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名网 发表于 2020-5-8 10:17

医者无畏写芳华



  平均年龄32岁的茂名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医护人员,在新冠疫情阻击战中用赤子之心书写热血青春。

  通讯员 刘栋铭 摄

   2020年初,新冠病毒疫情猛然而至。作为茂名地区唯一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茂名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成为抗击疫情战斗的核心阵地。在很多人眼里,感染科里的40名医护人员了不起。他们坚守危险一线,用自己生命守护他人生命;他们不忘使命担当,用真诚善良面对每名患者;他们热爱工作岗位,用赤子之心书写热血青春。

  感染科的成员们平均年龄32岁,是一支年轻的团队。疫情至今,该科累计收治65人,其中疑似49人,确诊14人,无症状感染者1人;所有病例已全部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院内“0”感染。感染科的白衣战士们用行动与信念,彰显了新时代医者的新力量。 >医者无畏全力战疫

  “全体人员取消外出休假,在茂名原地待命,保持通讯联络畅通。”春节前夕,当感染科的成员们全体收到这条信息,便意味着战“疫”开始了。全员主动请缨,没有任何人退缩。

  这群白衣战士经历过2003年非典、防御住2008年登革热,抵挡住2009年甲流……面对全新且来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他们第一时间组织学习讨论。感染科副主任陈春表示:“当时,离春节休假不够48小时,工厂、企业、快递也要放假了。我们跟时间赛跑,抓紧落实预定足够防护服,尽快腾空感染科3层病房;制订各种计划、流程、应急预案。”

  为更好地打好这场阻击战,感染科全体成员集体居住在医院提供的2号楼,条件简陋,想孩子、想家人了,就在休息的间隙通过视频看一眼,说不上几句话就又要投入到工作中去。他们穿着严严实实的防护服穿梭在医院病房区及第一缓冲间,时刻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他们一次次推着两三百斤的负压转运床往返在三层楼间长长的斜坡,想让患者能及时完成各项检查;他们在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未能前来收集标本时,搬起暂存患者采集标本的新冰箱就走…… >医者仁心温暖病患

  今年的这场疫情,不仅是一场身体上的“战役”,也是一场“心理战役”。在感染科的医护人员眼里,相比干预病变时的“冲刺跑”,如何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是他们必须突破的第二重难关。

  收治的患者中,有的焦虑恐惧,忧心自己的病情;有的内疚自责,担心亲朋好友被传染,连累了他们。在隔离病房内,医护常常充当起患者亲人的角色。他们给心理状态不好的患者做情绪疏导,鼓励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担心患者夜晚难眠,医护人员就搬张凳子在病房外的走廊坐着睡。医生杨智娟说,“患者的恐慌,只能靠沟通去化解。”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新冠患者们全部相继康复出院。医护们的付出,患者看在眼里。一封封感谢信里,一字一句透露真情:“天气越来越热了,你们穿着这么密封的防护服又闷又热怎么办?”每天夜里,我都会想起医护人员送我去检查的场景,我躺在担架里面,看着他们那么辛苦地推着。“你们是汗流满面,我们是泪流满面。”护士长陈沁华说:“有个出院患者,已经坐上滴滴车准备开动了,他又跑下来向我深深鞠了一个躬,回身走了几步,再次鞠躬,上车前第三次鞠躬。那一刻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这份相互信任彼此鼓励时所产生的温情,足以让我铭记一生。” >医者有爱守望成长

  虽然不少人都对“感染科”抱有担心和害怕,但在科室成员心里,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工作时长稍久的同事,常常喜欢关怀新来的小年轻们。

  例如在疫情期间,陈沁华每周给科内的每位护士做心理调查。她发现,在收治确诊病例第一周,83%的人都担心被感染,普遍表示家里人担心。她马上加强防护培训、心理辅导并严加检查,第二个周末她再调查时,所有人反馈“很安全”,家里人的担心程度在随后几周慢慢降低。陈沁华解释,“看看他们害怕什么,就引导什么。毕竟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当我年轻的时候,前辈说过的一两句话,不仅受用,还很受鼓舞。”

  从师妹变成师姐的护士黄晓媛在感染科已工作三年,她常感庆幸能在这个暖心的集体里成长着。“我刚来感染科的时候,其实很害怕,而且什么都不懂。但师姐全程带着我学习专业知识和仪器,若我有困惑就主动伸出援手,特别感激。”学着前辈的样子,如今的黄晓媛从一点一滴去帮助后辈们。正如南丁格尔精神,他们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不仅好好照顾每一位病人,也好好对待着每一个身边人,播种了爱,也收获到爱。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珮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者无畏写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