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唱歌的牛 发表于 2017-7-6 10:58

今年全市江河湖库全面建立河长制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茂名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下简称"方案")即将出台,市委书记将任市第一总河长,市长将任市总河长。



  图为经过治理的鉴江高州城区河段。加固绿化后的河道两岸成为市民常去的休闲散步之地。
  据悉,方案提出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市、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镇(街道)、村四级河长体系,建立责任明确的江河湖库(下简称"河湖")管理保护机制,致力解决好我市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发、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等突出水问题。方案明确,到2017年年底,全市境内河湖全面建立河长制;到2020年年底,基本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河湖水生态环境和水安全保障体系。



  全面建立推行河长制是中央和省的要求,也是我市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管理保护水域岸线的客观要求。方案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精神,根据广东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市河湖实际而制定。



  治理后的信宜东镇北逻河,结合新农村建设铺设绿道和旅游景观设施。
  架构:四级河长体系
  方案明确,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市、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镇(街道)、村四级河长体系。市、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镇(街道)设立第一总河长、总河长,由同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流经各区域内的主要河湖,分别由市、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镇(街道)党政负责同志和村(居)委负责同志担任河长;村(居)委设河湖专管员或保洁员。
  我市境内鉴江、袂花江、小东江、西江四大河流(流域)分别计划由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担任市级河长;四大河流(流域)所经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镇(街道)级河长。
  市计划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市级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市河长制办公室。各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镇(街道)成立相应的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组织推进本行政区域内的河长制实施工作。
  职责:各级总河长是第一责任人
  方案指出,市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河长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研究解决推行河长制过程中有关重大问题。市直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配合。河长制办公室对本级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和总河长、河长负责,承担河长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
  方案指出,各级总河长是本行政区域推行河长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辖区内河长制的组织领导、决策部署、考核监督,协调解决河长制推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级河湖河长是所辖河湖管理保护的直接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域岸线管理等,牵头组织对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对跨行政区域的河湖明晰管理责任,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等复杂河段实行联防联控;监督协调本级相关部门和下级河长履职,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强化激励问责,确保河湖防洪安全和水质改善。
  任务:解决与水相关七大问题
  方案明确了推行河长制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管理保护水域岸线及强化执法监管等七项主要任务,比中央要求的还多了一项保障水安全任务。
  方案指出,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完善主要江河防洪体系,加快鉴江、袂花江、罗江、小东江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快"山边、水边、海边"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完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全面贯彻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加强河湖、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加强河湖监管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治理中的东江河镇隆镇段。
  措施:将河长制落实情况纳入考核内容
  为确保河长制落地生根,方案提出了六大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抓紧制定出台本地区工作方案,按照工作方案到位、组织体系和责任落实到位、制度和政策措施到位、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到位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在2017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党政领导下的部门联动、流域统筹协调机制,实现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统治理、联防联控;建立河长会议、信息共享、工作督察及工作验收制度,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河湖管理和保护长效机制,落实管护主体、责任、人员,保障财政经费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河湖管护;建立信息化技术保障机制,实施"互联网+河长制"行动计划,整合水务、环保、住建、国土等相关行业信息资源,建立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全方位提升治河管河能力。
  三是强化考核问责。建立河长制考核体系和奖励问责机制,结合不同河湖管理保护要求,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将河长制落实情况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等考核内容,结合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整改等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四是落实资金。落实河长制专项经费,重点保障水质水量监测、规划编制、信息平台建设、河湖划界确权、突出问题整治及技术服务等工作费用。加大城乡水环境整治、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资金投入,积极探索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河湖环境治理与保护。
  五是加强社会监督。通过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向社会公告河长名单,及时发布河湖管理保护相关信息。在河湖显著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等方式,公示河长职责、管理范围、河湖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六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河长制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和河湖健康教育,树立河湖管理保护先进典型,曝光涉水违法行为,增强社会各界保护河湖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引导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河湖管理保护的良好氛围。
  落实责任 夯实基础
  我市水利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治水工作方针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新理念,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省防总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突出抓好各级三防责任落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描绘了一幅兴水惠民、防洪减灾的精彩画卷。



