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傅 发表于 2016-12-8 10:29

海闻谈中国如何建设贸易强国|中国经济学年会|经济|改革

图为海闻教授接受专访
  新浪财经讯 12月3日至4日,由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处和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主办、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和张培刚发展研究院承办、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协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将在武汉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百余所高校经济学科负责人和经济学者共700余人将在两天里通过演讲、论坛等形式聚焦经济学学术前沿,剖析经济学热点问题,为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经济学年会会长、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教授就中国如何建设“贸易强国”等问题接受了年会记者专访。
  “贸易大国”与“贸易强国”区别在哪?
  问: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中国建设贸易强国这个议题也一直吸引着政要和专家学者们的关注。您认为“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有何区别?
  海闻:简单来讲,“贸易大国”较强调数量大,“贸易强国”意味出口产品质量好、产品附加值高。产品质量又包括科技含量,还包括品牌。例如LV包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较强的技术,而是品牌,很多欧洲的产品都是如此,既有技术又有品牌。
  因此,“大国”与“强国”的区别在“量”和“质”的区别。需要澄清的是,“贸易强国”并不等于贸易顺差,甚至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顺差会逐渐减小,许多发达国家是贸易强国,但其经常项目是逆差的,二者不等同。
  中国贸易“大而不强”的原因是什么?
  记者:较多政要和学者认为我国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环节,技术含量不高,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您认为原因是什么?有可能是我国工业化初期以加工贸易嵌入全球分工吗?
  海闻:“大而不强”的现象,本身是历史发展阶段性的过程。首先,从发展阶段而言,中国不可能一下子成为贸易强国。一个国家从贸易刚刚起步到与发达国家竞争,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国家在30年内,从无贸易国成为像欧美那样具有技术和品牌竞争力的国家,这是不现实的。并不是说之前的加工贸易战略是错,因为在当时的发展阶段和经济环境,只能选择这种发展和开放战略,这是我们发挥比较优势的现实渠道。
  记者:“大而不强”的表现之一是产品技术含量不够,那么导致我国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海闻:首先,科技含量不高、原创性不足的根源在产业结构。我们的制造业本身发展没有达到需要高的科技含量和原创性的水平,贸易问题实际上是产业发展问题。再往后退一步,产业结构问题除了是我国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之外,没有及时转型升级是另一个原因。我们应当提前至少十年考虑转型的问题,就如接力赛一样,两位选手要提前准备才能实现顺利交接。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从时间上来说略晚了,过去十年我们主要是发展房地产,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没有及时跟上。
  其次,缺乏大而强的企业,是我国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的另一个问题。技术创新、研发等需要规模经济,企业规模不够时研发无利可图。中国的企业大多是小而全,缺少很强的制造业大集团。而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规模大、专业性强,比如美国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形成了垄断、大型的飞机制造企业,制药行业也在不断兼并以获得规模经济。以汽车产业为例,我国有130多家汽车厂,而美国只有三家汽车公司,通用每年几十亿美元做研发,而我们的汽车公司连60亿美元的产值都不到。因此,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是实现研发的必要条件。
  记者:为什么我国制造企业又没有规模?
  海闻:既有历史的问题,又有制度的问题。制度问题就是说,不是市场在决定产业规模,而是各地政府决定。还是以汽车行业为例,全国各个省市都有汽车厂,有的汽车厂一年就生产几万辆车而已,那为什么这种企业可以存在呢?那就是地方保护,地方政府对经济的非经济干预。除此我认为跟地方政府的税收有关系,50%-70%的地方税收来自于生产领域,那么地方政府就需要招商引资、办企业和保护本地企业,否则其税收就失去了。而美国的税收主要是财产税和销售税,那么它就不会去干预企业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就完全由市场决定,企业的产生、兼并和重组就没有制度障碍。
  那么将逻辑理顺,就是由于体制和税收制度,使得地方政府加强对本地企业的保护,本地保护导致制造业企业小而全,制造业企业规模过小导致不能产生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规模经济,没有研发和创新企业的竞争力无法提升,企业竞争力低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就差。这是一部分问题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在服务业上。
  记者:服务业会对“贸易强国”建设产生哪些影响?
  海闻:产品的设计营销以及金融服务对制造业是非常重要的。以营销为例,较多的产品不完全是技术问题,比如说LV包、NIKE鞋,这种产品的竞争力就体现在品牌上,品牌建设属于服务业领域。因此,提高中国产品的出口附加值,不仅要在技术上提高,还在要设计、营销、品牌建设上下功夫,也就是微笑曲线的前端和后端都得提升。
  如何建成“贸易强国”?
  记者:您对原因的分析很严谨和精准,那么应该如何建成贸易强国?
  海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建成“贸易强国”,有几个地方需要努力:第一,是体制制度改革。包括财政税收改革,改变地方政府行为;简政放权,地方政府少干预经济运行;允许制造业的兼并重组。第二,促进和支持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改革开放对贸易非常重要,国内总体对服务业的发展还不够重视。服务业的内容是丰富的,包括法律、金融、咨询,这些方面对制造业发展和国际贸易很重要。第三,就是教育、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既要有技术人才,还要有服务业人才,尤其是高端服务业人才。
  出口低迷困境如何破解?
  记者:我国贸易除了质量不高的问题,目前数量增长也陷入低迷,应当如何去理解?
  海闻:这与我们所处的经济周期有关,中国处于转型期,老的产品竞争力丧失,而新产品竞争力尚未形成,但这不是一个长期问题。成本增加太快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有制度原因在其中,包括劳动法、城市房价土地价格快速上涨。另外,世界经济环境也是出口低迷的原因,08年的危机尚未完全过去。第三,前段时间人民币升值较快,近期人民币开始贬值,贬一贬之后贸易状况会好一点。
  记者:也就是说目前出口只是处于“阵痛期”,这个“阵痛期”怎样才能度过?
  海闻:第一,取决于国内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服务业的改革开放。第二,还取决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
  记者:我国企业目前大规模的“走出去”对贸易会不会有促进的作用?
  海闻:有替代有促进,取决于“走出去”的类型。如果走出去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会替代我们的出口;另外,如果对外投资与我们的产业是互补的,处于国内产业的前端或者后端,也可能是互补作用。
  (通讯员 毛海欧 殷锦炎)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闻谈中国如何建设贸易强国|中国经济学年会|经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