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阿里张勇:双11销售额1200亿,但数字不能说明一切问题
2016年,天猫双十一销售额达到1207亿元,图为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12日凌晨公布这一数字。新浪科技 甘利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花名“逍遥子”,不愿意听到媒体再用看电商的眼光来看待他和他背后的互联网巨头。11月13日,双十一后的第三天,他马不停蹄奔赴上海,接受新浪科技等媒体的采访。被问到今年的“电商创新“时,直截了当地否认掉了这个概念。
用他的说法,阿里巴巴已经成了数据公司,只不过核心理念是电商,此外还有金融、物流和营销并驾齐驱。
但现实依然很难让人把阿里巴巴和电商断开直接的联系。采访前一天,阿里巴巴公布了天猫双十一的“战绩”:24小时营销额1207亿元,首次破千亿。高挺的数字、6分钟破百亿的疯狂、马云在双十一前关于“新零售”的表态,依旧告诉人们,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里面仍然首屈一指。
或许正因为如此,张勇才会花了两个小时和媒体沟通1200亿这个数字在他和阿里巴巴心目中的地位。这不是一场分享喜讯的战报会,因为话题并不围绕双十一。它的关键词有GDP放缓、消费升级、阿里如何战略转型、一个CEO怎么去管理互联网三极之一。
不过在这两个小时里面,张勇挺轻松的。因为话题里还有反思线下渠道不足的雷军、给腾讯员工大发股份的马化腾和刚刚当选美国总统的特朗普。
以下为专访主要内容:
可能有一天,考量双十一的会是个小数字
问:假如让你现在回到8年前,你觉得还能不能复制出来双十一这样的人造节日?
张勇:毕竟我是经历者,有人说双十一是我创造的,我的观点是,肯定不是我创造的。我只是一个经历者,一个推动者,第一天我做梦都没有想到,8年以后能搞成这样,充其量只能说是抬举一下自己,充其量是妙手偶得,但是它顺应了大时代的需要,顺应了互联网对整个商业影响发展的需要,顺应了生活方式改变的需要,其实就这么回事。
双十一神奇地印证了一点,就是整个生态体系的力量在这一天聚合,因为生态体系其实这个词有点大,但是实际上就是里面多种角色要协同,共同为用户服务。但是这个体系很大的一点,因为里面角色多,利益也多,每个销售服务之间都有商业利益,这个时候把商业利益简化和聚合变得很重要。我总结它的核心就有非常具像的目标,对整个生态体系有一个具像的目标,对社会总动员不需要动员,大家会自我动员的。
如果你要靠一个大脑决定这个该跟这个合作,这个该跟这个合作,这个是决定不下来的,一定是生态体系是自驱力在进行的,这个是市场经济的奇妙之处,所以我想是这是双十一最大的社会价值。这个协同不是用人为干预的方法完成,是自由完成,但是目标是趋同的,角色有分工。
我觉得核心是创新,如果你的问题这样问,会不会有另外一个比双十一更火的节日,我认为为什么不能?这是实话,但是如果按照双十一这样的套路玩我认为很难,需要玩法的重构。如果你没有创新,还是按这个搞法是很难的,所以他们知道,有的时候团队来跟我讲谁谁谁又抄我们了,我说挺好,别人抄说明我们做得好,抄是抄不过我们的。
最难的一点就是要折腾自己,别人没有折腾得了你,你把自己折腾一下,这次很好玩,我们捉猫猫那个活动就是我们自己想的。我跟团队讲,为什么我们不能搞一个?我们有一个猫,天猫就是猫,而且我们有商家,有高德地图,我们所有元素都有,你把它重构一下,把商家的线下能力调动起来,把地图的能力作为基础设施用进去重构一下,搞一个小游戏出来,双十一可能要重构的东西更多。
问:感觉这些都是围绕小白用户来做的,阿里巴巴4亿用户里小白用户的比例是多少?
