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次陷裁员风波 滴滴进入合并后“微妙时刻”
本报记者 杨清清 北京报道
导读
专家称,既然要上市,就不可能不考虑财务报表、公司利润。人员通常是互联网公司的成本大头,因此人员优化也就成为滴滴上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不到一年时间,接连三次陷入“被裁员”风波。如果有一个“年度最易‘被裁员’互联网企业”榜单,近来的滴滴出行将榜上居前。
这也难怪连滴滴出行营销副总裁李敏都不淡定了。1月5日,围绕近日“滴滴将进行成立以来最大规模裁员、减员,涉及半数员工”的传闻,李敏亲自辟谣称这“纯属无稽之谈”,并放话表示“要再不信,等我们这个月开年会时,邀请你们(传言者)多带点人来亲自数数”。
尽管滴滴再次对传闻予以坚决否认,但其频陷“裁员传言”已成不争的事实。而这样频频流出的裁员消息,也不失为当前境况之下滴滴面临转型的一个信号——无论这个信号是外界所认定、所强加的,还是滴滴内部迟早将面对的“自我新陈代谢”。无论如何,滴滴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滴滴,它需要进化,也正在进化。
这一次“进化”的起点,可以定格在2016年8月,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的那一刻。事实上,也正是合并之后的大半年来,“滴滴裁员”的传闻开始闪闪烁烁地反复出现。
“滴滴频频被曝裁员,源于近来滴滴优步合并导致人员冗余、政策环境变化、滴滴内部业务调整及资本驱动等因素,这些必将形成一定的人员流动。”赛迪顾问互联网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顾文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但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人员流动对于滴滴自身而言,是一个正向的、自循环的过程。”
再陷裁员风波
1月5日,有消息称,滴滴出行可能正在进行成立4年多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员。甚至有知情人士透露称,滴滴各个业务线加起来将有一半的员工被“优化”离职。按照滴滴此前公开的数据,目前其各事业部加起来有6000多人。
一位即将离职的滴滴员工表示,上周他与其他几个同事已被部门负责人约谈,并被暗示由于公司结构优化,需要重新寻找工作。该员工称,被“优化”的大多是今年中旬入职、即将满6个月试用期的员工。同时,该员工称,10月初公司系统内还有8000多人,现在已减少了将近2000人。
对此,滴滴方面予以否认并称其“无稽之谈”。李敏直言,滴滴与优步合并之后,截至目前员工总数为6800人,“不知道内部员工说的8000多人的数目是怎么冒出来的”。此外,李敏强调,任何一家公司都有正常的人员调整与员工离职,每个月也有员工由于绩效或规范等原因离开滴滴,“但都是少量的”,滴滴的做法与一般的互联网企业通行做法无异。
从2015年开始,滴滴已多次被传出裁员消息。2016年初,滴滴出行被传将停止招聘;2016年8月,有内部员工表示滴滴将进行裁员;11月,则有传言称滴滴快车业务线下团队将裁员。
对于以上消息,滴滴大多予以否认,称其为“无稽之谈”。部分未掀起过大波澜的传言,滴滴则不予回应。
可以明显看出的规律是,滴滴裁员的消息基本契合行业整合、监管新政推进的时间点。但一个不易察觉的现象是,如果将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作为“分水岭”,滴滴被传裁员的频率正在加速。
“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之后,人力优化在大部分人的预料之中。两者的合并存在人员重叠,优化或说裁员是一个必然结果。”顾文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再加上滴滴已形成垄断地位,网约车新政地方细则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相继颁布,由此造成订单量减少、司机数量减少,经过快速扩张期的相关业务的调整是必然的。”
业内观察人士喻拓同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快车业务目前是滴滴的核心业务之一。“网约车新政的地方细则出台,使得该业务线在预期上受到打击,合并优步之后,快车业务的竞争基本结束,扩张时期临时招募的运营团队自然需要调整。”
滴滴的微妙时刻
滴滴“被裁员”背后端倪不难窥探:如今的共享出行行业已抵达一个微妙时刻。
快的、滴滴的合并,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因为局内玩家还有优步中国这个“大块头”;《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并不意味着监管之锤的“定音”,因为还有征求意见的空间所在。彼时的滴滴还需要更多的员工以支撑更多的业务量,滴滴还需要继续“攻城掠地”。
而现在,行业整合基本完成,滴滴成为寡头;大多数地方的网约车细则已落地或正在落地,共享出行行业似乎已“尘埃落定”。这也无怪乎外界频繁预期滴滴将启动转型——首当其冲便是人员调整。
事实上,相较于“分水岭”之前的传闻而言,如今滴滴的“被裁员”,确实更加强烈地打上了“转型”的标签。“滴滴快车业务的竞争结束后,需要开拓新的业务线,需要进行战略调整,进行所谓的人员优化。”顾文彬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
此外,顾文彬指出,考虑到滴滴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催熟的企业,高速发展背后,资本推手也要考虑回报。“上市、IPO是滴滴发展的必然结果。既然要上市,就不可能不考虑财务报表、公司利润。人员通常是互联网公司的成本大头,因此人员控制也就成为滴滴上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顾文彬看来,滴滴未来需要向国际化、融合化、智能化发展,方才能够真正自我成就。而“这背后最大的风险是资本风险。”因此,当前的滴滴,也正在经历一个微妙时刻。在这样的时刻里,人员结构优化调整是滴滴正向的、自循环的过程。 太棒了! 呵呵,明白了 加油啊!!!!顶哦!!!!! 楼主,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