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高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
不忘初心 教育强市——奋进中的茂名教育系列报道之二
教育是民生之基,推进教育现代化是一项民心工程。2015年,我市在成功建成广东省教育强市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以更加有力的步伐走上了改革创新的道路。推进教育理念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师资队伍优质化、教育体系现代化、教育内涵现代化、教育治理现代化……我市鼓足干劲,积极探索高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茂名路径。
亮点回眸
我市各校“创现”工作亮点纷呈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学校”“广东省中小学信息化中心学校”的茂名市龙岭学校,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是如何做?
“加大投入补短板,加快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谈及教育现代化时,该校原校长郑明祥如是说。早在我市教育“创强”之初,该校就提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设想。在克服基础薄弱、家长担心、资金不足重重困难后,该校全面开启了教育信息化的新局面。记者采访发现,该校已实现了百兆光纤宽带班班通,无线WIFI校园全覆盖,所有教师人手一台手提电脑,还设置了精品录播室、VR创客实验室、未来教室。
“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列车已经启动,无论你上不上车,它都会高速前进。‘信息化’这个‘工具’是双面的,有好有坏。我们要做的是正确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郑明祥说。经过三年的努力,该校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人通”+安全、“人人通”+德育、“人人通”+教学、“公共服务平台”+管理等成为了常态。
与龙岭学校不同,茂名市江滨小学则注重以校园文化为抓手,培育现代化学生。走进该校,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文化建设用心用情,处处皆育人。无论是校门口的主题墙,还是校园内的文化石,都蕴含着该校以“知感恩·善若水”为主题的文化内涵。原校长宣飞云告诉记者:“推进教育现代化,归根到底是培育现代化的人。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为此,江滨小学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认知规律、心理规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设计形成了“水洁冰清(行为习惯教育)、从善如流(文明礼仪教育)、流水不腐(学习态度教育)、水滴石穿(意志品质教育)、海纳百川(交往与合作教育)、滴水之恩(责任与情感教育)”的班级系列文化,创建了文明、优雅、书香气息浓郁的班级育人环境,为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奠定了明确的基调。通过这一系列文化,让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水文化的文化熏陶下,如一株株小树苗茁壮成长。
……
自开展教育“创现”工作以来,各区(市)教育局、各学校点燃激情,唱响教育创现之歌,各校的教育现代化工作亮点纷呈。无论是教育信息化工作做得好,还是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得好,这都是我市全力推进教育“创现”工作的缩影。
措施推动
建机制增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记者了解到,2016年11月启动教育“创现”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创现工作领导小组和创现办,健全了领导机构和一把手负总责、层层抓落实的创建工作机制。市领导还多次深入各区、县级市和学校调研教育创现工作。同时,制定相关文件政策,加强培训观摩。“我们先后6次分别在茂南区、高州市、信宜市、电白区、化州市和滨海新区举办了全市‘教育创现,走听看想’观摩活动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学习先进经验,协调解决‘创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陈烈说。此外,市教育局2017年还打造了首批37所教育创现工作示范学校,2018年评选了43个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先进单位,轮番组织观摩学习,让大家学有榜样,比学赶超。
“投入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经济欠发达地区要超常规发展教育,就必须超常规投入教育。我市也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社会捐资、上级扶持、征用教育费附加等方式保障经费投入,为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市政府出台了《茂名市社会捐资助学暂行办法》,采取给予政策优惠和社会名誉等多种方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教育领域,2012至2015年,我市共筹得教育创强捐款达8亿多元,2016至2018年,社会捐资教育“创现”资金超过15亿元,仅在茂名市区社会热心人士就捐款兴建了崇文学堂、育才学校、东湾学校等大型项目。
强师资壮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我市以党建引领,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和“名师工程”,打造了一批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为我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市积极组织评选师德标兵,树立先进典型,在全市掀起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促进师德师风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大力招聘和培训教师。加大招聘高学历高素质教师力度,政府购买服务,化解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成立茂名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大规模开展师资队伍培训;落实每5年一周期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对全市5000多名中小学校长进行全员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项目,累计每年参训人数达30000人次。
五年来,共评选市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155人,培养市级青年名师培养对象200多人。此外,不断完善省、市级名师工作室建设。目前,全市有省、市级“三名”工作室93个,其中,省名校(园)长工作室5个,省中小学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22个,市名校长工作室9个、市名教师工作室49个、市名班主任工作室8个。有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主持人28人。有省级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2人、省中小学特级教师66人,省级骨干校长、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15人。
另外,大力实施学历提升工程。目前,全市教师学历明显提高。市教育局局长罗欣荣表示,无论是教育“创强”还是教育“创现”,归根到底都必须聚焦教学质量。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是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目标。
优装备提内涵,推进教育信息化
近年来,我市投入资金6亿多元,完善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的普及应用,教育信息化日臻完善。目前,全市有数字图书馆600多间,图书3600万多册,智慧教室150多间、创客体验室30多间、机器人开发室30多间。走出了一条教育信息化的茂名路径,形成了具有茂名特色的“行政推动、技术支撑、区域统筹、城乡共享”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
我市2012年就建成了“三通两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容量高达23TB。教育视频网和“人人通”学习平台让全市100%的教师和学生拥有个人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和“人人通”。我市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也进一步加强。各学校充分利用教育视频网、“人人通”、“云课堂”等信息化平台开展“互联网+”系列活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深入开展,全市教师每年晒课达4万节以上。“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每年参与教师达5万多人次。
此外,我市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工作。每年科学安排开展“阅读博览节”“科技创新节”“体育节”和“艺术节”等“四节”活动,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提供充分的展示空间。并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美术活动和美育实践,培养学生喜爱和学习艺术科目的兴趣,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和欣赏水平,分享愉悦体验,塑造美好情怀,提升心灵感悟和审美素养;通过孵化、催生、创设出一批阅读博览、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学生兴趣社团,为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广泛的成长空间。
谱写新篇
坚持改革发展以固创强争先成果
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坚持“科教兴市”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手笔、大动作、大力度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全面激发了全市齐心“创现”的决心,茂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并取得显著的“创现”成效。目前,高州市、信宜市、化州市、电白区(含茂名滨海新区和高新区)、茂南区先后顺利通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督导验收,实现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全覆盖。“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起步晚、起点低、落差大,但我们不气馁,认认真真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罗欣荣说。
在“创现”过程中,我市各类教育成果也异常突出。今年高考,我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2人成绩进入全省前五十名,6人被清华、北大录取,1人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6人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上高分优先投档线人数和本科人数大幅增加:上高分优先投档线人数6666人,比去年增加1274人,增幅为23.63%;上本科线人数31229人,比去年增多2517人,增幅为8.77%,占全省总数十分之一,创造了历史性的新突破!
教育“创强”“创现”是抓手。我市教育事业继往开来,坚持改革发展以巩固创强争先成果,提升现代化水平,重笔浓墨谱写茂名教育新篇章,为全省建设南方教育高地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艺平 梁奈 通讯员 吴月明 江金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