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这篇党报文章透露的选人用人新动向很重要
原标题:【解局】这篇党报文章透露的选人用人新动向,很重要
今天的人民日报理论版,有一篇重磅文章:《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署名“陈希”,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此文属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系列。此前发过此种署名文章的,有刘云山、王岐山、刘奇葆、李建国、孟建柱、赵乐际、栗战书等。
兹文重要,因其话题事关“选人用人导向”,对中共选人用人理念、本届中央“选人用人”思路进行了系统性把握。可以说,文章署的虽然是陈希名字,其精神却是中央的。要理解中国的政治,就不得不懂中共的用人逻辑。
原文近5000字,岛叔为你读出精要。
纠偏
该文分5小节。其中非常重要的精髓之一,在于“纠偏”。
既是“纠偏”,就有靶子,有标准、导向,就要划清底线、标出红线、厘清责任。毋庸讳言,在选人用人、为官做事方面,有些地方在过去多年,确有一些问题,甚至是极其严重的问题。
陈希列举了一些“不正之风和种种偏向”。
比如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从近年来巡视以及查处的一些大案要案看,不少都涉及这方面的问题”。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和辽宁拉票贿选案,更是“经典案例”。
又如“带病提拔”。“凡出现’带病提拔’、突击提拔、违规破格提拔等问题,都要对选拔任用过程进行倒查,一查到底、问责到人。”
此外,还要纠正“四唯”——“唯票、唯分、唯生产总值、唯年龄取人”等偏向。过去,有些地方出现了一批“老好人官”、“考试官”,有的信奉“光栽花不栽刺”的“官场哲学”,庸庸碌碌得票却不低,能干却有些脾气的,反倒没他升得快;有的特别善于考试,但治理一个地方,哪像考试那样简单。有的地方,GDP光鲜,但后遗症很大,环境、社会、法治问题层出不穷。
反对“四唯”,不是说票、分、生产总值、年龄不需要考虑,而是不会成为单一考虑因素。
当前正是地方领导班子换届契机,此文显然很有针对性。“任人唯亲、搞亲亲疏疏,封官许愿、跑风漏气、收买人心,个人为干部提拔任用打招呼、递条子,向党伸手要职务、要名誉、要待遇,干预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和不属于自己分管领域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凡此种种,都是不能碰的。
担当
有破有立。划出不能碰的底线,也要立起“应该怎么办”的标准与导向。
中共用人标准,其实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十八大以来,习总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等要求。
习近平特别重视的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同样,担当精神也很重要:“领导干部不担当,就是对党的不忠诚”。
没理想,就难免同流合污;没担当,就不敢坚持原则、不敢锐意改革。因此,“必须强化敢于担当的好干部标准,格外关注那些作风正派、勇于任事、锐意进取的干部,把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及时用起来,并在工作中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激励更多的干部勇挑重担、奋发有为。”
经过反腐,打掉已经触碰党纪国法的干部之后,更重要的工作,就是去除“庸官”,提拔和激励有为的干部。
事业
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说,“选用干部要坚持事业为上”。作为中组部常务副部长,陈希对此应当深有体会。
“以事业为上”,以谁的事业为上?当然是党和人民的事业。现实中呢?“一些地方和单位选人用人往往忽视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
比如,“不是看谁优秀、谁合适,而是看谁资历深、轮到谁”;“个别的甚至不顾一个地方的发展和老百姓利益,搞论资排辈,把明知不胜任的干部放在重要领导岗位”。
无疑,“这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那么,以事业为上,该如何选用干部?
年龄
陈希重点谈了“年龄”问题——“要坚决防止在干部任职年龄上搞层层递减、’一刀切’。”
根据岛叔这几年的观察,十八大以来,中央的干部任用节奏更为稳健,干部晋升上不唯年龄。60岁的副部被提拔为正部的案例多了起来。
对于年轻干部的配备问题,陈文中说,“选人用人并不意味着提拔任用每个干部都要是年轻的,也不是每个班子都要硬性配备年轻干部,更不是不同层级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很明显,这是对过去“每个班子都要硬性配备年轻干部”、“不同层级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年龄层层递减”等机械化行为的纠偏。
过去还有个常见的用人现象:副局级干部58岁、正处级干部56岁退二线,以此类推。陈希说,“对那些尽职尽责、踏实干事、精力充沛的干部,只要仍在工作年限内,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该使用的要继续使用,该提拔的要大力提拔。”
当然,老中青结合的传统,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中央会一如既往,只是明确要求,“要坚持必要的台阶、递进式培养,加强实践历练和作风养成”。看来,让年轻干部“墩墩苗”,多在基层、艰苦、复杂一线磨炼,会成为培养干部的一个重要手段。
选干部、配班子也要合理。“既要考虑熟悉党政综合管理、善于驾驭全局的复合型领导干部,又要考虑综合素质好、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专业素养的专家型人才”。
坦白讲,有些地方的干部“不会干”,甚至“容易干歪”。比如,搞城市管理的不懂下水道,不懂公共交通,管金融的班子不懂股市楼市汇市,管宣传的班子不懂微信,不懂移动网络传播规律,肯定不行。班子里有个专家型人才,绝对好事。
换句话说,专家型的“技术官僚”,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尤其是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发展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的时代,尤其如此。那些一味用粗放的方式管理的旧官僚,会愈来愈显出不适应的原形。陈希就明确指出,“层级较高的机关领导班子成员中一定要有熟悉本部门核心业务的专家”。
公道
“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他皆枝叶事耳”。选人用人,最重要的是一碗水端平,做到“公道正派”。
不公道正派的现象很明显。陈希列举道,过去,“一些地方和单位在选人用人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任人唯亲和重才轻德、以才蔽德、以绩掩德等现象”,“一些德才平平、投机取巧的人屡屡得到提拔重用”,“一些德才兼备、踏实干事、不跑不要的干部却受到冷落”。
要纠偏,就要“敢于为优秀干部说公道话”,尤其是“在其招致非议、受到委屈时和重要时刻、使用关头,要敢于给他们撑腰壮胆”。
这句话信息量极大。我们知道,有些干部有担当,难免会得罪一些不好好干的;使用干部,尤其关键岗位的,总有其他人不爽,非议一个人,举报一个人太简单了,过去五毛钱买个邮票,现在是5分钟发个微博。一有举报,一有非议,不管真假呢,就不敢用干部,不敢为干部说话,这是不行的。只要他德才兼备,用他符合事业需要,就要给他撑腰,不能当好好先生。
选用干部,谁领导,谁把关?党委(党组)。过去一段时间,“偏”的体现是,“有的简单以票取人、以分取人,有的少数人或个人说了算,使得党管干部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
把关者,一是班子成员,二是主要领导,都有责任。是否公道,看这些人。不公道,也就要追究这些人。
非结语
纵观历代之改革,用人得当则成,用人失察则衰。庸人当道,劣币就必然驱逐良币;同样,政治生态又会对社会、国家的整体风气和生态产生显著影响,形成或良或弊的影响。能否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能否持续地、成建制、成制度地“选贤任能”,显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怎么用?9个大字: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文/久已隐身的东方秋白大侠
编辑/一心想黑秋白却无从下手的公子无忌 不看白不看,看也不白看 感觉好像在哪里看过了,汗~ (*^__^*) 嘻嘻…… 原来这样也可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