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徐林:创新要在开放环境下实行 需要并购支持推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新浪财经讯 11月5日消息,由中国并购公会、中国基金博物馆联合主办,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亚洲并购协会、尚融资本协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并购年会在位于苏州的中国基金博物馆隆重召开。本届并购年会以“中国的全球并购机遇”为主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认为,创新培育新动能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实际上创新也是新动能的重要源泉。产业转型升级更离不开并购的支持。
以下是实录:
徐林:女士们、先生们,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会议,而且站在讲台上发言,我是第三次参加中国并购年会,并且发言,其实也不是我在这个领域有什么造诣,就是因为我和王巍是老朋友,他老给我机会。
作为官员,出来发言,讲话不能太随便,我们要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我是有体会的,我们有时候发言说的太多了,说的太真实了,有时候会出现问题。我在发改委财政厅当厅长,连续做了三届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委员,我第一次审的项目是特变电工的一个增发项目,当时讨论募集资金用途的时候,他用在特高压项目建设上,当时有一个委员提出说特高压技术有争议,我以为是发改委工作人对这个行当有所了解,就在那介绍了围绕特高压技术是特高压交流技术的一些争论。我说国家的政策是可以先搞一些实验,但是今后是不是大规模采用特高压技术建中国电网还是有争议的,就因为这句话,所有委员投了否决票,就把特变电工的增发否掉了。据说后来证监会领导,怎么把特变电工这么好企业增发给否掉了,他们说发改委徐司长说了什么,我只是介绍了一下背景,我投的赞成票。后来他再次增发成功的时候,股价落了有一半了。
因为我在发改委工作,不可能像屠光绍、唐双宁介绍具体的案例,我们发改委是部门,不能做并购。我的工作是发展规划司的工作,三大块,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还有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设,这是我们司三项主要工作。今天我还是结合我的主要工作发展规划来谈谈对并购的一些认识,因为今年年初我们刚刚完成了中国第13个五年规划,我就结合“十三五”规划的一些要点来谈谈对并购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正处在所谓的新常态,新常态按中央的说法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速度换挡,由过去两位数高速增长转到所谓中高速增长,但是中高速增长到底应该是百分之几,也没有具体的说法。第二结构升级,实际上就是要从过去以传统比较优势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向附加值更高或者以创新支撑竞争力更强的产业体系。第三实现动能转换,中国劳动力要素成本优势已经不存在,而且消失的很快,所以需要建立新的动态比较优势,也就是所谓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建设。这三大转变,虽然是新常态的特征,但是不会自动实现,是要付出努力,才有可能实现。没有努力,我们实现不了这三大转变,我们中国经济要保持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比2000年增量再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和目标,是很难的。特别是我们现在处在人均8千美元左右的,世界银行划定标准的中上等国家行列,处在高收入国家跨进非常关键的敏感时期,也就是我们现在要努力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如果不能实现上述三大转变,其实最核心问题就是不能够实现转型升级和新动能或者新的动态比较优势,我觉得我们实现上述目标是非常困难的。在座都做投资,我们都知道现在为了稳增长,今年前三个季度我们增长是6.7%,实现6.7%的增长速度很不容易,政府出台各种各样的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越来越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也是偏宽松的。但是带来的问题是什么?杠杆率还在持续上升,这样的一种增长模式如果再持续下去的话,我觉得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所以我们未来的路径,主要还是要靠创新驱动,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来实现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我想说既然创新培育新动能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那么实际上创新也是我们新动能的重要源泉。在“十三五”规划,特别是中央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都提出了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创新我们在进行一些制度的建设,所谓制度建设创造更好的有利于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比如说好的激励机制,好的产权保护,更多的研发投入等。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特别是在近年来,很多中国企业包括一些国际著名的企业,他们的创新实际上也离不开并购的支持和推动,我们过去讲创新的时候,特别强调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创新能力,从国家角度来说,我们过去推崇的是要自主创新能力,但是现在看起来创新也要在开放的环境下实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突破企业封闭的环境,来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也要在全球视野下推动创新,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利用各类创新资源。比较著名的因特尔,都要收购以色列的科技型公司来增强研发和科技能力,因特尔公司都这样做,中国公司毫无疑问也要这样做,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开始收购境外研发机构或者是创新能力特别强的企业,来弥补企业自身在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这样的案例是越来越多。所以创新也是需要并购的支持和推动。
第三,产业转型升级更离不开并购的支持。现在越来越多企业追求更高效益资源的要素配置,有的立足于国内,有的立足于全球,在全球进行更合理的产业分工和配置,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整个产业甚至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政府也有一些推动产能合作的努力和尝试。特别现在面临大范围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企业兼并重组更有利于消化一些过剩产能,来促进优胜劣汰。所以在这个领域,我觉得如果有市场化的企业并购来支持,我觉得可能实现产业升级优胜劣汰会变的更有效也更容易。
从过去看到很多企业并购案例来看,什么是好的并购,什么是坏的并购呢?凡是追求市场化的并购,并购成功案例也更显著。凡是政府通过行政能力推动企业合并重组的案例,我觉得失败的比例是比较多。好的并购,特别是涉及到海外好的并购,我觉得还要更多重视资源、技术、人力+、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因为现在国内企业包括国内并购基金参与到海外并购案例越来越多,从海外反馈回来的消息看,现在有一些海外投资者或者企业认为中国的并购和投资案例有时候不能给他们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的提升,同时还带来很多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冲突。我觉得在这方面恰恰是可能中国在这几年在海外并购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是值得我们在座的各位从业人士认真研究对待的问题。
刚才唐双宁董事长提出的研究人本经济学,我觉得也和我们并购行为、并购案例中的更多的融合的考虑相关,要有更多的人本考虑。
最后我想说说政府在促进并购发展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刚才屠光绍也说了几点。我觉得第一还是要减少对市场化并购的干预,中国是大国,大国经济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发挥统一市场的规模经济的好处,但是过去在涉及到跨地区跨行业并购,经常会出现部门甚至地方政府的一些不合理干预,这些干预的动机各式各样,有的是出于保护,有的是出于其他的考虑,这样的一些干预我觉得会影响市场化并购的效率,而且不利于推动并购对行业的兼并重组产业升级的作用。第二我觉得要为企业并购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包括生产处置、人员安置、税收安排,这都是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的会有些不合理的税负要求,有的把人员安置作为很大的负担,这些我觉得都不利于并购案例的顺利实施。第三我觉得可能作为中央政府要更多为海外并购提供更多的便利,包括外交、安全、金融等方面的服务,特别是强化涉及海外并购国际规则的制定和维护,现在中国政府在和一些国家进行双边政策制定,在多变要强调制度安排,就可以为中国企业为我们在座的各位在从事海外并购的时候,减少制度上的一些障碍,同时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我的发言就完了,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页:
[1]