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美丽蝶变步履坚实
公园里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三两成群的居民在运动、看风景、聊家常……这一幕并非城市里的景象,而是马踏镇人民公园里的真实场景。该公园占地400亩,园内游乐设施完备,亭台楼阁相映,是一个集生态休闲、康体健身、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这是电白区马踏镇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一个缩影。去年,马踏镇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平安有序马踏的发展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先行,以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彰显独特文化特色为突破口,以坚实有力的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振兴,致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马踏,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党建引领乡村发展马踏镇位于电白区东北部,是革命老区镇、山区镇和农业大镇,是电白区东部交通汇集之地和博贺港门户。滨海新区成立后,马踏镇因地理环境优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被定位为滨海新区的“后花园”。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体系的建设,重点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功能,实现党的工作与群众需求的对接,更加彰显党建阵地的吸引力、服务力和凝聚力。为此,马踏镇积极推进基层党建重点工作和专项治理工作,一是深化普遍联系群众活动,截至目前入户联系群众10000多户,收集意见建议283多条,办结280件,办结率98%。二是加强党员、村干部和“候任村干部”的管理和培训工作,提高党员干部的战斗力。三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该镇大力推行“党建+产业”精准扶贫,积极发展光伏发电、生态园基地等项目一批,去年95户451人预脱贫,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157件。大力推行“党建+新农村建设”,完善“一村一理事会一团队”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的标杆带头模范作用。四是整治软弱涣散党支部,增强村党支部的战斗力;积极实施“头雁工程”;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共建平安马踏。产业发展交通改善作为电白区东部交通枢纽和重要的产业发展新区,马踏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目标,开拓发展新思路,推动经济平稳发展,同时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济迈上新台阶,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高。截至去年11月,马踏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207千元,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早晚两造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北运菜种植面积1.2万亩,南药种植20多亩,山地养鸡场达50多家,年出栏量达100多万只,规模养猪场达20多家,年出栏量达24000头,牛、羊养殖场达10多家,年出栏量达3000头,正在积极引进300多亩小龙虾养殖项目落地。农林牧渔总产值达3.23亿元。
马踏镇现有县道范望线和观马线纵横交汇,镇内有汕湛高速博贺支线、沈海高速、茂名港大道等区域性交通线穿过。去年7月,深茂铁路正式开通,依托马踏站,马踏镇路网建设日渐完善,显现大交通格局,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逐步推进承接省、市、区重点建设项目。接下来,马踏镇计划以深茂高铁、沈海高速、汕湛高速博贺支线、茂名港大道等区域性交通干线为骨架,完善建设县道、乡道等镇域交通。落实站前一级公路建设与X640县道部分道路改线升级工程,完善城镇道路交通系统,强化工业区与生活服务区之间的道路联系,打通马踏镇至电城、树仔镇和阳西县的交通通道,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扶贫攻坚成效显著近年来,马踏镇在省、市、区和珠海市有关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扎实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为确保范围内贫困户全部脱贫,结合自身实际,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确定了“235”扶贫攻坚行动,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扶贫之策,精准扶贫成效凸显。实施“两大工程”:贫困村“造血”工程和贫困户“摘帽”工程同步推进。激励贫困村通过借助外力扶持与挖掘自身潜力的方式,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增强村级“造血”功能,促进集体经济收入达到脱贫标准线以上;正确宣传和引导一般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干中求助、积极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对建档立卡对象要算好收入账,对达到脱贫标准的及时退出贫困之列,通过实施“摘帽”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精准脱贫。做好“三个结合”:一是把扶贫项目与镇农业产业优势相结合,进一步推广林果种植,生猪和牛养殖等两大产业;二是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涉及到土地开发、利用和资源配置上,注重环境整治和土地资源保护,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确保扶贫开发与坚持绿色发展统筹兼顾;三是把扶贫攻坚与加强基层党建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贫困党员,在扶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和率先示范作用,带领和引导一般贫困户积极、主动参与到精准脱贫行动中来。推行“五个一批”:一是产业带动一批。结合“公司+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发展模式,依托种植产业基地发展水稻、辣椒、北运菜、马玲薯、养鸡等种养业;发展特色产业,种植77亩鹰嘴桃树、参股珠海农控下属公司茂名农控菜篮子养殖澳寒羊、温氏养猪、光伏发电项目。二是贫困户建房一批。2018年贫困户危房户112户,50户已建好入住。三是推荐就业一批。对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通过技能培训、就近推荐转移就业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四是申请救助一批。对182户、379人因病或因学致贫对象,通过积极争取大病救助、助学贷款等惠民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全镇全年共慰问贫困户770户,帮扶资金220042元。五是低保兜底一批。对符合低保条件且无劳动能力的437户、526名贫困对象,通过低保兜底的形式集中解决贫困救助问题。
目前,该镇累计脱贫达标户数724户,脱贫达标率94.39%。,脱贫人数达标1582人,脱贫人数达标率91.34%;2个省定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入为11395元,超过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233元。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93 %;在校就读的贫困学生409人,落实生活费补助407人。建立特色产业扶贫基地3个,实施长效稳定产业项目2个,发展镇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3家,6个村已开展实施“互联网+”扶贫模式。乡贤助推经济发展乡贤一直是助推马踏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马踏把乡贤工作摆在乡村振兴的大局中,积极探索推进“乡贤回归工程”工作新模式,把广大乡贤紧密团结起来、力量凝聚起来、作用发挥起来,助力乡村振兴。杨同是马踏镇下河村人,其妻和儿子均系残障人士,家里有年逾80高龄的母亲需要抚养,一家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靠杨同打短工度日,生活非常艰难一家人借住在一个年久失修的土坯房里。对此,镇党委和镇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共同制定了帮扶计划,在乡贤中发起了募捐,在短时间里为其解决了10万的建房资金。目前,杨同一家新房已经落成。“没有党和政府,没有乡贤和社会爱心人士,我的苦日子永远熬不到头。”接受采访时,杨同流下了感激的眼泪。与此同时,马踏镇连续三年举办奖教助学活动,镇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每年拿出数十万元资金投入到奖教助学中去,资金均系促进会的乡贤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赠。2018年8月该镇有38名优秀教师、62名优秀学子获得了该镇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的奖励,奖金共计21.7万元。会上,向36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13.3万元,给生活有困难的离退休教师发放慰问金6万元,共计41万元。据悉,教育强镇是马踏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贤回归工程”的一个重要举措,借力文明乡风建设和稳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契机,号召鼓励乡贤、爱心人士、创业能人及成功人士为家乡的教育发展献计出力,为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乡贤助力给这个正在美丽蝶变的小镇带来了无穷的生机与活力。“乡贤是家乡的守望者和乡土精英,乡村振兴呼唤乡贤,希望更多的贤人志士回到家乡参与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添翼助力。”该镇党委书记莫镇珲如是说。文/图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柯雨函 通讯员 林红 杨进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