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流泪的鱼 发表于 2016-12-7 10:30

李凯:东北需要服从于区域振兴目标的产业政策|中国改革论坛|结构性改革|供给侧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2016中国改革论坛”于12月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出席并演讲。他认为,东北产业结构调整还需要一个产业政策来指导,一个明确的产业政策,2003年的11号文件中有关的产业政策是国家视角,并不是东北振兴的视角,要有一个区域政策下的产业政策,服从于区域振兴的目标,而不是产业政策下的区域政策。
  以下为演讲实录:
  很荣幸有机会向在座的老领导和现领导汇报情况。东北问题我在这里概括为一个产业结构,实际上也是一个供给侧管理问题,长期的供给侧管理的问题,是和短期的“去产能”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目标是一致的。今天把这个问题汇报一下。
  东北的形势问题,怎么看,是不是一团漆黑,能不能振兴起来。二是东北振兴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主要是供给侧的基本问题。着重讲一下产业结构问题及几点重要思考。
  怎么看东北问题,首先看它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些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但也要看到它具备一定的振兴基础。为什么2003年开始就搞东北振兴,为什么到现在还在振兴?我们认为东北一直从改革开放之后,一直处在体制机制变动改革的这样一个时期,一直处于追赶,体制机制一直困扰它,一直处于追赶型的发展,追赶东南亚地区的发展。
  我们分成这样来看,2003年之前,振兴之前的阵痛期,改革开放的阵痛期,2003年到前一段时期算是恢复的振兴时期,现在是全面的振兴时期。如果从恢复的角度来看,追赶的态势来看,东北现在跟自己比还是有很大的成绩,振兴还是有基础的,还是可以依靠它自有的力量,加上中央给的政策,能够振兴起来。下面我列了一些基本情况(图),我们从几个方面评价,时间关系就不说了,比如经济总量。实际经济增长尽管有水分,但和全国的趋势是差不多的,但它也有问题,包括三次产业结构,和全国降了半年,服务业达到工业的水平,东北老工业基地来看,延迟三年这是可以理解的。包括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也做了一些工作。
  (图)短期来看,为什么这样一个基础,还有问题?现在这个形势,短期2013年之后到现在的一些问题,断崖式的下跌,是增长乏力后劲不足。这是几个地区相比较,比如财政收入这是属于断崖式下跌,所以断崖式下跌基本上是指两个指标,增长乏力,像GDP增长率还有一些其他的指标出现一些增长乏力的态势。
  个人认为,短期现在来看,看的乐观一点,东北现在的情况在分化,另外有触底反弹的迹象,前一段时间记者问,辽宁的经济前三季度是负0.2,为什么还说东北有触底的迹象?迹象在什么地方?辽宁的问题,比如现在是东三省在分化,吉林是较好,黑龙江在触底反弹,明显的,辽宁看数据还是在往下走。辽宁现在是三个现象交织在一起,一个是政治上的问题,一个是经济上的问题,还有一个是统计经济水分的问题。
  现在的数据是不能反映实际的经济形势的,现在迹象包括用的量转成正,企业利润为在为正,若干行业出现了新的增长等等一些现象,说明它已经有触底反弹。我认为东北长期的形势更值得关注,短期内如果两三年之内解决了恢复问题,但是长期的东北形势、东北的改革一定还要深入下去,不能因为短期出现缓解就忽略了长期问题。
  (图)全国6个地区经济分量的比重来看,东北地区全国经济分量78年是占GDP的13%,2015年占了8.43%,红线在缓慢、顽强的往下下,并且不受阻拦,这个现象是长期的现象,这个现象非常值得深思,这个现象的背后一定有更深刻的长期的问题。振兴以来东北地区比重在全国的位置逐步下降。包括我们的政策、我们的努力在这条线上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作用来,这个线是很值得深思的,背后一定有根本的原因。供大家参考。
  像第二个问题,东北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中央7号文件讲,归根到底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一个产业结构性的问题,怎么理解这个事情?