张勇:应该反过来说,绝大多数用户都是普通用户,这就是我们今天在很多产品体验上着意解决的问题。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你下午去看双十一会场,其实有几种可能性,一种你已经逛了很多次了,你会厌。特别像我们自己,因为你不知道以前点了多少次,而且你设计版面就开始看,看得想吐,但是可能对第一次来的人说,是一个很好的体验。但是,他来了几次以后慢慢就不一样了。
当一个用户群比美国的人口还大的时候,你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要敢于决策。因为这时候很容易被很多标准限制住,总有人会不满意,核心是你愿不愿意让一部分人不满意,或者至少找到让更多人可能满意的东西。但是在用户体验设计上,确实必须要考虑更多小白用户的需求。
那么,发烧友类用户是怎么样的呢?他对整个产品研究得很深,对购物背后的东西很了解。普通用户有很多共同的特征,比如说买大金额商品的时候有畏惧,有一定的迟疑,有畏惧心理。另外,他喜欢买,他对里面怎么走的很多链路是很随机碰到的,他也没想搞清楚,或者想搞清楚也搞不清楚。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绝大多数用户是普通用户,所以产品设计、用户体验不能针对专业用户来设计,必须要针对普通用户来设计。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东西不能求全,你要把一个东西表达得很全就会搞得很复杂。因为你是专家,你老是在研究这个东西,你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你把它搞得很复杂。
搞得很复杂以后,最基本原点的东西反而不足够重视,使得一般的用户根本想不到边边角角的点,但是你去补掉的可能就是1%的可能性,但是99%部分人搞不明白了,这是最大的麻烦,这恰恰是我们在运营这么大一个体量东西的时候,需要关注的事情。就是最终还是要让用户,让普通用户很顺畅。
我们曾经尝试过,同样一个页面,文案也一样,素材也一样,颜色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差别很大。暖色系,特别是对比度比较高的颜色,他的视觉冲击力比较强,它的引导特别比较适合,所以中国的网站跟国外区别很大。
我刚进淘宝的时候我也很怀疑,9年前我问,咱们的页面跟亚马逊、eBay完全不一样,后来被告知这个在2004年、2005年经历过,当时觉得别人好就学习别人的,结果发现不对,中国人喜欢热闹。国外都是好多冷冰冰的酷,甚至黑白色的。你要勾起他的愿望和欲望非常重要。
问:但这也离不开大环境。比方说我们的GDP是在放缓的。双十一会不会有一天像中国今天的GDP一样,更重质而不重量,哪怕是允许它的速度下降呢?
张勇:其实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强调重质不重量,从增速来看,每年增速是降下来的,(双十一销售额)达到900多亿的时候,我就跟团队说,其实再往后达到1000亿以上,对社会资源的调度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大的规模。像这两天我晚上会去一些快递公司仓库,到他们运转中心去看一下,感受一下。但是实际上,(双十一)是对社会资源的大调动,包括这两天有一个热点是高铁上运包裹。
这次(双十一)应该达到了大概6.5亿个包裹,对社会资源的调动力量是很大的。我们一直在致力于不只是追求增速,所以也没有给团队下目标说一定要做多少亿。今天早上我还在说,我们明天下午团队要复盘,必须要复盘。数字不能掩盖一切,数字也不能说明一切问题,不能说达到1200亿就很高兴,如果不到1200亿,只做到1107亿又怎么样?最终,用户的体验和价值才是核心问题。
所以,我们这次在服务、物流上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当然,这几年整个中国零售行业的水平也在提升。这次很多有特色的商家双十一上午都已经卖断货了,这体现了消费的变化。整个双十一更像是过年,而不是去做GDP。可能总会有一天,我们要把数字不在大屏上显示,而是放一个小数字在大屏幕上。但是,媒体还是需要一个简单的数字,虽然现在大家都明白数字不能说明一切,但是所有的市场、媒体都需要一个衡量的标尺,衡量双十一所谓的成功。
这就跟我们内部考核一样,比如,我们现在早就不考虑GMV(商品交易总额)了,我们按年还是会报,但是内部我们早就不考核GMV了。我们考核什么呢?我们考核每天的访问人数、每天的用户访问时长,每天来访的用户中有多少人参与了互动。我们现在内部就这么来做KPI的。
今天核心的问题就是:你怎么建立另外一套评价标准。原来那个标准很简单,一个数字就是一个规模化的标准,但是现在双十一销售额达到1000亿以后,如果从创造一个消费者的节日来看,1000亿背后既是一个运营标准又是一个评价标准,这两个应该是合而为一全方位地反应双十一的情况,比如说互动性怎么样?国际化怎么样?线上线下联动怎么样?对整个社会实体经济产生怎么样的影响?这些应该变成很具像的东西,我想这是我们的考核方向。
我不想讨论电商的问题,我更想讨论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
问:今年双十一用户消费行为有什么变化?
