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古驿道】信宜古驿道
信宜地处粤西山区,位置偏僻,境内山高林密,历史上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汉族人口较少。自清康乾年间,大量移民入境,商贾往来日众,其驿路也从仅为驻军及官兵巡防使用,变为军民、商贾共用。山区驿路沿线同样与平原地区驿路沿线一样,充满着传奇和传说。如"七升米地传说",大洪国王府的湮灭,茂名侨眷发祥地与大路街上的"米行、盐行","梁林李陆"四大家族之"兄弟进士第",高州知府指点的"狮子地"传说,怀乡"喜泉"传说,贵子镇的古榕又是如何救起"贵子"等等,四大传说,缀满的是耀眼的珍珠,一路从信宜镇隆驿道向北浩荡开去,直至罗定,令人听来津津有味又荡气回肠。
过去的"瓷都"和"七升米地"传说
据信宜市党史地志办负责人杨豪明介绍,信宜境内有驿道(衢路)3条:即县南、县东北、县西北,有窦江驿和掘洞驿二个驿站,茶亭19个,其中最重要的一条驿道是从信宜县前总铺(镇隆)出东门横茶铺怀乡铺筶杯岭茶亭涵口汛贵子铺石马铺,通罗定州,从水路直达广州,境内长160里,很多曲折离奇故事从此展开。
300年前,在驿道镇隆横茶铺(横茶村)旁边,出现了一批批的古窑子(本地话"烧缸瓦"),这些古窑即柴窑,当地人说几乎与景德镇古窑齐名。横茶家家户户有窑,以窑为生,出产瓷器畅销大半个中国。其中一些极品瓷器,其色"纹犹鳝血,色自粉青",其像,李眉勾勒,笔锋淡转。普遍评价"青如天,明如镜,声如磬",盛极一时。现在粤西地区,说起镇隆横茶瓷器也多有所闻。不过,现在这些曾经响遍大半个中国的瓷窑,仅能生产花盆、大碗之类,高端产品已无能力生产,技术无法传承,实在可惜。
记者看到,在镇隆圩东边,是秀丽的石对岭和石狗岭,岭脚有东江逶迤而过,镇隆就位于山环水绕的盆地之中,一如青螺盛于银盘。相传,当地有一个李知县,关心百姓,勤政为民,公正廉明,把当地治理得十分好,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李甚得群众拥护。一次,十里村有一陈姓人,挑鸡出圩卖,当得知李知县不幸死在任上时,十分伤心。陈姓人立即沿着驿道赶到知县家中祭奠。路上,他把买到的七升米和猪肉等物放在路边。祭奠知府后又沿路赶回,七升米和猪肉完好无缺地在原处放着,他看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大路,路上行人较多,真正路有拾遗也无人知晓,"真想不到,丢米在路旁也无人拾!"他感慨万千。消息传出,人们纷纷传颂,该地方因此叫"七升米地"。现就在镇隆圩边东北约3公里处。
大洪国王府和"慕礼渡"
信宜古称窦州,其址即现镇隆圩。公元621年(唐)建,至1952年迁县府,历时1331年,该处曾有19座书院,现13座尚存,古书院郡、公祠、庙宇、族馆一大批。记者近日在当地党史地志办领导带领下,沿古驿路到此察看,发现一座"大洪国王府"旧址,"贤关""圣域""文明门"等遗迹或题字仍清晰可见,烈日强照之下,残颓灰墙投下斑驳的剪影,令人感叹当时的气派和岁月无情。据了解,这是元朝农民起义领袖陈金江(南兴王)的皇宫,大约经历了二年半即被灭掉。
知情者说,在"皇宫"对开约2里处,有一段砖砌的古驿道,宽2米,长约500米,一直延伸到窦江古码头,可惜几年前修路时被现代水泥覆盖了。
我们来到西江与东江交界旁的古码头"慕礼渡"。过去,这个码头是信宜人出城沿驿道往高州方向走的重要关口,是生命之渡,民生之渡。该码头由青砖、石板铺就,坐船为木船,一次可载约十个人。每当河水暴涨时,渡客只好在路边茶亭饮茶等候。现在,茶亭已荡然无存,古渡在上世纪70年代末也被拆了,现在建起了一条钢筋混凝土大桥,解决了群众过渡遇险之虞。
