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茂名供电局:建立“数字化”的入党评价机制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加强党的建设一项重要任务。党员作为我们党的细胞,如何严把党员“入口”关,确保党员质量,永葆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呢?南方电网广东茂名供电局经过探索实践,制订实施了《茂名供电局入党积极分子“2143”评价机制,从发展党员的“源头”开始,实现入党积极分子评价的“可视化”,让基层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评价一下子从“模糊”变为“清晰”起来,由“模拟化”走向“数字化”,减少评价的主观性,更具客观和可操作性。
一个主意:“模拟化”能否转换“数字化”
余华建,茂名供电局党建人事部组织管理专责。他喜欢学习研究党史和党的基本知识,并在工作中虚心听取基层声音,积累了丰富的党建管理经验。在一次与基层党务工作者对话的过程中,彼此讨论到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评价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第十三条规定:对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和考察、基本具备党员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党员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支部委员会讨论同意并报上级党委备案后,可列为发展对象。
但是,有些党支部书记就提出问题了:“什么样的标准,入党积极分子才算基本具备党员条件呢?”
由于概念化的规定,没有较具体的评价标准,基层党务工作者在对入党积极分子评价时,支部的同志关注到的往往都是一些程序化的东西,如培训时间是否满一年,但对诸如积极分子对党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如何?群众基础如何?工作业绩如何?入党动机如何?等等其他维度的问题则拿捏不准,在没有统一标准和可视化评价机制的情况下,只能凭个人印象估算,让评价无法客观可观,更无法精准地把控“入党的关口”。
“有没有一个可视化的评价机制,让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评价由主观变得客观,就如电视一样,由模拟走向数字化一样。”余华建说。问题的触动,不禁令他陷入了深度的思考。
一个方案:评价的“数字化”得以实现
那么,如何实现入党积极分子评价的“数字化”呢?
茂名供电局在党委的关心和指导下,专门组织团队成员进行研究设计,在严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基础上,从“推荐关、培养关、程序关、审核关”等四关和“支部评价维度、民意测评维度、综合笔试维度、面谈考察维度”等四个维度出发,细化评价标准和评价考核分数计算方法,设计制订了《茂名供电局入党积极分子“2143”评价机制。
“2是指综合笔试分数占权重的20%,1是指民意测评分数占权重的10%,4是指支部评价分数占权重的40%,3是指面谈考察分数占权重的30%”,说起“2143”评价机制的命名,该局党建人事部负责人贺臣说。
据他介绍,该机制的评价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发展党员质量,严把“入口关”。其评价对象是对经过一年以上培训教育和考察的入党积极分子,评价时间规定一般在每月的5月底完成。评价内容则包括综合笔试、民意测评、支部评价和面谈考察等四个维度。其中支部评价又细分资料初审和综合评价(先进性事件)2项内容,二者的平均分则为支部评价得分;而面谈考察,则由上级党组织的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分管领导和党建人事部负责人等3人组成的考评小组执行,从入党动机、党的认识和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面谈考察打分。
一张表格:运用效果一目了然
余华建向记者展示一份刚完成新鲜出炉的今年入党积极分子评价结果登记表,内容包括综合笔试、民意测评、支部评价和面谈考察等四个维度的分数。其中支部评价则分资料初审和综合评价(先进性事件)等2个细项,得分取其平均分。
在这份表格上,入党积极分子的评价分数跃然纸上,每个维度均可从打分数值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记者在21位入党积极分子名单中,看到了某党支部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虽然在综合笔试、民意测评、支部评价分数都在90分以上,但面谈考察分数却只有69.5分,便向余华建追问究竟。余华建说:“该名同志对党的认识不够深刻,很多认识只停留表面。”接着,他进一步解释说,综合笔试成绩只代表对党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排除有些人通过死记硬背达到高分,即所谓的“资料入党”,并不一定意味着面谈考察就一定能拿高分,所以从机制设计上,我们安排该项只占权重的20%。而面谈考察则是“心与心的交流”,侧重的是入党积极分子对党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以及面对党组织布置的工作和做出的决定的看法和态度,更能洞察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对一些入党动机不纯、或者发展尚未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叫“刹车”,防止“不成熟发展入党”、“资料入党”和“带病发展入党”。
茂南供电局党建人事部主任周洁珊说:“基层党支部书记一般都是兼职的,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的。入党积极分子评价机制真正起到减负作用,减轻了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同时也更好地起到把好入党‘关口’的作用。”
通讯员 叶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