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梦想的狐狸 发表于 2016-12-17 10:46

李新彬:互联网金融是多中心而不是去中心|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公司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网络融资中心总经理李新彬
  新浪财经讯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16年12月15-16日在上海举行,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公司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网络融资中心总经理李新彬出席并发言。其表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是融合而不是替代,其次,互联网推动是泛金融不是去中心,最后,网络融资网贷融资发展趋势基本殊途同归,都会走上标准化、常理化,银行互联网如此。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李新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在这个论坛就互联网金融和大家做交流。前几年见证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惊人力量,在目前也看到,我们期盼着互联网金融灿烂的明天。下面我想结合上一轮谈的互联网金融实践谈谈互联网金融未来的方面。主要三部分,传统金融和互联网新金融的关系,大家都知道,互联网金融说起来是一个涵盖范围非常广的领域,涵盖结算,财富和管理,网络融资的范畴,互联网企业在向金融渗透基本由基础金融向核心燃烧的过程,支付端到资金端到融资端,与此同时作为传统力量商业银行,也在积极拥抱互联网,基础设备到移动互联网,从渠道到融资,从技术应用到设备革新。
  关于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我们笼统的理解很难的,融资等等领域都是不同的方式,我们社会上尤其是两个数据的比较,在这里我想澄清两个观点。
  第一个两者融合而不是替代。为什么这么讲?融资特殊本质是风险的属性,互联网与金融,互联网金融,金融互联网,没太大意义,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受到传统金融行业革新金融服务的内涵,两者融合大势所趋,势不可当,有人推断互联网金融构建没有银行的世界,但是这一切的假设前提是银行对互联网天然的排斥,但这个不是事实。银行业是电子化、信息行业应用最早的企业。近期国内各家银行通过互联网+进行信贷转型。
  第二,互联网推动是泛金融不是去中心,至少在未来今后的一阶段是如此。互联网真的去中心,有支付结算财富管理不同,互联网的介入至少一段时期内是融资领域呈现多中心或泛中心,我们目前的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或者是自身或借助第三方包括融资,信息、资金风控的,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都有并行的存在土壤,不同细分领域中发挥作用功能,在融资为核心的领域中,我觉得各有所长,互相补充完善。
  第二从网络融资网贷融资发展趋势基本殊途同归,都会走上标准化、常理化,银行互联网如此。对于传统的银行有两个含义,传统融资服务效率的提升,传统的大家都知道,银行来讲特别是在信贷风险管控方面流程致胜,为了安全性牺牲效率,直接参与到银行的融资过程中,增强融资透明度,极大提升服务效率,互联网对于提升信贷方式标准化信贷方式,银行内部信贷流程非常严厉,缺乏互联网信息的情况下,银行在资金过程中所谓的信贷业务都是非标准业务,内部不同人员、分支机构,专业的差异,把握有出入,我们工商银行也在通过互联网的模型对能够标准化的信贷业务形成统一的风控标准提高效益。
  互联网注重客户体验,一直倡导可以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银行是专业化有余,标准化不足,互联网是标准化不足,不是技术导致的,在缺乏投资者教育的环境下,部分的互联网企业将所有投资者不加区分是风险承受能力,那么推荐普惠人群、低收入人群,新的技术,我们也知道它最大的商业价值,但是我们把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新概念炒作之后,无论何种融资都要依靠借贷方的专业,不是理财端的客户自己的,信贷是借方自己的专业,所以在经济这个不能完全靠体验致胜。特别是在互联网行业的融资风险持续暴露,风险持续增加。商业模式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实力谁都难以笑到最后。整个国内,不管银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都在经受考验。我强调稳健经营是互联网商业的前提。
  第二个层面是互联网提升各客户的利润性。达不到条件的,信息不对称,银行看管理、看押金,互联网是信息收集的成本大大下降。我们也能够通过全方位画像对客户风险判断更加精准,打破了传统的信贷模式,建立了准入条件。对于这代业务内部称之为微贷,社会上更多人获取融资,自然提高效率。其中场景化是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未来的重要方向在特定的社交、交易应用,成本更低,信息也更加真实可靠,批量化微贷业务。互联网依托电商运营,商品、运营劳务平台,交易场景,这类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围绕场景开展融资业务,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型升级。
  原来纯粹是资金交易平台,我们也了解在常理化进行探索和转型。与此同时银行的融资模式围绕场景进行重塑。我们自建电商平台,与第三方服务核心对接,从银行而言是标准化与场景化的融合,尽管需求端有场景个性化差异,可以高度的数字化、模型化、智能化,本质上标准化。银行未来发展方向由专业化向标准化靠拢,互联网在融资领域中向标准化向制度的专业化靠拢,融资模式上向这个方向走。
  第三个大数据生态的想法。大家都知道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中有重要使命。大数据本质应用实际在我们目前国内信用环境之下解决一个征信问题。我们现在一方面对各种大数据包裹,另一方面被数据割裂状态击败。真正通过大数据的道路比较长。银行内部有众多金融数据,电商平台有交易数据,政府相关部门掌握很多社会管理数据,这些数据很多资金都无法实现大范围的互融共通。互联网金融企业都在自建自金融体系,我想说如果是按行业属性、商业模式纬度自发形成所谓的细分市场,所谓的自金融生态才是完整、有效的,如果说完全为了融资构建场景,那么实践中也很难,收集信息更加碎片化,收集的量很有限。现在看到互联网巨头包括银行也在构建场景,效果不是很好。
  我想数据比较开放共享,要更为立体,否则数据价值黯然失色, 互联网支付,创立了二维码,如果商业化是事业上最富有的人,他和相关的微软相关公司开发了互联网标准化协议推向社会,我想我们数据无论是银行、政府和相关的电商平台,我们只有开放的历史,才能以征信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生态,时间关系讲这么多,包容平等共享是互联网时代的主旋律,传统银行业还是新兴互联网,金融普惠中有所助力,共同帮助转型。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新彬:互联网金融是多中心而不是去中心|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