位于镇隆的米铺一条街曾经十分兴旺。
大路街的古米行和华侨的"锦纶泰"
过了慕礼渡,就到了原镇隆的旧圩,当地人又叫大路街。过去,这里的繁荣和喧闹现在仍能看得出来:街道长约1公里,宽约6米,街道成Y字型分布,直往东北走。两旁全是古色古香的骑楼,对称典雅、重脊高檐为幕、廊坊河埠为引,穿竹石栏点缀,大有"周庄之美"。这些美丽古建筑,现在仍有不少群众在此居住。在大路街西侧有一条米行街,过去专门卖米,记者随其中一间屋主人进入屋内,发现居内全是古木装饰,楼阁、楼梯雕花画屏,六角方窗,空气清凉,感觉新奇。主人说在此已住了约40年,贪其冬暖夏凉,安静。
在大路街中央一排高大的骑楼面前,向导说,这是著名的"锦纶泰",是信宜"梁林李陆"四大家族之一的李氏家族代表李孝式祖上的贸易公司。该公司盛极一时。据当地人介绍,李孝式的祖父辈等,在此创建了"锦纶泰",平时协助介绍或接受信宜及附近高州的百姓,送出海外谋生,其足迹遍及南洋甚至欧美一带。茂名97%华侨来自信宜,信宜97%的华侨,都是从此途径走出去的。
据介绍,华侨李孝式,其祖父辈出生地就在镇隆大路街。据说,李孝式与英国王子是同学,王子做了国王后,委其与重任,安排李担任英国首席谈判代表。后来,李做了马来西亚的多任部长等职位。其爱家爱国,不忘桑梓情浓,不但积极出钱出力抗日,对家乡父老乡亲也是惠及所能,受到家乡人敬仰,新闻媒体也多有报道。现在人们谈起李孝式,也啧啧称赞。
中国历史上第二对"进士兄弟"
窦江之水育人,信宜秀山培英。同样在大路街,也同样与驿道所经之处,出了一对"进士兄弟",据说他们是我国历史上第二对同榜中进士的兄弟(另一对是宋代的苏轼、苏澈兄弟)。据介绍,这对进士兄弟大哥名李宜相,小弟李宜昌,是清朝乾隆甲戌科(1754年)同科进士,人称"兄弟进士"。大哥李宜相中进士后,任四川昭化县和宜宾县知县,为官清正,兴办义学,深受上级看重及群众爱戴。小弟中进士之后,候选知县,不久进了翰林院。被乾隆皇御赐"兄弟进士第"牌匾。
可惜两兄弟一个活到49岁,一个活到33岁,早亡。
我们来到早已被毁的"进士第"空地上,发现一切已不复存在,只有一块约300平方米的空地,地上绿草繁花,和风吹来,反而觉得颇为酸楚。当地群众说,村民及爱国华侨李孝式等,曾发起重建进士第倡议,现不知进程怎么样了。
高州知府与"狮子地"的传说
下一站,我们沿驿道向西北走,翻山越岭来到池洞、怀乡交界的黄坡岭茶亭驿道。看到这条古驿道是泥路,路两边都是丛山叠岭。站在高处俯瞻足下,群山如酣睡巨龙,群峰在岚霭中出出没没,蜿蜒天边。当地人说,过去这些地方,深山密林,老虎、毒蛇时常出没。1955年,当地曾请滕县的打虎队,打死了多只威胁群众生命安全的老虎。
据传,高州知府戴锡麟认了一个义子怀乡人周某,戴四处察看风水,看中了高州有一块宝地"番鬼局",准备介绍给周,但周平时很少来看望他,父子间感情日渐见淡。戴认为周是无福享受"此局"之人,唯另觅他处。一日戴经过黄坡岭茶亭,看到层峦叠嶂之中,有一处岭头酷似狮子,颈短,头昂,山体清秀又如躯干有力,且山中全是石头,心中暗喜,逐介绍给周某,嘱其将先人遗骨葬于此地。
此后,周某后代多出才俊,为官为商执人牛耳,在当地传为神奇。过了经年,每逢拜祭祖先之日,周某后人总是蜂拥而至拜其"狮子地",马匹之多,多次将附近农民的农作物全部践踏,当地农民惧其权贵,忍气吞声。不但如此,他们还封了部分路,只允许周氏后人先行上山拜祭,其他人暂缓上山。如此一来,积怨日成。此事被一个道士知道之后,施了"法术"破了"狮子地"。怀乡周氏此后就没有那么"厉害"了。