张勇:拿服装来讲,潮牌卖得特别好。商家要有自己的特色,个性的服装,包括原创,今年非常有意思的是,网红在开场的时候非常好,张大奕、钱夫人、雪梨全部是粉丝经济。还有一些是真正潮牌的店,他们规模不是很大,但是比较有特色。他们的群体很明确,就卖得特别好。今年确实出现了很多多元化的倾向,以前是爆品越卖越爆。我们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很有意思的明星单品,但是用户转换得很快,前年坚果卖得特别多,去年是枕头卖得特别好,就是泰国的乳胶枕。我觉得这绝对是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不光是指实物商品,它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升级得连包裹都坐高铁了,消费能不升级吗?但是这里面看到一个巨大的机会。反过来看绝大多数国内的品牌,如果他们不仅改变销售方式、营销方式和互联网结合,同时产品,品牌,如果不年轻化,不个性化,说白了靠搞一个牌子做一点广告,请两个代言人,然后建一个分销渠道把货堆上去的做法是没有持续性的。
如果我把网红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话,她自己就是品牌,她直面他的粉丝,反对用户中间环节。根据用户要什么去设计什么,或者说他用自己的个性,别人喜欢他,不完全是说他要什么我去满足他,而是我创造了他们所可能意识不到、但是向往的东西,那才是粉丝经济的概念。
原来讲的是消费者有什么需求我去满足他,但是今天通过这样一种互动,消费者可能本来指名道姓说不出来他想要什么,但是你创造了一种氛围,一种个性是这个人所喜欢的范儿。激发了用户的需求。
全世界范围内最典型的例子是苹果,苹果之前,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见过大哥大,今天每个人都如此习惯手机这样的运作方式,全世界所有的手机厂商都习惯于大屏、触摸式,它是重新定义的手机。今天这个时代,互联网带来的机会既然能让手机被重新定义,那么很多东西都能被重新定义,而这个被定义以后是激发了用户原来潜意识里想要的东西。有一个人自己创造了一个东西,很多人觉得这个东西可能是每个人冥冥之中想要的一个东西,于是引起了共鸣。
今天在别的地方也是一样,网红也是这么一回事,你说大家真的喜欢那件衣服吗,因为穿在那个人身上,所以我喜欢,进而爱屋及乌就变成了一种方式,这是比较典型的变化。
虽然初级网红没有能力整合供应链,但高级网红背后都有专门的班子和团队,专门做供应链整合,当然那些中级网红因为没有能力,就出现了大量的所谓网红经纪公司,网红经纪公司做的事情不止是推广网红,甚至帮他们做产地对接,整合供应链。但是到高级网红有自己的班子,就像独立工作室一样,开始自己建完整一套东西,现在网红经济还在演进过程当中。
我们刚才讲消费升级,网红不是我想讲的,网红只是一个例子。我想讲的是:品牌厂商如果不对现在做生意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这个做生意的方式不仅限于在网上卖东西,如果不做全方位的改革,是不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
问:消费升级网易也在做,他们的网易严选走的是深度整合供应链。你怎么看这种模式?
张勇:我觉得是这样的,我们想做的事情,不是说我们自己选的比别人选的好,因为我们一直在做平台,我们希望做的是我们的体系能够成就一批自己去做买手或者写手的商家。“严选”只是一种方式,其实网上出现了专业的买手,出现了专业的写手,出现了专业的买手加写手合一,两个角色都有。
我们可以自己做实验搞一个小团队做这样的事情,但是最重要的事情是最终能够让更多的人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就是你能够成就一批类似于像严选这样的商家,更何况我觉得对严选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因为核心的东西是规模化。供应链整合是一个最美好的话题,其实每个行业的供应链都不一样。每个家纺行业的供应链和休闲装的供应链是完全不一样,这个不存在水平整合的可能性,它一定是垂直整合,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话题。
问:在这个升级的过程里面,阿里又做了什么?
