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榴芒遇上冰 发表于 2018-3-16 16:04

金塘低山陂——370多年的古老水利工程





  低山陂陂体(局部)



  改造后的低山陂周边环境焕然一新



  设计巧妙的低山陂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岑稳 摄
 
  福建省莆田市有一个著名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木兰陂,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是全国五大古陂之一,至今仍保存完整并发挥其水利效用,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茂名市郊茂南区金塘镇低山村,也有这样一个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约370年的古水利工程——低山陂,也基本保持完好,继续为600亩农田提供灌溉水源,历久而弥坚。
  清朝康熙年间所建至今仍灌溉600亩良田
  低山陂地处金塘镇西北的低山村的低山河上,也就是从金塘墟往北约2.2公里的茂高公路旁边。据村中老人说,低山陂是该村三世祖江启昌父子所建,在建时间大约是康熙中期,至今370多年,这是茂南乃至茂名现存最古老水利工程。
  据茂南区水务局测算,低山陂陂长700米,宽24米,高3米,陂体以石头堆叠而成,状似鱼鳞。记者在现场看到的低山陂,是一个似梯形的缓长斜坡泄水面(坝)。陂面即蓄水坝由比较规则的长条或方砖型天然石头叠平,现在可看到藏于水下有两、三米宽。村民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期,由于低山河上还没建有桥梁,汽车都是从陂面涉水而过,车轮辗压了近十年,陂面为此降低了起码十几厘米。陂面之下就是斜坡陂体,全部由大小不同的天然石头叠成,就像凸起的一片片鱼鳞。这陂体的陂面(顶)宽约25米,陂底宽约20米,从陂面到陂底长度约40米。陂体全部由石头堆叠,大小不一,因为石头是一个接一个的堆叠成鱼鳞状,看不到叠陷究竟有多深。鱼鳞状的石头穿透300多年历史的沧桑已变得斑驳陆离,布满苔藓。但从陂面漫下的河水,一级一级随着叠石而下,变成了水流潺潺,让这百年老陂焕发了勃勃生机。
  低山陂、焕文塔现是区级文物
  低山村79岁的老伯江清然说村中有人保存了一本类似族谱的古书,上面有修建低山陂的有关记载:始建于康熙年间,由江启昌父子带领村民修建,建陂的石头是在几公里外的二十四岭所取,用独轮手推车运回。当时修建低山陂的目的,一是为了低山垌数百亩田地的灌溉,另外就是为了方便村民饮水。
  村民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低山村的村民都是直接饮用低山河的河水,祖先修建的低山陂一直福荫着他们子孙后辈,更让他们敬仰的是,先祖用聪明智慧建造的低山陂,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水泥等凝固材料,用石头堆叠的陂体历经近四百年风雨洪涝,依然完好。江清然老伯说,他自小懂事以来,低山村都没经历过洪水,也没遇过旱灾,这全因有低山陂。
  低山村的老人都清楚记得,低山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是非常有名,那是当时村民利用水位落差在水陂右侧建起了一个水轮泵碾米机,为方圆十里的群众碾米。特别是那时候金塘粮站的所有稻谷,全由这水轮泵碾米机加工,据说每天的加工量达数千斤之多,直到1969年低山村通电后,有了电动碾米机,这个水轮泵碾米机才被拆除。
  在低山陂东南面100多米处往金塘方向的公路边,另有一已倾斜的三层八角形砖石结构古塔焕文塔。焕文塔修建于同治九年,是低山江氏祖先江圣赞牵头修建,据说是为了镇水害和唤发低山村多出人才。2012年,低山陂、焕文塔都被茂南区列入区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在建的河边栈道
  古老低山陂为乡村振兴再勃生机
  在低山陂底部,有一个近两平方米的大石头,村民估计重约3吨,这是建造陂体所用的最大巨石。巨石周围,明显可看到堆叠的石头已有些崩塌和水渗漏。村民说,这是低山陂需要维修加固的地方。
  其实,现在的低山陂周围,已在大兴土木,建设施工繁忙。茂南区水务局在去年开始,本着尽可能维持低山陂原状的原则,对低山陂及上下游河段进行维修加固,并对上游河道清淤清障,对弯曲及村边河段,根据实际局部裁直修坡。该工程与金塘镇白土、桂山、低山、丰田、文林、南塘、金塘等村委会河段一并进行整治,总投资2000多万元。
  现在的低山陂旁边,有1994年重建的古庙,有2010年建成的六角溪水亭,还有正在施工的低山陂碑记台,仿古水轮车,低山陂下的小潭,也正在修建栈道、回桥。而在公路对面低山陂的上游,两旁的河堤已加固成硬底化路面,围起了仿木护栏,堤下还修建了亲水木栈道。再上游靠近低山村的河岸,在建的还有一个占地超过10亩的连坦墩广场,广场里将有凉亭、钓鱼台、停车场、绿道、四合院等建筑设施。低山村委会书记、主任江正飞说,低山陂的改造修建工程完成后,低山河、低山陂都将焕发新姿,除了继续发挥防洪灌溉功能外,这里将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茂南乡村旅游的最美景点。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瑞祥
  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岑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塘低山陂——370多年的古老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