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黄牛追宝马 发表于 2018-3-29 12:26

赴桂支教热情高 温馨故事多箩箩





  支教老师参与植树活动。
 
  根据茂名市与广西南宁、来宾"携手奔小康"扶贫协作工作安排,从2018年起,茂名市启动茂名与南宁、来宾"携手奔小康"教育扶贫协作教师专项计划(2018-2020年),在全市范围内选派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到广西南宁市、来宾市山区支教。3月3日上午,我市98名支教老师带着爱和责任,奔赴南宁市的马山县、上林县、隆安县和来宾市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忻城县开始为期一年或半年的光荣支教生涯。
  目前,这支98人的支教队伍已经分赴各支教学校,融入了当地的新环境,开启了认真、充实、愉快的山区支教新生活。那么,这些支教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如何?记者带你聆听他们的故事。
  春风,无处不在



  梁颐在上课。
  3月7日是梁颐等人来到金秀支教的第四天,也是适应新环境较为艰难的一天。天气突然变冷,直降到8、9度,还下起雨来,整个县城弥漫在寒冷的雨雾之中,让人有种说不出的惆怅。出发时的壮志豪情只能变成冷静的实干,新岗位的挑战,让他们有种恍如旧日刚参加工作时的青涩与彷徨。离开熟悉的家乡生活环境,无论是生活还是教学,大家遇到了不少困扰。"寒雨可以改变天气,却无法浇灭我们支教的热情。"梁颐说。
  晨钟一响,梁颐等人又抖擞精神,干劲十足地踏入教室,屹立讲台,挥动粉笔。
  对于潘毅来说,支教热情不但没有浇灭,反而是更高了。当地的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用细致的举动为大家带来温暖:因为天气潮湿,担心衣服干不了,学校还为他们买来了甩干机;当听说衣服没带够,感觉很冷时,就为他们买来了取暖器;当听说没有热水洗澡时,就为他们买来了电热壶……
  尽管身在异乡,但这些支教老师并未孤单;走进来宾,走进金秀,他们一如走进了春光……



  温华芬一家三口。
  一家三口去支教
  2017年9月,粤桂两地开展结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茂名和广西开展了"携手奔小康"项目。温华芬把去支教的想法告诉同是教师的丈夫侯瑞良,丈夫不但非常支持,还决定一同前往,并让读小学的儿子一同前往马山县跟读。听到温华芬夫妇不仅要到广西支教,还要把孩子一起带去跟读,很多亲戚朋友都觉得很不可思议,纷纷劝说他们打消这个念头。大家都认为,别人都想尽办法要进城里的好学校,他们还让孩子转学到"落后"的地方读书,这不是要耽误孩子吗?对此,夫妇二人也曾经犹豫过。然而,孩子的一句"我很期待",打消了夫妇二人的疑虑。
  3月3日,温华芬一家3口,带着对新环境的期待,风尘仆仆地来到马山县。"I'm Ms.Wen.I'm glad to learn with you。(我是温老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3月5日,在马山县白山镇合群初中,面对班上几十名学生渴望学习的目光,温华芬正式开始了自己在马山县的支教生活。
  侯瑞良所在班级的学生们在早读时,朗诵了三字经、古诗等课目,让他感到这里的学生好学、守纪律,他不禁对学校的学习氛围感到由衷的高兴。他马上拍摄了视频传回广东,让自己以前的同事感受马山县学校的教育氛围。
  在侯瑞良夫妇看来,到县城来支教,不是受苦,而是开拓自己的眼光,这对全家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经验,还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广西县城孩子的教育。



  蓝迪斯回到家乡支教。
  为了20年前的那个承诺
  从广东的玉都,回到故乡的忻城,只为了一个承诺。对于蓝迪斯来说,母校见证了她的成长,送她走出广西,来到广东茂名。如今,在教育战线工作了十二年的她,毅然回到家乡支教。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蓝迪斯马上就和学生熟悉了,他们用桂柳话亲切地叫她"师姐"。蓝迪斯在一周内就摸清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一边了解学情,一边研究授课方法,引领全体同学跟着她的思路预习、听课、复习、巩固。在科组集备的时候,她主动分享了信宜的教学经验,积极承担校内公开课和命题工作,虚心跟当地教师学习教学、管理方法,大家手牵手,齐心谋发展。"记得刚到学校的那几天,我们只能用手机开热点上网备课。学校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很快就为我们购置了新办公桌和开通了网络,及时为我们排忧解难。三八节那天,我们还得到了意外的惊喜,男老师们亲自下厨,为我们送上了香喷喷的家常菜。平时周末,我们赴广西支教的教师,还常常聚在一起分享教学心得,互相鼓励、打气。我们还打算跟随这边的老师下乡,利用课余时间去扶贫……"说起回家乡支教的点滴,蓝迪斯滔滔不绝。
  一眨眼,蓝迪斯在母校支教已经一个多月了。作为"师姐",她希望能带领孩子们,在故乡的热土上写就一个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支教故事。
  ……
  这只是我市支教队伍的一个掠影。跨省支教扶贫,离家千里,困难重重,仍初心不改,只为送去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奈 通讯员 吴月明 郭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赴桂支教热情高 温馨故事多箩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