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中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日前,茂名市科学技术局经组织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发文认定52家工程中心为2019年度茂名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茂名市骨伤科技术传承与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茂名市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茂名市亚健康人群疾病防治与中医护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茂名市潘茂名中医药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高州市中医院,占全茂名52家的7.7%,更是包揽了茂名市医疗卫生系统的所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刮痧治疗高州市中医院为何能在2019年度获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第二?又为何能在茂名市众多医疗单位中一枝独秀?
高州市中医院始建于1960年,是一家有着60年建院历史的综合性中医医院。近年来,该院更是呈跨越性的发展,2013年成为广东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2015年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2016年晋级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粤西首家、广东省第二家通过评审的县级综合性中医医院。2015年起,广东省卫计(卫健)委公布,该院综合服务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县(市)级中医医院首位,在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评价中排211名。
该院有骨伤科、针灸科等 55 个临床科室,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 2 个、广东省重点专科 2 个、广东省中医特色专科 3 个、茂名市重点专科 5 个,开放病床1500 张。医院现有总院区、南院区、北院区、东院区4个院区,下辖7个门诊部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年,医院服务门急诊服务70万多人次、出院病人5.47万多人次、完成住院手术1.69万多台次。
该院拥有职近15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30多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高学历人才50人。有省名中医1人、茂名市名中医3人;市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15人、创新型领军人才7人;省级以上学术会任常务委员、副主任委员35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25人;韶关医学院兼职(副)教授39人。设置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医技科室 8 个,配备有1.5T核磁共振2台、CT机4台,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2台、数字化摄像系统(DR)、雅培a3600全自动生化流水线等总值近3亿元先进医疗设备。
作为该院的龙头学科骨伤科声誉响彻粤西,技术在粤西地区处于领先位置,是广东省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目前骨伤科共设有 5个病区,有高级职称人员 6 人,研究生 8人,开放床位 250 多张。可熟练和广泛开展膝关节置换术、断肢断指再植术、椎间孔镜技术、关节镜技术和颈椎间盘摘除术等高难度手术。
为推动全市骨伤科技术进步,提高中医医院技术创新能力,保护中医药技术知识产权,促进研发项目转化生产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该院骨伤科以广东省中医院名医工作室和张会忠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成立了茂名市骨伤科传承与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该中心已组建了长期稳定的骨伤科技术与工程研究团队,对骨伤科流派概况与传承脉络进行总结归纳,对流派名家用药经验和骨伤科名医经验进行深入挖掘,系统地研究骨伤科中医药技术,传承与创新开发产品,对院内制剂及药茶等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开发,并应用于临床。
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三年来,已开展研究包括基于射频热凝原理组合套管火针及临床应用、镜下半环锯及可调式偏心器械椎间孔成形的临床应用研究、基于双向角度仪及横突定位原理研制微创椎弓根螺钉植入固定系统、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嚎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Quadrant可扩张系统下腰椎后路融合术的临床研究等12个课题,并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省卫健委、中医药局和茂名市科技局的立项。此外,还开发了八味补肾壮骨片、祛瘀正骨片、强筋生骨片、外用骨伤跌打酒、工作套管外镜下半环锯、经皮腰椎椎间孔镜穿刺定位器、偏心调向式椎间孔成型器械、套管式火针等一系列产品,广泛应用到临床上并取得显著的疗效。一个以骨伤科临床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育产、学、研结合的成果转化机制与产业化基地为重点,医院、企业、高校合作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呼之欲出。
高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系本地首个大型治未病特色专科,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0多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并有中医、康复专业医师10余人,专业康复治疗师8人。一直坚持“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疗理念,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按照治未病理念,设立健康体检区、中医体质辩识及评估区、中医健康咨询及指导区、健康干预区、患者就诊基本信息收集及健康宣教服务区(辅助区域)等治未病服务平台,业务用房1600多平方米。健康干预区设有中医传统治疗区、神经康复区、儿童康复区。开设各种针灸推拿特色治疗室20多个,配套中医特色治疗仪100多台(套)。可针对不同人群的体质状况、疾病倾向或疾病状态,综合运用针刺、灸法、火罐、推拿、刮痧、敷贴、熏蒸、推拿、牵引等几十种中医传统疗法,达到综合调养,病后康复和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目的,是广大亚健康群体和慢性病患者的养生、保健、康复的首选场所。
