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针针见效” 多举措精准扶贫
扶贫千条线,要"针"功夫,更要实实在在的真功夫。新时期下的茂南区鳌头镇塘边村,精准扶贫从产业发展、文化扶贫、引职助技、慰问帮扶、村居建设等方面着手,加快该村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变"后进"为"先进",鼓足干劲,力争率先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的目标,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点带面 整体推进促产业
新一轮对口帮扶开展以来,珠海市斗门生态农业园及各帮扶成员单位深入开展调查,针对塘边村发展瓶颈及其资源情况等,制定8大类32项实施方案,其中产业项目的确立,让该村的扶贫模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扶贫开发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
"花海鱼趣"项目。与珠海市一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展开项目合作,成立了塘园种养专业合作社,建设两个20亩的标准化养殖池,进行罗氏沼虾和虱目鱼的混合养殖,同时利用村民农田闲耕期,种植格桑花、莲花、油菜花等,打造100亩的花海景观,形成田园综合体。特种禽类养殖项目。扶贫工作队挖掘本村"领头雁"青年致富带头人,对接斗门生态农业园助园企业,就品种孵化、饲养技术等进行合作,形成本村特有禽业品牌,稳定并长期为贫困户带来年收入3600元的增加收入。电商扶贫项目。利用"互联网+农户",成立了粤西第一家镇级农村淘宝服务中心,在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农村金融、农村医疗、农村文化,农村就业等方面,打造塘边村农村淘宝3.0模式的农村服务平台。
智力脱贫 强本健体增技能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塘边村实施了扶贫增技文化扶贫项目。为了让塘边村贫困农民拥有一技之长,帮扶单位采取"群众点菜、专家主厨"的方式,组织斗门区农业局专家队,理论结合实践,传授蔬菜、家禽家畜、水产的种养技能。安排产业项目投资企业技术员,教授贫困户火鸡、虱目鱼、罗氏沼虾等产业帮扶项目品种的养殖,让贫困户掌握农业科学技术。
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要注重智力脱贫,文化扶贫。5月份,斗门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斗门区青少年宫组织人员开展"精准帮扶,文化扶贫"的文艺汇演,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送去文艺温暖。同时结合塘边村实际情况和帮扶单位自身优势,改造闲置塘边小学,开设精准教育文化艺术辅导中心。并聘请大学生教学生英语、舞蹈、美术、电子琴、文化课程,解决了暑假留守儿童的兴趣教育培养问题。
穿针引线 凝聚众力添活力
精准扶贫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塘边村的绣花功夫体现在为每家每户量体裁衣。务工就业。组织多场招聘会,安排有劳动能人的贫困户积极参加就业;对口设置产业项目就业岗位,优先安排贫困户。自主经营。针对部分贫困户懂技术要在家门口经营开店的,帮扶单位采购设备,提供机器。
精准扶贫离不开帮扶单位的锦上添花、雪中送炭。2017年,该村还有7户危房改造户要完成。"土地难、资金难、需求难"的三难局面一度让项目建设难以进展。6月初,珠海世荣兆业公司捐赠60万元,将塘边村委会旧址打造集村委办公服务、贫困户居住、农民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楼。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斗门生态农业园管理委员会、共青团斗门区委、斗门区青少年宫为全村小朋友送去了节日的问候和"微心愿"礼品等。
因地制宜 齐心协力谋发展
塘边村位于鳌头镇中心,是革命老区。该村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为更好地利用资源、保护生态,斗门区划拨40万用于该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塘边村以破解水、电、路、渠、房等"瓶颈"问题为重点,走群众路线,急民之所需,想民之所想。7月份,帮扶单位修建标准垃圾池,将热燃垃圾和生活垃圾用水泥墙隔开,冷热初步分类。发动乡贤集资共建环村道路,8条自然村通行政村道路全部硬化,部分主干道铺设沥青路面,实施雨污分流等。
一年多的时间,在帮扶单位"强而实"的大力支持和驻村干部"白加黑"的辛勤工作下,塘边村成了一个村情民风"善而雅"、产业项目"多而美"、设施基础"齐又全"的魅力乡村。精准扶贫让塘边村摆脱贫困,拥有精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