张勇:我们也在积极推动一些新的业务去创新,这个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两种。没有人定义过淘宝是什么,其实是长期运营以后在用户心里产生的一个认知,但是这个东西如果你要去改变它,你要赋予它新的内涵。这个需要时间和耐心,这不是搞活动,搞促销,它是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最终形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这就是阿里“新零售”重要的一点,阿里原来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别人到这里来做生意,消费者也到这里来选。然后解决了供需效率的问题,因为互联网没有边界,是做这个事情。今天,新零售不能理解为全渠道,渠道改革只是一个方面,品牌建设、用户运营、消费者运营、渠道管理、产品设计、供应链变革等所有的东西其实是一体的,最终是为了帮助这些商家完成一个升级,而不止是网上帮他们卖几件货。
这里很大问题是渠道变革过程中,你怎么理解和利用原有渠道的价值?全渠道应该怎么做?怎么跟线下的渠道融合?
问:优衣库就在做线上和线下渠道融合,他们可以线上下单店里取货。
张勇:我们现在的系统是完全打通的,电子商务发展到一个阶段以后,不会介意交易在线上发生还是线下发生,在线下发生也可以是一个电子订单,我们关心的是它是不是电子支付,我们关心的是每一笔交易,每一笔消费的数据是不是可积累?这是关键,而不在于交易在哪里发生。
这种做法对优衣库来说有巨大的意义,因为第一能够合理的分流人群;第二分流包裹,降低库存压力,对它整个生态都是有帮助的。而对我们来说,能够让用户体验变得更好。
问:这算不算是电商领域在今年的创新?
张勇:其实今天我已经不想讨论电商的问题,单纯看电商领域有没有创新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有一点窄。
今天还有一部分人,一直认为阿里巴巴是电商公司,其实我们心里早就不把自己定义成电商公司,我们是一个数据公司,我们的核心理念是电商、金融、物流、营销。所有这些场景,这些经济行为都是产生数据的行为,而我们作为一个数据公司,把这些数据这些场景创造了数据,我们利用我们的数据引擎,通过云计算,通过大数据,把它产生的数据价值反哺到刚才说的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的推广中去,形成一种环流,而数据跟其他资源最大的不同点是,其他的资源是越用越少的,唯独数据是越用越多的,电用掉就用掉了,水、油、煤炭都是这样,唯独数据这种东西是不断的用都有,进去数据出来还是数据,所以它带来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循环可能性,带来了巨大的奇妙的发展空间,这是今年阿里的基本定位。
其实技术创新有一个成熟的过程,当它成熟以后开始广泛地应用到商业领域,说白了技术变成产业化,但是今天技术和商业从载体来讲越来越不可分了,这就是为什么比如说像美国很多顶尖学习人工智能学科的带头人,纷纷加入到一些大平台、大公司,因为他要做这研究,没有数据的平台基础是没法做的,它不是一个学术研究,他完全是要基于实践去看这个东西。我想对阿里也是这样,我们最强大的东西是我们商业生态体系,而且它不断的演进会出新的商业场景,这个场景带来很多应用的可能性,数据的可能性比较大。
比如我们做语音,大家应该用过天猫魔盒之类的摇控器,你说变成手机语音搜索,我认为这个习惯还没有养成,但摇控器其实输入字很麻烦,摇控器直接语音输,那是语音用在汽车上很大的一个场景,为什么汽车里面要用手机APP导航呢?开车最重要的是驾驶员的手不要离开方向盘,所以我们把这些东西给利用进去,包括很多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够用进去,它是一个累积的过程。这是一个商业大变革的时代,互联网对商业全面变革的时代正在到来。
