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出土一面南朝冼夫人时期铜鼓
2月26日,高州市大井镇清垌村委会大座山村在一施工现场,挖掘出一面古代铜鼓,经考证,这是南朝冼夫人时期的铜鼓。目前,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该铜鼓已收归高州市博物馆保存。该面铜鼓的出土,为研究当时高州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冼夫人文化增添了新的物证,是一次重要的考古发现。
这面铜鼓出土于大井镇清垌村委会大座山村,现场是高州供电局大井供电所抗台风加固工程工地,当时工人正在挖掘用于埋设塔架的基础,在大约3米深处发现此鼓。
当地派出所民警听到有人议论疑似挖出文物,非常重视,马上向镇委、镇政府报告,大井镇委、镇政府领导接报后高度重视,安排专门人员跟进处理,并将情况报告该市文广新局。高州市博物馆得知消息后,立即与文广新局执法人员一起赶赴大井镇进行调查了解并开展征集工作。
在大井变电站,记者见到了这面铜鼓,铜鼓高43厘米、面径76.5厘米,鼓面边沿立四蛙,中心是太阳芒纹,通体饰有云雷纹,鼓胸有两对绳纹环耳。据考古专家介绍,这是一面典型北流型铜鼓。北流型铜鼓一般认为属于东汉至隋唐南方少数民族器物,用于战争、音乐、祭祀等,一般只是部落首领才可拥有和使用,所以又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这个时期活跃在粤西南地区的是俚人,他们的杰出代表正是享誉岭南的巾帼英雄冼夫人。高凉是冼夫人故里和政治、军事活动中心,高州从唐僖宗年间便开始出土铜鼓,此后的宋、明、清均陆续有铜鼓出土,新中国成立以来更先后出土20多面,绝大多数是北流型,这种状况说明高州铜鼓极有可能与冼夫人家族有关。据了解,大井清垌村委会早在前几年配合洛湛铁路建设开展的考古调查中,就曾发现南朝时期的文物点,此次铜鼓的出土更是古代俚人文化的有力证据,可谓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
文/图 通讯员 陈冬青 茂名日报记者 刘美华
铜鼓 铜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