  列为五个方面,我们认为东北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尤其是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的,这些问题有的是我们认为体制机制这五个方面,没有解决,所以它一直在形势好的时候隐藏在后面,现在经济的危机暴露了这些潜在的危机,如果不解决,东北振兴不会出现新的局面,如果出现新的局面一定要在这五个方面出现大的转变,形成一个新的局面。
  一是增长方式的问题,以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去转变,怎么更均衡一点。二是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这个问题从技术角度来看是最核心的问题。三是市场主体问题,新的市场主体培育的问题,这几年一直没有培育起来,现在包括东北的民营企业也受国企的行为模式的影响,这是一个问题。四是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开放和产业发展和民营企业发展结合不利的问题。五是政府自身的治理效力的问题,和带来其他的营商环境差的问题,这几个问题交织在一起,像产业结构的问题,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民营经济很难进去,如果不调整产业结构或者是这个产业结构一直是瞄着重化工业加强方面,民营经济很难发展起来,现在发展民营经济也大多数是为重化工业经济服务的。包括开放程度低,后面会说到。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东北的长期发展的障碍问题。
  后面有一些数据,大家可以看一下,东北的投资问题。东北的投资率,2003年的时候是32%,GDP里面投资占比的比重。到了2013年上升到65%,全国都在上涨,东北比全国上涨还要高很多。全国是40%,东北是65%。类似这样的一些情况。产业结构的问题一会儿再说。总体来看,东北产业结构偏离了,像上午有人讲,全国产业结构的浪潮式的变化,东北没有跟上那个浪潮。还有对外开放,左面这个是一个贸易依存度,下面是东北的,上面全国的,上面的是外资依存度,下面是三个线是东北的,辽宁是中间的,东北水平比全国的要差很多。东北一直存在这些基本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概括一下,我们叫做偏离现象,这里面主要是以工业结构,认为三次产业结构很重要,但是工业结构是东北最重要的病症,重化工业为主的结构究竟调整方案是什么,这里面看看严重到什么程度。我们发现,它和全国的那样一个产业结构相比,尤其和南方的先进地区相比,偏离很多,相当于东北的产业结构走了一个偏道,过去练武功要找偏门,偏门有一定的增长潜力,也不是没有,这几年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潜力有限,不像正道,道走的越走越宽,不像东北有点像到头的情况。
  这是按照全国的产业支柱产业来看的,看东北的结构和南方的结构比,上面的一共举了8个产业,按规模产业来比的,第一个是计算机通讯和电子设备等等,我们看这里面有多大呢?第一个计算机通讯和电子设备,东北的GDP在全国是8.4%,现在是8.5%的样子,在全国的第一大产业里面,东北占了多大的份额呢?(图)1.19%,看这个数我们感觉到非常遗憾,这个产业大家看是什么性质,计算机通讯、电子设备,90年代兴起的新的支柱性产业,按现在来看也不是新的,上午重庆也讲了,是靠这个产业发展起来的,东北在这样一个新兴产业里面占了1.19%,很小很小,远远低于自己应该占的份额,它占的份额大的地方再看,基本上都是重工业,都是老行业,或者是重化工业,唯一好的是汽车稍好一些。
  电器,一个是家庭电器,一个是工业电器,东北的电器里面是工业用电的电器,广东的电器是指家电的那种,也是不一样的。有什么特点呢?比如广东第一个大行业占了31%。我们看东北在全国的产业结构转移,形成新的产业当中被落下来了,现在仍然是以重化工业为主,从大的消费品行业很少,这是现在它现在的问题。后面还有一系列的数据。包括新兴投资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这里面也能看出来不一样,包括外资投资结构,外商投资,原来产业结构有一些纠正,但是也受它的影响,东北的外商投资结构跟南方不一样,也有一些偏重。
  第四个问题,东北的产业结构怎么调整。实际上我认为东北还需要一个产业政策来指导,一个明确的产业政策,不管是张维迎林毅夫怎么说,还是离不开政策的适当干预。什么是支撑东北全面振兴的产业政策?这里面2003年的11号文件,里面的文件跟产业有关的政策,对煤炭的要求,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石油化工钢铁都有,现在这些都是“去产能”的一些。东北这样的一个结构在2003年之后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跟当时的投资政策是有关系的。大连的石化很多是2003年之后,2005、2006年建起来的。
  现在来看怎么思考这个产业政策?2003年的时候,那个时候要求东北要建成装备制造业基地、建成工业原材料基地、建成农业基地,我认为那些是国家视角,现在有一些我认为不正确的看法,把国家产业格局的这样一个看法和视角当成东北振兴的产业政策,这是不全面的。基于国家的全面布局,国家安全、信息技术等等会要求各地区做一些事情,也要考虑,但不是一个振兴的全部,一个地方振兴必须先找一些大产业支撑它。
  还有一个比较优势的视角,很多理论界的人士说,东北原来这个优势你接着干,提高效率就可以了,这也有失偏颇,你那样一个视角会导致你跳不出这个怪圈,今年是这个优势,明年也是这个优势,什么时候跳出来形成新的格局?这也值得大家思考,这里面我有一些思考,但不全面。
  我考虑,这是一个区域政策下的产业政策,服从于区域振兴的目标,而不是产业政策下的区域政策,这个话听起来有点绕口。有这么几个思考:一是高度重视产业结构的长期效应。一定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东北振兴长期效应,要出现一个新的产业结构局面。目标大体是这么提,东北产业结构,这里面主要讲的是工业结构,有所侧重相对均衡,把这样一个目标当成产业构建的一个目标,还是重化工业、工业产品为特色,要兼顾轻工业和消费工业,这个有所侧重,尤其是消费工业,这次产能过剩很多得是工业品产能过剩,这是一个问题。
  第三个考虑,依据市场需求来选择主导产业,不能完全倚靠过去的优势产业决策,要着力在市场规模巨大的下游消费品生产的产业中找到突破口,尤其是要依托重工业发展消费品工业,这跟习主席在黑龙江讲的“几头几尾”的思路也比较接近。是不是可以考虑东北振兴当中,东北产业政策要去支持轻工制造业、支持消费制造业,叫重返轻工制造、重返消费品制造。找到新的支撑。
  第四个考虑,依靠增量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外资,民营企业发展和结构改革结合起来,这样形成一个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最后一个考虑,超出前面的考虑,东北的问题,我看不单单是东北问题,说明市场体系建设当中还存在短板,还有系统性的倒退的风险,东北问题也是全局问题,不从根本上改革,东北现象也会发生在其他地方,这里面要突出改革对东北振兴的根本性带动作用,比如上午讲的城市化建设等等那样的问题,深刻的那些重大的体制,能不能把那些当成东北振兴的试验区,中国重大体制改革的试验区,深层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区,结构调整新型发展模式示范区等等,再结合其他的工作,给东北振兴找到一条突破之路。现在7号文件下来之后,62号文件14条,拿发改委的话来说,现有的政策能给东北的都给了,包括没有想起来的,在那个文件里面都留了缺口,但是我们感觉有点缺乏最深刻的那种变革,就是像当时广东、上海开放那样,现在政策很多,但是缺乏根本的东西。
  我就汇报到这里面,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批评。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凯:东北需要服从于区域振兴目标的产业政策|中国改革论坛|结构性改革|供给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