前几年网上开个店卖东西,因为网上卖东西去中间化,触达消费者,最不济它是一个销售习惯,今天绝大多数企业,至少我认识的这些企业老板们,绝大多数已经不这么看。但是要改变其实很难,比如说大数据,你想让所有的消费品公司做大数据太难了,他们还都是买的软件,所以上云服务是必然的机会,大数据的支撑服务是必然的机会,就是这样一个变革的过程。
我们内部有一张图看懂阿里巴巴,介绍阿里巴巴业务,我可以十分钟讲完。也可以讲两个小时都讲不完,讲一天也没有问题,但是通常情况下十分钟讲完,一张图看懂阿里巴巴,电商这些都是数字化的,数据才是核心,云计算、大数据是基础设施。那个更多像一个业务场景,业务场景创造了数据,又使用了数据,广告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广告的投放产生了数据,因为有了数据的反哺,可以做更多广告。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近两年很坚决地从原来的实物电商走新数字商品,走向文化娱乐很重要的一点,因为消费类的数据我们有很多,像你买过什么东西肯定网上都有,但是你喜欢看什么片我原来不知道,你是喜欢哪一个明星我不太了解,当你对一个人了解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不仅对文化娱乐产业有帮助,同时对商业本身,对电商这一块也有帮助,而电商数据对文娱那边也会有影响。
问:怎么看今年线下实体店很火的现象?比如OPPO、vivo占领下线渠道这个事?雷军反思说,以前做电商把互联网发掘得非常充分,但是还有80%用户是线下渠道买东西的,所以现在也要开始做线下了。
张勇:我觉得线下特别火只有OPPO、vivo,线下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挣扎的时期。线下特别火就这两个名字听上去特别火。
我不太认同雷军的观点,我觉得核心不是对20%做得很好,恰恰是这20%没有做好,因为这20%可以覆盖接近100%的用户。雷军只是把电商当成了一个销售通路,他没有把电商作为一个品牌建设的通路,他没有把电商作为一个用户运营的通路。
今天通过线下渠道触达的用户,我不相信他们不用智能手机,他们既然愿意买它的手机,说明他是互联网用户。我讲的不是窄意的电商,他一定在网上浏览,一定在网上聊天,一定在网上做很多活动。
这个事情恰恰是互联网,包括像我们现在天猫这样的平台,我们不把自己定位成销售平台,我们把它定位成所有的商家,像小米这样的公司销售、营销、用户运营、渠道建设一体化的平台,如果你只是定义在销售平台就是你刚才说的问题,我这里卖20%的生意,因为毕竟今天纯电商占到社会零售总额的百分比还只有十几,那20%就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如果把这个东西定位成一个品牌行销的角度,用户运营的角度可能不是这个故事。
当CEO就是捅刀子,一刀进去就见血才好
问:“腾讯18周年庆”,马化腾刚给员工发了大红包,还有股票。
张勇:我们今年给大家定了一个规矩,我们说要从自己开始,不能搞得像土豪一样到处撒钱,我们规定双十一之前发红包,这次也没有怎么发,我们规定每个人不管团队多大,不能超过1111块。
问:怎么做的这个规定?
张勇:其实本来就是一个意思大家喜庆,不要变成攀比的东西,这个人发得多,那个人真抠门,抠门从我开始就好了,没有关系,大家压力都小一点。不然过了双十一把一个卫生间的钱发掉了。
问:这算比较容易的决定吧。做CEO一年,有没有特别艰难的决定?
