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盛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模范”称号
图为茂南区镇盛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在基层调解
日前,从司法部传来喜讯,司法部下发的司发通〔2017〕51号文件司法部关于表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模范人民调解员的决定,我市茂南区镇盛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光荣称号。据悉,这是我市五年来唯一获得全国性荣誉称号的镇级人民调解委员会。
镇盛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能够获得全国性荣誉称号靠的是什么?该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总括该镇调解工作,表现为:规范化、队伍强、业务精、善调解。近年来,镇盛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该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茂南区司法局的精心指导下,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和水平,为镇盛镇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平安茂名"和"法治茂名"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统计,2015年以来,镇盛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50起,成功调解纠纷346起,调解成功率99%以上,纠纷受理率达到100%,其中大疑难复杂纠纷共12起,均调解成功并签订调解协议书,协议履行率100%,达成的调解协议书无一例被人民法院变更或撤销情况。
建立健全制度
调解工作规范
近年来,镇盛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精心指导下,实现了"四落实"、"六规范"的要求,通过规范化建设促进各项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建立起以岗位责任制度为核心内容的纠纷排查、登记、学习、廉洁、考评、例会、文书、档案、回访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人民调解工作规范运行。该镇统一制作图板上墙公布,在全镇辖区内安装"有话好好说,有理慢慢讲"等大型宣传版图10多幅,刊出宣传专栏30多处,通过宣传,使和谐文明的理念深入民心。
该镇19个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都完成了规范化建设,共有调解员123人,其中专职调解员22人,兼职调解员101名。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调解水平
为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综合业务水平,2015年以来,镇盛镇调委会共召开镇、村两级调委会及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会15场,邀请茂名市司法局、茂南区司法局相关领导和律师等专业人士上辅导课,针对具体的业务知识为调解员进行指导说,全面培训指导各调委会工作规范化运作;为结合"七五普法"的政策规章,该镇印发了普法宣传资料,以及利用PPT的播放形式对调解员进行培训,大大地提升了调解员调解业务知识。建立健全调解员激励机制,定期组织调解分析研讨会,交流成功调解经验心得,评选调解和谐之星,让成功调解的调解员"有面子"。落实"以案定补"政策,调解案件成功率高的调解员到颁奖台上领奖,既有"面子"也有"票子"。通过表彰、奖励多措并举,激发了全镇调解员的积极性、能动性。
善用调解工具
提高调解效率
乡镇的矛盾纠纷多是因土地而引起。因此,相关工具在调解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该镇为每个调委会配备了一个调解包,调解包内有印油、米尺、曲尺、激光笔等工具及调解协议文书。
2016年11月,该镇联唐村村民林某在网络上反映,同村村民李某违规建设围墙及影响村民出入。经查,林某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在该案中,调解包与调解员自身的法律知识结合,对调解双方的矛盾纠纷化解具有重要作用,提高调解的效率,促使调解工作依规进行。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坚守前沿阵地
公平公正调解
乡镇调委会是最基层的调解组织,当老百姓发生矛盾纠纷时,往往站在最前沿,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
2016年7月,该镇樟岭村发生一名建筑工人坠亡事件,死者为外省来粤务工人员。该镇调委会立即成立调解工作小组,联合派出所、村委会对此事进行协调处理。死者家属在调解中要求屋主赔偿巨额赔偿金,且态度非常强硬,调解工作陷入困境。工作组坚持对死者家属开展劝说、谈心工作,积极引导纠纷各方依法处理此事,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事后,死者家属特意给镇盛镇政府(镇调委会)送上锦旗以示感谢。
凝心聚力调解
保障项目建设
镇盛镇作为茂名市西城片区建设的主战场之一,重点项目较多。但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引发农民与施工方的矛盾。为此,该镇调委会在调解此类矛盾时,站在双方的角度考虑,通过法理相融,及时提出调解方案,促使问题的解决,维护社会的稳定。
2016年8月,该镇大坡村拆迁户吴某对西部快线拆迁安置政策不满,要求提高补偿标准,并要求在西部快线旁边新建房屋,否则拒绝签订拆迁协议。为此,镇调委会首先向吴某阐明政策,为解决其拆迁安置问题,镇调委会反复与村集体协调,为其落实安置用地,并且向上级申请资金为其购置临时板房,解决了其拆迁后的居住困难。该村民取消疑虑,愉快拆迁,确保了西部快线建设顺利如期推进。
深入开展排查
及早消除矛盾
民间纠纷和矛盾要抓住苗头,早发现、早解决,才能防止事态扩大。镇盛镇调委会人员坚持下村深入实地了解情况,各村干部每月定时上报的村情、民情,及时发现问题力争在第一时间内做好工作,消除矛盾。
2016年9月,该镇竹山村委会干部在一次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一户居民正在筹备沙子、水泥准备粉刷后墙。根据平时工作掌握的情况,这户村民与后一户曾有些小矛盾,村干部估计双方可能会发生矛盾,便及时开展工作,促成调解协议,避免矛盾的发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