怀乡的古驿站,曾是怀乡起义的地方。
掘洞驿古迹和"喜泉"的传说
接着,我们沿驿道足迹入到怀乡。在该镇平梅村委会汛地村,看到一座二进六间过的旧泥砖屋,这就是明万历五年(1577)在此设的驿站,清末废。据介绍,这些旧泥屋所在地及周边约300平方米的位置,是当时驿站的地方。现遗址仍有一些土墙砖。当日,我们看到编织工人正利用旧屋织竹制品,四周环境清新,全是民居。
在怀乡怀新小学内,我们看到了一座古旧的怀乡书院(文昌阁),该院二层三间过,砖木结构,据说它原是古代巡检司办公地址。1927年,中共信宜县委以此楼为指挥部,发动了著名的怀乡起义,因此,"文昌阁"在1998年也成了茂名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文昌阁旁,有一水井,被称之为"喜泉"。据当地阿伯何明介绍,怀乡在明清时期,州尊潘公等官员发现当地山高岭峻,溪水遥远,平时,村民用池塘的水来饮用,时常发病。于是,潘公等人选择了一处开挖清泉,想不到在此挖下去,泉水如甘露,大家非常高兴。但人多泉少,潘等再叩首拱拜,令人深挖并扩大,不久,泉水又大又猛,用之不竭,村民吹呼相庆,被称为"喜泉"。现在,该处因做运动场,已封了泉眼。喜泉是否"甜如果"不得而知。
位于怀乡的官渡头渡船屋已有数百年历史。
位于镇隆的古渡口。
官渡头渡船屋和铁索桥
我们继续翻山越岭,来到信宜东北驿道要津义渡船夫住所渡船屋,它位于怀乡镇中堂村委下寨村的黄华江边。建于清光绪十九年,砖木结构,一厅两房一厢房,约100平方米。该屋龙船脊,阴阳合瓦,青砖为墙,木质大门,花岗石门栏。现已四方开裂,成了危房。据住在旁边的吴老伯介绍,该渡头是当地人及驿道官贾商客东北来往的咽喉,上通罗阳,下接郡城,平时行人很多,抢着搭船过渡,热闹非常,村民及相关贤士商贾,捐钱设此免费义渡,造船造屋,方便了驿路行人,也安慰了辛苦撑渡船工,平时可以在渡船屋休息。官渡头渡,让山川阻隔变成坦途,福祉天下苍生。故此,当地人对此渡船屋充满感情,千方百计保护,当地文化部门也将它作为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还在旁边看到一条跨江仍在使用的铁索桥,长约百米,在大江之上群山之中尤为耀眼。
据介绍,此为当地人捐资所造,平时有专人护理,一日24小时,行人、摩托车仍可安全通行。过去,下游未有建造大桥时,此铁索桥成了南北交通主要通道之一。骄阳之下,古驿道和铁索桥互相守望,在群山秀水之中诉说着往昔,成了当地著名一景。
贵子源于榕树救子的传说
又翻过几座大山,我们沿驿道过了贵子涵口太保庙,终于来到贵子圩头,在一棵高大挺拔的古榕树下,我们再次被美丽的传说绊住了脚步。这棵古榕,高约50米,要约十个人才能环抱,覆盖面积约700平方米。当地人也说不出它有多大年纪,有的说几百年,有的说上千年。这棵榕树很奇特,会脱树皮,像桉树一样,当地人对此也说不出所以然。
同行的信宜党史地志办领导也说不清。
附近一婆婆说,贵子镇之所以叫"贵子",就源于此棵榕树救人。相传古时候,一男孩不慎失足跌下上游的涵口河,从上游挣扎着随水流下,无法上岸,被大水冲到贵子圩边的的贵子河时,眼看就要浸死,恰逢圩边的这棵古榕伸展的枝叉到河中央,像一双大手拦住了男孩,男孩抓住榕树的手爬上岸,得以活命。榕树救子、福子、荫庇后世的故事也越传越神。
古驿道上的茶亭,建于明朝,曾经重修过。
古庙内的壁画富有特色。
文/茂名晚报记者 黄楚凡
图/茂名晚报记者 黎雄 值得一看哪 路过 路过 路过 路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