张勇:我每天都做选择,容易的决定轮不到我做。下面的团队早就把容易的决定做了,最终很多到我这儿来的决定肯定来的比较有挑战的,或者说有争议的,你总要决定一下,但是以前我讲过,要做不完美的决定,就是说这个决定无所谓对错,可能事后分析两边都有道理,而且只要坚持可能都能做到,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是你总要选一个,不然团队就没有办法往前走。
双十一当天我们做了很多很多决定,比如,这个我们对外没有讲:在手机淘宝上,因为用户在双十一当天平均会回来好多次,不是打开一次,而是来好多次。用户回来要打开一个首页,如果这个首页你老看着一样,你的兴趣就不大了。之所以你会回来,是因为每次你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惊喜。这次我们搞了很多个性化的会场,比如白富美会场等等,就是各种各样人群标签组成的个性化,但我们要关注的是整个市场的效率买卖,所以我们最终临时决定换首页,必须换,让用户下午再来的时候看到的首页不一样。但是会带来一个问题:商家希望有更确定性的流量,更确定性的消费者进来。下午是24小时的一个相对低点,所以我们必须把整个结构换掉,但可以做一些小的测试,比如说,先放20%的量进去,但是必须换掉首页,而且这个决定半个小时内必须实现。在内部讨论上有人说,消费者看这种首页是否习惯?商家同不同意这样放?本来某个商家放在第一排第一个,后来没了,这个时候怎么办?有很多来自内部、外部的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我必须要做决定。
我们的优势是所有的决定信息输入的是数据,这个很重要,但是决策的时候需要有数据做支撑,但是还需要有判断,我们叫拍一下,这个拍一下很重要,敢不敢拍一下,这就是区别。凭什么这个人做领导,或者说我做总指挥,我做CEO?是因为最后别人不敢拍的,我必须要拍。
我曾经有三句话送给我的团队,三句话之前有一句话,老板和老大是有区别的,老板带一个团队是头,要让大家真的能像一个团队一样工作,有凝聚力,做头的要承担起几个东西:第一,要做别人不敢做的决定;第二,承担别人不能承担,也不能承担的责任,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第三,必须去做决定,因为最终领导都有一个资源分配的问题,就是必须去决策别人不能获得的资源,这个很重要,因为有资源才能干事,资源人财物这些东西。所以做别人不敢做的决定,承担别人不但承担的责任,搞定别人搞不定的资源。如果这三件事情你都做不了,凭什么让你做老板,只是表面上好听说这个人是我的头,关键时候你都不挺我,要命的时候你不来救我,我要冲锋的时候,你不给我支持,这个是很难的。
问:管理整个阿里巴巴集团的同时还要acting淘宝和天猫,你怎么解决管理弧度的问题?
张勇:确实管理弧度比较大,但互联网时代给管理管的度变带来了可能性,现在比如说钉钉,随时可以跟阿里5万名员工中的人讲话。管理更多的要从垂直的树状结构变成一个比较扁平的树状结构,可能这样效率更高。这次双十一很有意思,跟我在一起的人什么人都有,从总裁、VP到P6、P7级别都有。根据需要,怎么样高效怎么来。在组织大的战役组的时候,如果所有事情都是司令对军长,军长对司长,整个信息的传导是非常慢的,核心就是把核心职能的这些人组织在一起,这个是最快的。双十一指挥部不超过10个人,项目套项目,比如媒体接待是一个项目,这么多人吃喝拉撒发稿,不能让他来24小时对着屏发呆看,给他们搞点节目,给他们讲讲。
问:战略层面也要管,底下具体执行管得也比较细,你怎么安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
张勇:还是要给自己留白一些时间。我挺喜欢出差的,出差是最好的留白的时间,你飞的时候——其实我现在觉得有一点变得不好的是飞机上有WIFI了——这是非常不好的事情。其实如果有一小段时间你可以去思考,这很重要。我最在意的是,我要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通常助理会管理你的事情,我是绝对不允许别人管理我的时间,我的时间必须我自己管。
我不会列日程表,助理会做。我会说哪一些事情接下来最重要的。现在有很多开会的需求,每个人来找我都是大事,我肯定不能按照先来找我的人先开会,有些人三个礼拜也排不上,有些人不开会我必须拉着他来开会,必须按脑子里的线条。但是,这里面会有不公平,但是这没有办法,不能让每个人都开心,每个人都开心就把自己套进去了,应该大家让我开心就对了。
为了提高效率,每个会议必须有会议纪要,要有准备,没有准备的会议不要开,或者说每个会议要有决策,往大的说要有决策,往小的说要有准备,讲道理的会可以开,但不要经常开。
马总(马云)现在也不经常开务虚会,最近刚开了一次,但是已经三四年没开了,而且一年一两次的务虚是需要的,我现在都是以周为单位来讲。
很多人说我问得细,这是要看的。第一,这个被问的人有没有准备好,这很重要;第二个,随机打了一枪有没有打准,打了没响那就很好,一打一个响说明到处是洞,打到一个洞问第二个,打到第二个我肯定问第三个,问到体无完肤为止,可能这是我的管理风格,性格是这样。就是捅刀子嘛,一刀进去不见血很好,一刀进去就见血很好。
我的意思就是在开会以前要获得足够的信息输入,而不是在开会的时候分享信息,这个很没有效果,因为信息现在有很多渠道可以获得了。所以我开会有一个习惯,所有人开会他们都知道现在都自动化,现在都要自觉地发PPT发给我,他们在讲之前我早就把PPT看完了,看完了很快就不按PPT的节奏讲了,因为没有必要,直接开始捅刀子就完了,然后开始争论做决定就好了。
但是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更多的事情让别人来做决定,而不是我来做决定,这是最关键的。
问:会刻意做什么事情培养年轻的管理者吗?
