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张远钦:不忘初心 守护好百姓“饭碗”
张远钦(中)退役后自主创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岑稳摄
编者按:
有这样一个群体:穿上军装,他们守家卫国,把宝贵青春献给国防事业;脱下军装,他们本色不变,在第二战场划下精彩航线。他们就是退役不褪色、军魂永在心的退役军人。
讲述退役军人故事,展示退役军人风采。今天讲述的是退役军人张远钦的创业故事。
在轰轰作响的大米加工生产车间,30多度的高温让张远钦大汗淋漓,但他依然耐心仔细地巡视着生产线,与技术人员研究大米加工如何能做到精益求精,这便是张远钦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张远钦是一位中共党员。他在1993年退役后,便选择了自主创业,走上了与“稻”为伍的人生。经过27年的努力,如今已是一家集水稻科研、水稻种植、农副产品收购、粮食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粮食加工、物流企业——茂名市金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他现任公司总经理、茂南区工商联常委、茂南区新华商会会长。在他身上,让人们看到了军人不忘初心,为党奉献,服务人民的军人本色。
诚信经营 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米饭作为中国百姓的主食,在餐桌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一句“吃饭了吗?”成了中华文化中一句饱含情谊的问候语。不过吃饭这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对于张远钦来说,却承载着他一生的奋斗。他认为粮食安全是中国最大的安全,必须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让百姓吃上放心米。他从创业之初到现在,27年来,一直就把绿色环保放在首位。
收购稻谷进行后加工,难以保证成品质量。于是,张远钦决定建立种植基地,自己培育种苗,并由技术人员指导农民按科学、健康、无公害的种植方法开展水稻种植。由于水稻的选种、地域的选择都十分讲究,他便和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合作,不惜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公司+党建+基地+农户”的模式,先后在黑龙江、广西、江西、湖北、茂名等地建立了优质水稻种植基地。
以民为本 推动水稻产业健康发展
张远钦经常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退役军人,不但要为党分忧,更要为国解愁。人不仅生活在现实中,更要生活在理想中,做生意要赚钱,但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责任。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众所周知,水稻的经济效益比起其他农作物(蔬菜、瓜果)收益偏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为保证农民的利益,他通过和农户签署订单种植,确保了收粮价格比当时收购价高于20%的价格,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目前,他针对现时条件下农民收粮、储粮、卖粮、清理、烘干等诸多难题,结合公司现有的资源,建立了一套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以低于成本价为种粮的农民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经过处理后的粮食大大提升了质量,增加了农民卖粮的议价能力,并且处理后的稻谷价格能提高300元/吨,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如今,该公司辐射带动农户创办的优质水稻基地有40多万亩,带动了15万多人増收,特别是2560多户贫困户通过种植优质水稻脱了贫,走上了致富之路。
乐于公益 致富不忘反哺家乡
为促进粮食流通企业发展,在张远钦和同行们的努力下,成立了茂名市茂南区新华商会。他2014年任会长以来,规范行业管理,使公馆货台周边粮食流通企业从无序经营到有序再到规范经营的良性发展状态。2016年,新华商会被省工商联评为“全省优秀商会示范点”。
致富不忘家乡,张远钦对公馆、新华辖区的公益事业大力支持,还发动和带领商会会员为公益事业捐款捐物达560多万元,累计救助困难人员200多人次。他说:“是部队教会了我做人要正直诚信,对国家忠诚,牢记军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人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必须挺身而出,做力所能及的事。俗话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做企业就应该担当起一份社会责任,做一个有良心的企业,反哺家乡,反哺人民。”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燕红 那以后就买金信的米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