很大,对面杀狗传来凄厉的嚎啕常常会打断我的思路,尽管如此,这里还算得上是码字的好地方。
一次Q群中闲聊,无意中提及要写一些关于茂名夜场方面的文字。有人不屑的说:“你一个卖油的,学什么人家附庸风雅写文字,专心做好你的小生意吧。”
我回复个表情笑笑,没有理会他。
芸芸众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与人生追求,即是职业身份地位再低贱卑微,都曾有过自己的故事,内心深处或有过一些不可企及的梦想。
上天给予每个人不同的命运与生活轨迹,一个人就算生活落魄,困窘艰辛,才华埋没,混迹于市井,也千万不要忘记来时的路和自己那个深深的精神家园。
那我只能记录一些,无日无夜的场合了。。。。哈哈 本帖最后由 三少爷 于 2012-2-26 14:10 编辑
2.乐园
你知道吗?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那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原来我们都是草。
——台湾电影《艋舺》
许多年之后的凌晨时分,在一间后工业时代与新古典主义完结合的装修的苏荷风格的酒吧里,古铜造的仿古吊灯的照射下,和一帮朋友一边听着时尚、跳动的R&B音乐,一边喝着兑冰的芝华士。酒吧DJ在冷场时播放了一首与非门的《乐园》,突然让我涌起一股冲动,决定第二天要回去看看那间“乐园”。
“乐园”位于文化宫南面,现在那片房子已经变成一间私立学校。
站在“乐园”壁体破落的墙外,透过积满厚厚尘灰和结集着蛛丝网的啡色陶瓷窗孔,望见里面杂草荒芜、满目疮痍。当年一切拥挤、喧闹、浮华的景色仿佛都化成了光,变成了斑驳难辨支离破碎的形状。年少时那些无处安放的青春岁月里,有过无数个快乐的夜晚,曾经在这里渡过,而十余年夜场生涯中碎念念的往事,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94年的秋天,我骑着自行车,从家乡小镇来到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面对一条条陌生的街道,努力地学着去习惯一个人的生活,年轻得倔强又脆弱,迷茫却坚定。
很快我就溶入了一个同龄人的圈子,几个人一起无忧无虑地挥霍着青春。当时尽管大家都没有钱,却总能在各自的伙食费里省下几块,一起凑起买两块一包的蓝色椰树牌香烟、嘉士利咸干花生、还有3块半一支的珠江啤酒,而且指定是要青色瓶的。纸箱装的12支装的珠江啤酒里面总有三四支青色瓶装的,不知道有没有人专门考证过,传闻青色装要比啡色装的好喝。在当时资讯还尚未发达的时期,这种”江湖传闻“是有一定感染力的。
同一时期,不知哪来的传闻:一种叫”美登“牌子的香烟,抽多了会“杀精”,以致当时这个盛行的香烟牌子,慢慢在茂名市面消失了。
那时候茂名还没有如此的繁华,夜生活比较单调,像我们这些没钱的年轻人,没事就三五成群地去油城五路的大草坪坐坐看美女,或者找个大排档喝一点啤酒。
有一位外地商人斥资重金,在河西旧区府后面的旧仓库开了一间“KK”DISCO,全进口“BOSE”筒型超低音炮配合“EV”全音箱,36路的“声艺”调音台与“玛田”电脑素描灯,还有当时茂名第一台DJ专业打碟机“天龙95”,音响灯光设备都是当时的顶级配置。由于茂名当地的经济水平比较低,那里消费订位相对过高了,开业没多久就结业了。后来换了老板,改名叫“艳舞台”,在90年代后期红极一时。
印象中有几间交谊舞厅,高档一点在茂名大厦三楼,那里有驻场歌手表演和乐队伴奏,消费相对比较高;影剧院西面有一间跳国际的“夜沙龙”,都是一些适合中年男女消费的场所。
对我们这帮充满青春的燥动,体力和精力都是无处消耗,而囊中羞涩的小青年,需要一个地方来释放原始生命的力量与冲动,“乐园”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场所。
当时的“乐园”,白天是旱地溜冰场,晚上是露天交谊舞厅,门票两块,茶水免费。那里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舞池四边挂上普通的国产音箱,中央悬挂着一只旋转玻璃魔球,几盏七色筒灯和频闪,在露天部分再拉上一些满天星彩灯,就成了一间草根阶层的娱乐场所。
“乐园”播放的音乐每个晚上基本雷同,《暴风一族》、《黑街》、还有草蜢《失恋》之类90年代初期的流行音乐是每晚的必播舞曲,还算比较特别一首就是蓝战士的《下雨天》。到最后的DISCO部分,开场曲绝对是那首《荷西》专辑里的:NO,NO,NO。。。。。
舞步都是简化过的交谊舞,大家凭着音乐的节奏,一边跳起伦巴,喳喳,快三,慢四等各种舞步。由于当时观念还比较保守,舞池中大多都是男搂着男的一起跳,女的搂着女的一起跳,现在回想起,倒有点菊花台的感觉。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舞厅本来就是品流复杂的地方,跳舞的时候免不了会碰碰撞撞,血气方刚的年青人很容易就发生摩擦而挥拳相向,也有因为女人争风吃醋大打出手的。在那里基本上“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
我自小就在外地寄宿学校读书,很早就明白丛林法则:想要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生存,如果没有背景,就必须要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团队和配备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所以我们每次都是一大群人去“乐园”,当中总有一个是整晚都不出来跳舞的,他是负责携带和保管武器装备。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我们在乐园都相安无事,还在那里结识了不少新的朋友。最后却因为一个女人,我们与另一帮混混结怨,最后大打出手,从而结束了在“乐园”玩乐的日子。
勾起些许记忆,呵呵,围观ing 呵呵!三少的大作终于面世!可喜可贺!{:soso_e179:} 三少爷 发表于 2012-1-30 12: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乐园
你知道吗?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那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 ...
还记得那时9:00准时播放草蜢《失恋》;9:30准时荷东,10:00回复喳喳舞曲,之后就是DISCO时间! 大茂名卧龙藏虎!我真的信了! 我也真的信了!{:soso_e113:} 文化宫当年也有个舞厅、冰场!和当年的‘乐园’是草根底层的好去处! 清风客 发表于 2012-1-30 12: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茂名卧龙藏虎!我真的信了!
我也真的信了!{:soso_e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