张勇:有很多。 “捅刀”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还要定期跟他们花一些时间在一起,我们有一个逍遥子班,双十一我们停了一次,我们基本上每个月一次,我们在一起花一个下午聊公司内外的事情,聊各种各样的事。还有就是需要跟他们有沟通的机会,其实人和事是在一起的,如果啥事也没有,我把谁叫来他肯定发虚。肯定就着事情体会这个人的性格,体会做事的方式,做人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把你做人做事的方式分享给别人,应该是人事合一的东西,不是说没事大家吃吃饭、聊聊天、喝喝酒就是培养人。
我们的内部讨论会提出来,可以争论,不要我一个人说,所有人有话就说,但是有几个不能做的事情:第一不能爬到桌子上说,因为我们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事情;第二个不能比嗓门;第三个不许问候人家家里人。所以这次我们那个务虚会开完,马老师(马云)悄悄跟我说,你开这个战略会跟以前风格都有一些改变,他自己说过,以前大家很多时候比嗓门大。
特朗普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的口头禅
问:战略上有没有讨论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这些领域?毕竟中国互联网巨头在这些方面没有亚马逊、Facebook、Google这种公司嗓门更大。阿里有没有想过展现出更性感的东西?
张勇:不能说不重视,其实最终技术的发展,马老师讲过几次,20年技术成熟,当一个成熟的技术完成以后,有30年的黄金机会可以把它应用到商业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其实中国的很多创新,更多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但是中国很多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是非常独特的一家,因为我们不是拷贝任何人的模式,全世界找一家公司跟阿里巴巴比,你找不到。但是你可以把一群公司加起来说像阿里,整个过程我们不是完全用技术创新来启动一个产业的过程。这个和美国有巨大的区别,美国是搜索,但是包括Uber是一个大数据公司,Airbnb也是一个大数据的公司。
阿里巴巴不是做数据分析,是数据智能化的应用,我们的团队有来自与全球最好的同事、工程师,包括我们国内很多培养的,但是我们最独一无二的优势是商业体系,就是它带来应用场景和学习场景,就是任何好的技术是要在实践中打磨的,我想这个是我们最独特的优势。再加上我们有非常优秀的团队,能产生一流的企业。
问: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战略有什么影响?
张勇:我们有一句口头禅:“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特朗普是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但是反应的是这个时代真的改变了,普通的人发表意见的方式和他们的影响力真的改变了,我从这个角度去看待这个事情。当然,反对他的人仍然在游行,我们有很多美国同事情绪低落的,他们属于接近硅谷的。但我觉得,这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但是,无论如何,经济总要发展,社会总归要进步,这是主旋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更何况选举说的话,能否变成真正的行动纲领还需要观察,此前也有很多先例。对阿里来说,首先,我们要把中国的事办好,把我们自己的事做好,把整个生态体系做得更健康。其次,互联网本身是没有国界的,它没法变成一个纯美国的互联网,我想这是一定的。 楼上的稍等啦 不是吧 哈哈,有意思~顶顶 ,继续顶顶。继续顶哦 貌似我真的很笨????哎 做一个,做好了,请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