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名网 发表于 2020-3-26 16:37

海边的老师支教山乡



  电白支教老师在上课。

   和煦的阳光下,孩子们踢足球的笑声回荡在南宁市马山电白小学操场上,“球进啦,球进啦!”一年前,这里的孩子大多没见过足球,总以为足球是用手拍。得益于粤桂两地“携手奔小康”教育扶贫项目,他们的世界从此有了更多的可能。

  马山县属国家级贫困县,教育发展落后。有趣的是,在马山县支教的茂名市电白区老师个个都说非常辛苦,但来了又不肯回。他们当中,有的带病也要坚守讲台,有的带上了全家人支教,有的看到哪里艰苦就去哪教。因为他们爱惜孩子们渴望知识的求学眼神,喜欢孩子们整齐划一的朗朗读书声,想看孩子们甜进心坎的可爱笑容。 >“脸瘫教师”再难也要重回讲台

  马山县的师资极度紧缺,丁显桂支教后常恨不得能“72变”。原本他在电白,一天最多上两节英语课。而到了马山电白小学,他需要教7个班的英语,每天4节课再加上早读和晚读,期间兼任副校长抓安全教育等工作。丁显桂感慨:“根本没时间生病,学生们基础不好,我每晚给他们义务辅导功课。”

  去年4月底,因过度劳累和不适应当地气候饮食,丁显桂患了脸瘫。初始,他难以讲话也想坚持上课,拗不过同事和学生们的关爱才同意入院治疗。因想早日重回讲台,他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只用十天左右的时间结束了治疗。看到老师那么拼,学生们感触很大,纷纷用成绩回报丁显桂,所教班级的平均分直线提高20多分。 >“最美夫妇”一家三口去支教

  侯瑞良是电白区陈村中学教师,妻子温华芬是电白区木苏中学的教师。他们一家到马山支教扶贫的故事被新华社、人民网、南宁电视台、南宁日报等十几家媒体采访和报道,并被南宁市教育局评为“最美人物”。侯瑞良回忆道:“父亲年近八旬,儿子在读小学。听到要去支教,是儿子的一句‘我很期待’,打消了我们最后的顾虑。”

  到马山后,侯瑞良被安排在马山县合群初中担任地理老师;温华芬安排在马山县同富小学,先后担任英语和语文老师。马山县师资紧缺,夫妻俩没来得及适应新环境,就进入到高强度的上课节奏,哪科缺老师就教什么。

  只有一个地理老师的合群初中,因侯瑞良的到来,迎来新曙光。他不仅让学生们发现地理的魅力,也激发起其他老师的工作热情。学生蒙辑表示,侯老师常带大家走向户外,感受大自然,并结合马山实际讲气温和降雨等。师生同心,高歌猛进,该校地理科目期考成绩从原来全县第十几名,跃到了全县第二名、年级第一名。此外,侯瑞良积极指导该校老师如何教地理,促进他们得到专业成长和发展。

  不习惯马山的饮食及对亲人的思念,曾让夫妻俩内心有过动摇。但第一学年结束时,学生们画了很多画表达不舍,一些家长特地来学校表感谢,令他们深感温暖。“我们夫妻俩商量后,决定延期支教时长。”温华芬说,“每当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前面几十双求知的眼睛看着你,你没有任何的理由,不去认真负责地上好每一节课。” >“音乐使者”帮乡村学校轻松组建合唱队

  “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马山县周鹿镇周鹿初中的孩子们原本没上过一节正式的音乐课,也不知道大多数乐器是什么样子。如今,在支教老师邓永辉的教导下,他们已经能够熟练演唱包括《虫儿飞》在内的数十首歌曲。

  初始,邓永辉被分配到马山县马山民族中学支教,可他认为这个学校环境比较优越,就主动申请到更边远、更落后、更需要的周鹿镇去支教。在他看来,音乐教育在农村是短板,他想把他学到的东西应用到课堂,把他的快乐教育带给当地的孩子们。

  邓永辉认为,艺术教育在贫困山区,很多都是空白的。他把音乐专长带到当地,就应向更需支教的地方靠拢。“我刚去周鹿镇时候,那里没有音乐老师,所以我把音乐课从放牛式的课堂,往规范化的音乐课和快乐课堂发展。现在,乡村学校里的音乐课有歌声,并能随时拿得出一个合唱队。”邓永辉在言语里,满是自豪。

  文/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珮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边的老师支教山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