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探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 上半年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近一半
原标题:东莞市探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上半年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近一半
分级诊疗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重要举措。记者近日从东莞市社会保险协会获悉,东莞市通过建立医保调控机制、双向转诊机制、绩效评估机制等,探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促使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
据统计,今年1-6月,东莞一级以下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约43%(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约占26%)。东莞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量已占据东莞医疗总量的“半壁江山”。
夯实基层卫生服务网底
近三十年,东莞外来务工人员急剧增加,外地户籍的务工人员和当地户籍的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日益增加。早在2008年7月,东莞就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不分户籍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包括公务员)、城镇居民和农村农民纳入到同一个医疗保险体系中。
东莞市社会保险协会名誉会长梁冰表示,东莞在医保制度建立一开始,就明确“保基本、强基层”的理念,坚持实行分级诊疗,促使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让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做好分级诊疗工作,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需要增强。据介绍,2008年,东莞市政府共安排预算资金5.8亿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启动建设,当年共建成启用37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财政投入运行经费约在2-3亿元,构建了一个规范密实而又有运行保障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同时,东莞市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设服务网络,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管理、中心与站一体化管理。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要增强,人才是关键。据介绍,东莞市以镇街医院划转、公开招聘、择优引进、自身培养等多种方式,吸引和稳定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据卫生部门统计,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人数为6025人。为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东莞市还正着手建设3个大型社区全科医生实训中心,提供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和模拟手段,完善规范化培养流程和标准,全面提升全科医生的综合技能。
发挥医保付费制度作用
分级诊疗如何去落实?对此,梁冰表示,东莞市不断优化分级诊疗的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发挥医保付费制度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提升社区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医疗保障事业与医疗卫生的持续协同发展。
据介绍,东莞市建立医保调控机制:实行社区首诊、逐级转诊的就医结算制度,参保人在指定社区就医点(工作地与居住地不一致的可选定2个)就诊才能享受门诊医疗保障待遇的70%报销(门诊抢救除外),不设起付线和最高封顶线,病情需要的,可转往上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相应下调20%或35%。非病情急需情况下,直接到非定点医疗机构或首诊不在社区的,门诊统筹基金不予支付,利用社保杠杆引导群众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观念。促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城乡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同时,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医院定期交换重点人群相关信息,社区全科医生开具转诊书、检查申请单,转介患者入院治疗;转诊对象从上级医院转回社区卫生服务站时,社区全科医生做好接收、随访、康复指导等承接工作。
为提高分级诊疗积极性,东莞市还建立绩效评估机制,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保证参保人合理基本医疗的基础上,当按人头付费总额有结余时,可从中得到部分偿付金额,用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待遇水平提升和新增医疗设备购置。 想都不想,就支持一下 不错啊! 一个字牛啊! 楼主,支持! 真是天底下好事多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