近年来,该科与广东省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医院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在服务体系建设、康复技术、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康复治疗技术,包括多项诊疗技术、院内制剂及养生观念等,更是积累了该院数代人继承总结研究而形成,其内涵丰富。
随着国家对康复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多重投资体系的建立,康复与养老、护理、体育、旅游等融合发展,康复医疗器械研发和转化生产规模的扩大等,康复产业潜力巨大。为此,高州市中医院依托粤西地区首个国家工程院士工作室——国医大师石学敏传承工作室、广州康复治疗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成立了“茂名市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旨在推动我市康复治疗技术进步,提高中医医院技术创新能力,保护康复治疗技术知识产权,促进研发项目转化生产力,以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与优势服务百姓健康。
现在,该中心设有综合办公室、PT 大厅、OT 大厅、吞咽言语小屋、辅助器具制作室和儿童康复中心,分别负责中心日常工作、政策研究、拓展业务及技术交流的安排,各类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估、手法治疗与运动训练,各类功能障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与作业训练,各类存在吞咽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等患者的评估与训练及治疗,各类骨折损伤、周围神经损伤以及中枢神经损伤后存在功能障碍的辅助器具的评估、适配与制作,以及小儿脑瘫、儿童发育迟缓等运动与作业治疗、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并在历史研究、康复治疗传承、产品开发、知识产权保护及市场化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与交流,系统开发及推广潘茂名康复治疗技术,对临床疗效确切的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诊疗技术及辅具制作技术等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开发,为同行提供传承康复治疗技术提供参考模式。
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该中心研究的改良天灸方穴位贴敷治疗颈椎病颈痛、自血穴位注射疗法结合穴位按摩法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火龙灸治疗高脂血症、综合护理结合电磁波治疗仪照射神阙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银质温针治疗面肌痉挛、林氏正骨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课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吉林省伊春市卫健系统参观茂名市潘茂名中医药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产品展销柜
一个具有通用性、实用性、开放性和可靠性,“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康复治疗技术研发正逐步形成。
一个可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提升社区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低成本、广覆盖、有特色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正在构建中。
此外,由高州市中医院主导建立的茂名市亚健康人群疾病防治与中医护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茂名市潘茂名中医药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研究工作,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我国的亚健康人群所占比例已达总人口的60 %甚至达到70% ,有将近 7 亿人,亚健康是被世界医学界广泛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亚健康人群疾病防治与中医护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国家批准的中药制剂室、中药煎煮配送中心、全国基层名中医工作室、示教室、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示教室、中医药技术康复中心、标准医学实验室等各1个,中医护理门诊 2 个,专业技术人员50人,其中高级职称 29 人,中级职称 15 人。开展中药封包治疗、红外线治疗、开天门、腹部按摩、中药沐足(沐手)、中药雾化、中药灌肠、中药擦浴、灸法、中药硬膏热贴敷治疗、中药熏洗治疗等中医特色护理项目55种,所有中医护理技术都已广泛应用到内、外、妇、儿、骨伤等专科疾病的治疗康复中。
茂名市潘茂名中医药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潘茂名及其传人、历代名医名家留传下来的中医药文化、健康理念、古方验方进行研究和成果转化,不断创新中医制药工程技术,积极探索中医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动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力争建设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行业内集产品开发、科技创新、信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训等多项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科研和推广平台。
目前,该中心设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1 个,潘茂名中医药特色技术护理门诊 2个。有全国基层中医药专家 1 人,省级名中医 3 人,市级名中医 5 人,博士研究生 2 人,硕士研究生 1 人。共研发中药制剂膏、丸、散、口服液等 30 余种,其中16 个品种获广东省药监局批准生产并应用临床使用,涵盖内、外、妇、儿、骨伤等专科,临床疗效良好。研发生产了四季养生茶系列产品15种,香囊产品4种,中药肚兜、中药香枕、中药腰围、中药膏剂等12,并设有产品展销专柜,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前来购买。申报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1 项,获得专利4 项,申请专利2 项。发表科研论文、论著数十篇,正在编写著作1部。
弘扬国粹显身手,传承精华正当时。在“健康中国”战略中,高州市中医院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好”机遇,四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齐发力,坚持守正创新,挖掘名医名家“好方子”,培养中医人才“好苗子”,探讨成果转化“好法子”,积极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为中医药事业增添强劲动力,让民族“瑰宝”代代相传,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通讯员葛业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