  治理后的钱排河上游。
  6月的信宜,再度遭遇凶猛的"龙舟水",22日降雨量甚至与去年"5?20"洪涝灾害相持平,防汛应急响应一度升至Ⅰ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信宜各地各部门反应迅速、组织科学、部门联动,成功抵御强降雨,实现人员零伤亡,群众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相似的场景,但结果大不相同,记者带着疑问走入信宜,走进现场,真切地感受到一年来我市防汛防洪防灾工作发生的巨大变化。
  各级三防责任落实到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防减灾工作。市、区(县级市)、镇、村层层签订防汛安全责任书,及时调整充实三防负责人和组成人员。在茂名日报公布大、中型水库和重点防汛工程防汛责任人名单,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县区领导联系镇、镇领导联系村、村干部联系户"三个联系对接"责任体系,按照"一页纸"预案,强化对防汛工作的检查。在汛期之前,4月6日,全市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三防减灾培训班开班,全市110个镇(街)、220名镇(街)主要党政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市委书记李红军要求,要进一步夯实基层三防工作责任,提高三防工作能力,全面做好今年的防灾减灾工作。同时,全面推进了村级防汛责任人培训工作,全市各镇(街)在6月底前完成对换届选举后的村级防汛责任人培训工作任务,真正将村级防汛责任人防汛责任制落到实处。
  全市三防能力迅速提升。全市积极推进镇(街)基层防办标准化建设。目前高州、信宜两地已经出台基层防办标准化建设方案,明确规定由镇党政办主任兼任三防办主任,地方财政每年安排1至3万元的三防工作经费,并加快推进三防办公室、会商室、值班室和三防物资仓库"三室一库"建设。认真组建抢险救灾队伍,印发了茂名市镇级防汛抢险救援队伍建设指导意见,指导督促各镇(街)完成组建1支30人以上防汛抢险救援队伍的建设任务,做到防汛抢险救援体系全覆盖。目前全市共组建常备抢险、专业抢险、突击抢险、应急抗旱等5支总数300人的应急抢险救灾队伍。开展全市镇村防汛抢险救灾演练,全面检验和提升我市各级防汛工作的预警发布、应急响应、指挥协调以及抢险救灾和综合保障能力。强化军地协作,做好应急抢险救援用兵对接。联合茂名军分区组织民兵轻舟四大队在高州水库开展2017年度防汛抢险应急演练,通过以练代训,检验全市应急抢险救灾能力。
  加强防汛物资保障。去年汛后抓紧清点、补充、更新防汛物资器材,充足储备防汛抢险物资,对冲锋舟、橡皮艇等进行全面检修。目前,市三防物资仓库共储备冲锋舟34艘,橡皮艇68艘,60艘泡沫艇,救生衣5511件,纤维包15万只,杉木桩400条和其他抢险工具一批。下拨橡皮艇40艘,救生衣993件,纤维包11.8万只,杉木桩900条,铁丝笼520个至各区镇。各区、县级市均储备防汛抢险物资,14座大中型水库全部按要求储备沙石料、纤维包、木桩等防汛物资。
  三防责任落实到位成效明显。在信宜"6?22"暴雨中,池洞镇雨量达199毫米,境内出现大范围灾情。灾情发生后,该市各挂钩领导到各挂钩点现场指挥督导,各挂钩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及时上岗到位,履职尽责,认真落实镇干部联系村、村干部联系重点户制度。市县三防指挥部门加强值班抽查检查,确保各地防汛责任落实到位,防汛抢险救灾准备措施到位。当天,该镇紧急转移326人避险,有效避免了群众伤亡事故。
  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推进
  去年"5?20"强降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暴露出全市中小河流防御洪水标准低、河道淤塞严重、违建违种等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河道的行洪能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5?20"灾后迅速组织开展了全市河道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全市排查隐患点共138处,其中重大河道隐患点32处。各地建立了隐患点数据库,制定了河道隐患治理工作方案,严格督查验收,建账管理、逐宗销号。至目前止,全市已基本完成河道隐患点整治任务。全市共投入河道整治资金1451万元,清理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废置船舶164艘、抽砂泵52台,完成11座旧桥拆除工程,拆除跨河渔网16张,拆除河道内违章建构筑物38处,完成河道清障167.38公里,清理淤泥56.66万立方米,清理各类高杆作物2699.8亩,清理水浮莲23310平方米,清理其他类漂浮物一大批。
  河道隐患排查整治尚属"治标之措",防洪减灾更需"治本之策"。今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中小河流治理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抓手和重要的民生、民心工程,切实加快治理步伐,尽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当前我市列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建设规划的项目共37宗,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完工30宗,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
  同时,积极推进全市中小河流治理(二期)工作,全市共有1447公里纳入省实施方案,将在未来3-5年完成建设任务。其中有7宗95.5公里河流纳入2017年第一批治理项目,包括高州市南塘河治理工程、南山河治理工程,信宜市东江河(镇隆镇段)治理工程、北界河(镇隆镇段)治理工程,电白区大社河(那霍-沙琅镇段)治理工程,化州市石滩河治理工程、官桥河治理工程,计划在2017年底前完成建设。
  水利基础设施加快补齐补强
  突出以水利基础设施项目为抓手,建设五项民生水利工程,全力补齐水利建设短板,扎实推进民生水利建设。近年来,实施推进了治洪治涝保安工程和海堤加固达标工程等一批规模大、影响广、受益多的水利重点工程,陆续建设白蕉海堤和旦场海堤加固达标工程等重大防洪工程,完成17座小(1)型、29座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完成205座一般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山洪灾害防治预警能力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高州水库恢复89米正常蓄水位淹没处理工程及高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启动,新一轮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也按计划推进,现代水利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 全面提升防洪排涝能力
  信宜已完成7宗总河长60公里治理项目建设任务
  信宜市境内的中小河流共有49条,主要河流总长度522.1公里。近年来,信宜市按照省、市的要求,围绕"河畅、岸固、水清、景美"总目标,坚持安全与生态并举,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该市已完成钱排河上游、北界河北界段、平塘镇沙子河等7宗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建设任务,治理总河长60.28公里,实际完成总投资9460万元。朱砂河、东江河池洞段等2宗在建项目正抓紧推进,治理总河长24.4公里,总投资5657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267万元。经过治理的河段逐步发挥了效益,成功防御了近期以来多次强降雨。特别是北逻河坚持生态治水,就地取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沿河建设绿道、莲花池、黄花风铃大道、水车阵、铁索桥等景观,成为一道人水和谐的靓丽风景线。
  该市的主要做法:一是加强领导。该市高度重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道)、村(居)委会和水务、环保、国土、农业、交通、旅游等部门全力配合,统筹推进,全民动员,迅速掀起了一场中小河流治理大会战。二是长效管理。该市河长制工作考核方案已初步明确,将通过严格指标考核,定期评选落后河长,倒逼工作落实。通过全面实施河长制,建立河湖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河湖管理责任,提升水体水质,确保行洪安全。三是落实资金。该市计划通过融资渠道,整体打包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四是加快前期工作。该市全力以赴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二期)的前期工作,计划在三至五年内完成34宗356.1公里河长治理任务,包括新建堤防14.3公里、加固堤防20.7公里、护岸410.8公里、疏浚河道310公里,计划总投资9.241亿元。
  茂名日报记者 邓义深 赵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年全市江河湖库全面建立河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