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小马哥 发表于 2016-12-1 08:24

访韶关古韵 曹角湾民俗庆典“扛阿公”已传承200多年(图)

原标题:耕读传家古风犹存

村中古老的碉楼。
作为始创于清初的邓姓客家古村落,韶关市曲江区曹角湾村如今已经是一个2000多人口的现代化新农村。现代文明尽管带来了村庄物质条件的飞速发展,却也没有抹去“耕读传家、古风犹存”的宝贵传统。已传承200多年粤北民俗瑰宝——“扛阿公”,更让曹角湾成为民俗学者和游客所瞩目的焦点。
每年一度万人空巷“扛阿公”
据当地文化部门介绍,曹角湾的村庄特色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作为物质文化,它的村庄建筑是粤北客家地区村庄的典型之一。“村落选址上坚持了粤北客家地区‘靠山、近水、向阳’基本原则,故其村落因形就势,山环水绕,山水交融,环境宜人。它沿袭了粤北客家地区村落多以祖祠为中心(轴)对称布局,祠堂建筑竭全族财力物力,用材讲究,装饰精美。最后它还传承客家人‘耕读为本’的文化传统,教育建筑在村落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文化遗产上,曹角湾完好地传承了200多年历史的民俗庆典“扛阿公”,这是粤北客家人独特的民俗活动。“扛阿公”最早起源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由当时的邓万盛公创建,每年农历六月初一举行,早年为期六天,后在清末民初改为四天。流传至今,“扛阿公”民俗活动已有240多年的历史。在民国抗战年间,“扛阿公”活动因为战乱被打断。2012年,在当地村民的倡议下,一度濒临失传的“扛阿公”民俗才得以恢复。2015年6月,“扛阿公”被正式列入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显赫物证记载山村辉煌历史
漫步小村,处处可见当年显赫物证。其中最令人称奇的是邓氏书房,大门的横梁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正中间是一本古代书简的模型,上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几个大字。书房前方的空地被村民挖成鱼塘,碧绿池塘中突起一座雕花石盆,据称是古石马槽。在古代,没有达官贵人,不是朝廷驰马的信使常到的之处,是不会有这种东西的。而村中祠堂门楣上“荷天驰赠”的横匾,就是佐证。
私塾旁边耸立着一座古老的碉楼,村中老人说,这座巨楼为清代村民躲避战乱,“费金万两”,历时7年建造而成,为4层石木混合结构,总共有52间房。村中《石楼记》记载:“兵荒马乱之年,盗攻而不入,匪侵而不成,百万家财,藏于楼内,四邻惊慌无匿,独吾村安然处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木料腐烂变质,村人拆除了炮楼的木建部分。光木料就装了足足10卡车。据考证,碉楼建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于1803年竣工,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释迦 发表于 2016-12-1 08:26

回个帖子支持一下!";

猴赛雷 发表于 2016-12-1 08:39

不错,不错

会唱歌的牛 发表于 2016-12-1 08:44

要了好东西要留名啊!!!

香蕉 发表于 2016-12-1 08:49

回个帖子支持一下!

超凡猪猪侠 发表于 2016-12-1 08:52

加油啊!!!!顶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访韶关古韵 曹角湾民俗庆典“扛阿公”已传承200多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